敖汉小米生产现状
敖汉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旗帜。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万亩,粮食产量8亿斤。谷子是敖汉旗除玉米外的第二大作物,品种有顾迟四、顾迟八、顾迟十、陕西红谷及部分农场品种。历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正常年份总产量近6543.8+0亿kg。敖汉小米已成为当地著名的绿色生态有机大米,是县级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敖汉旗的自然环境适宜谷子生长,建成了以包国土、林家地为中心的谷子产业带,谷子生产逐步形成了区域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给谷子施农家肥,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赢得了“赤峰优质杂粮,敖汉绿色杂粮”的美誉。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敖汉旗开展了谷子无公害生产,制定了《谷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民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加强无公害谷子生产基地申报认证,认证无公害谷子品种8个,有机谷子1个,认证面积30万亩。以小米为代表的敖汉杂粮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八千年的传承,更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世界500强”绿色敖汉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环境支持。一片片金黄的谷子被郁郁葱葱的农田防护林和层层蜿蜒的水平梯田遮挡着,迎风摇曳,婀娜多姿,成为“中华第一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世界500强”的品牌迅速提升了敖汉杂粮的知名度,年加工量超过1,000吨。敖汉古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小米加工企业遍布全旗各乡镇。“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2010年5月,敖汉旗开始研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申请研究组对敖汉旱地农业系统申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论证。2011年4月,敖汉旗向中国项目办申报并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受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被正式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候选地。两年多来,粮农组织官员和专家多次考察敖汉,对其旱作农业制度的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申遗的紧迫性和保护的决心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8月,作为首届中国兴隆洼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敖汉旗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交流研讨会”,举办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摄影展”和以小米等绿色杂粮为代表的“敖汉旗农业岩土产品展”。项目申报条件赢得国内外好评,顺利获批。敖汉旱作农业体系被列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惠民、造福地区的工作思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包国土等镇示范区建设,辐射全旗。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世界500强”等品牌,不断促进农产品特别是杂粮杂豆的增值和销售,延伸产业链,提升旅游综合效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农家乐”等设施农业项目区,发展旅游项目和绿色产品采摘项目。敖汉杂粮将以更加火爆的态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