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大景点的美称。

1.肖春苏堤与西湖十景。

“西湖六桥,柳桃隔。”风景如画的苏堤,是北宋诗人苏东坡镇守杭州时留下的杰作。这条长长的绿堤南北长2.8公里。郁郁葱葱的花木中,有英波、索兰、望山、堤、东浦、十字彩虹等六座古朴美观的石拱桥。漫步在堤岸上,人来人往,树影婆娑,仿佛置身仙境。

苏堤的景色四点不一样,早晚也不一样。最有诗意的辰光自然是春天的黎明。严冬老人蹒跚而去,春姑娘来时,你走在苏堤上,却觉得柳暗花明,桃花盛开,十里长堤,绿烟缭绕,彩雾缭绕。枝头几声莺鸣,似乎在向你报告苏堤的初春。这种情况怎么能不让你着迷呢?难怪南宋画院的画家们把“苏堤肖春”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2.西湖十景曲园的风荷载

曲园风荷,以夏日观莲为主题,传承苏堤春晓,位列西湖十景之二。“屈原”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它位于灵隐路红椿桥附近,靠近当时的西湖岸边。湖岸上种植了荷花。夏天,徐来凉风习习的时候,到处都是荷花和酒的香味,让人不饮而醉。南宋诗人王衍曾有诗赞曰:“寻夏归寒春,码头夕凉。艾曲香阵随人远,过了高桥才能买船。”后屈原逐渐衰落,被抛弃。清康熙帝题《西湖十景》后,在虹桥对面的苏堤上,于屈原处建了一座风荷亭。留下的只是一个小院,院前的湖上有一朵小荷花。

迎勋阁是游客欣赏风景的好地方。登上亭子,可以看到“天上无限绿叶,阳光下不同红莲花”的美景。徐来,荷香中的清风,沁人心脾,令人担忧。英勋阁下设立了荷兰文化陈列室,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的高尚美德和体现人们价值取向、审美照片、道德追求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

月湖景区保存着清代康熙皇帝题写的“屈原风和”碑的小院,是康熙西湖仅存的两座原碑之一。竹园景区是近几年才建成开放的。这里原是清初著名的西湖园林之一,竹石亭台,曲水蜿蜒,清幽雅致。

3.平湖秋月,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风景区位于白堤西端,鼓山南麓,靠近西湖。事实上,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在南宋时期并没有固定的景点。这从当时元明士人赞美此景的诗句来看,就不难看出,如“月色寒凉,春色滞,何处有泛舟颂”;明洪战祖在诗中写道:“秋葛人攀浪折皱,仙山古堡镜中尘。”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的画面仍以游客在湖船上仰望月亮为主。

事实上,平湖秋月景的地点确定是在康熙三十八年之后。当时这里原来的龙王殿是御书楼。楼前铺了一个跳湖的石台,四周有栏杆,旁边还建了一个水阁。挂着康熙御题“平湖秋月”的匾额,后人频频在其左侧建石亭子。

西湖的秋月之夜,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美景,充满诗情画意。平湖在凌波有一座巍峨的秋月亭,临水有窗,平台宽阔,视野开阔。秋夜,可以看到天上明月,湖水湛蓝,金风送爽,水和月融为一体。不知道会是什么晚上。其实,美丽的风景不止是秋天,不止是月夜。清代罗有一副对联:“戴上它,便是夏风冬日,卷帘月前会山。”

4.西湖十景断桥与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众多的桥中,她是最有名的。据说早在唐朝就有断桥修建,胡璋的诗《论杭州鼓山寺》中就有“断桥”一词。

江南的杭州,雪期短,大雪天更是罕见。银妆一旦包裹,便会营造出与平时时间和景色大相径庭的雪湖。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流行的说法是,每当楚青来到雪后断桥,望西望北,孤山、葛岭的梯田如玉石铺成,晶莹剔透,有一种冷艳中的美。有些人认为雪开始下的时候,白堤就像链条一样白。日出倒映着断桥融化了桥面上的积雪,露出一丝棕色的桥面,仿佛中间断了一条长长的白色链条,因此得名“残雪”。

明代画家李在《西湖睡游图题记——春望断桥》中写道:“当你到湖边,当你看断桥时,你的灵魂就会死去。也有人说,据我们所知,这湖是晨昏如树,明月在庐。”当山川被覆,别处会有碧波万顷,大有浸淫之意,不如现在。“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断桥,可以得湖光山色之精华,独得残雪!

