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商标权的非法转让

商标转让是将自己闲置的商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一种形式,也是受让人取得商标权的方式之一。商标转让是一种简单、快捷、稳定的获得商标的方式。我国法律对商标转让的相关规定还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商标转让过程中存在各种形式的骗局。《商标法》修改以来,假冒他人商标、未经许可擅自处理许可商标等非法转让商标的形式层出不穷。我国规定企业在破产清算时不能将商标转让给第三方,未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同意不能将商标低价转让给第三方。被商标局当庭查封的冻结商标,不得使用。除了商标转让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程序与常规行政诉讼并无显著区别。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商标局核准转让注册商标的程序不同,商标局核准后将直接变更商标名称,无需通过官方定期出版物进行公告,也无需向受让人出具相关的核准转让证明。一旦涉及商标的非法转让,真正的商标所有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事实。非法转让他人商标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为目的,采取盗窃等手段。这种对商标权的严重损害,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威胁到了法律的严肃性。所以商标转让的危害也很大。商标转让虽然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但严重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非法转让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构成上述两罪,也可以数罪并罚,构成单位犯罪或者* * *犯罪。因此,当商标转让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