5.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

在观鱼,苏堤在前,杨柳繁茂,西山在北,青山环绕,小南湖、西丽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像两面镶着玉框的镜子。早在南宋时期,一条小溪从花家山流向西湖,这条小溪被称为华钢。当时,在职官员陆云生在华钢一侧建了一座别墅,名为“鹿苑”。园内山石叠嶂,池塘凿地,牲畜养彩鱼,游人云集,文人墨客题诗,称为“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过去,华钢只有一个池塘、一座纪念碑和三英亩的观赏鱼地。扩建后,整个公园占地近300亩。园内景观由鱼乐观、牡丹亭、花港三部分组成,鱼乐园是全园的主景。鱼天堂里有上万条金鳞红鲤。游人在鱼塘的曲桥上抛饵或互相叫好,鱼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争抢鱼饵,水花四溅,跳跃跳跃,把半个湖染成红色,以博取观赏。纵向到这里

对鱼感兴趣真的是一种享受,一种享受。

6.西湖十景柳浪闻莺声

六郎文英公园位于西湖的南岸。其前身是南宋皇家园林鞠婧园,以柳色葱郁著称,位列西湖十景。每到春暖三月,柳绿烟袅袅,万树柳随风飘动,宛如碧波满天飞,碧波涌动。一望无际的树荫深处,不时传来莺声,被那帮人称为“柳浪闻莺声”。在这里喝茶休息,远远的看湖光山色,听听枝头的莺声,真的很有意思。

沿湖堤和园路主干道种植垂柳、狮柳、醉柳、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公园中部的主要景点,开放了文英馆,在文英馆不远处布置了巨型网箱“鸟的天堂”,营造出三月烟火、杨柳飞舞、林莺美丽的氛围。在文英馆的东面,有一个以草坪和密林为主的友谊园景区,并引进了一些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着石台,立着“日中不战”纪念碑。在文英馆的西侧,有一大片草坪是浏阳文英重建时填平沼泽地而建的。草色远眺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康熙帝题浏阳文英碑,迁址于此。南侧种植高大的乔木林,与草坪、柳岸、湖光山色构成一幅层次丰富、角度丰富的生动画卷。

7.西湖十景三潭印月。

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湖中的三岛是镶嵌在这颗明珠上的三颗绿宝石。三滩殷悦由三座葫芦形石塔和“周晓颖”组成。周晓颖是湖中的一个小岛,由疏浚的湖泥建成,岛外有一圈围堤。堤与岛之间有九转三转三十弯桥,构成了湖中湖、岛中岛的园林格局。

三滩殷悦自古以来就是赏月的胜地。每到秋夜,明月当空,繁星稀稀,就在石塔里点上蜡烛,沿口盖上白纸。光线从石塔的圆孔中射出,宛如一轮小月亮,将湖中的月亮倒映在天空,于是有了“天上一月,湖中三影”的奇妙景色,这也是“三潭印月”名称的由来。此时只见月影、塔影、云影溶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8.西湖十景双峰

两峰插云,指西湖南北峰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云景。南峰紧挨着烟霞岭,北峰在灵隐寺后面。两峰之间山峦重叠,山谷圆润,绵延20余里。从远处看,两座山峰遥遥相对,相隔几尺,便会互相较劲,炫耀山峰。

据说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曾对友人说:“这里温暖柔软,常挂心头。想起来总是难以割舍。如果我想放手,我不忍心失去它。”“我依恋自己,甜美,她留下。你可以问我的心脏病,但那是相思,不是悲哀。”他的朋友问他真正怀念的是什么。他笑答:“南北两峰,西湖也满水。”西湖南北峰的云景让大诗人相思了,是不是很迷人?

9.西湖十景南屏夜钟

此景因南屏山脚下的净慈寺钟声而得名。南屏山横跨西湖南岸,林木葱郁,奇石玲珑,洞多。黄昏时分,万籁俱寂,寺中有几声钟声,山响,令人觉得好笑,所以人们称之为“南屏夜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北宋末年,著名画家张择端曾画过《南屏夜钟图》。虽然这幅画在画坛的名气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但在明代《天水冰山录》中有记载。南屏山横跨西湖的南岸。这座山只有100米高,但绵延一千多米。在山上,有奇怪的岩石和美丽的树木。晴天满山都是蓝天白云,颜色很好吃。在一个多雨多雾的日子里,云遮雾绕,群山仿佛在轻舞,空灵而飘渺。后周元年(954),吴越国主钱洪书在南屏山脚下建了一座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成为与灵隐寺并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10.雷峰山日落西湖十景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孙辉峰下。它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是西湖南山第一古刹,还在于它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神奇传说。

位于净慈寺前的雷峰,是南屏山向北延伸的残存矿脉,湖面一派热闹非凡、树木葱郁的景象。虽然体积小巧玲珑,但在湖上的口碑却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山顶有吴悦石修建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美最浪漫的塔。不幸的是,它在70多年前倒下了,甚至山的名字也改成了赵茜。

这座西湖南岸的名山,呈半岛状,三面环水,曾为南宋御花园所居。明末杭州名人文启祥曾这样评价他和湖对岸的包书宝塔:【湖上两塔,雷锋如老太婆,宝石如美人。]这个说法一诞生就叫“是”。写于清朝雍正年间的《西湖记》是这样赞美雷峰的日落景象的:【孤塔独立,青砖皆红,藤蔓拉扯,青翠可爱,太阳西照,亭台楼阁随山光金碧辉煌。如果先开金镜,会附上火珠。虽然浪费赤城的霞多丽也不为过。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雷锋突然倒下了。70多年过去了,西湖十景因历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而孕育发展。西湖十景必然与历史场所、休闲场所和湖光山色并存。雷峰余晖的【缺席】依然会由雷峰余晖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