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竞争违法吗?哪个部门负责?
违法的,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层面是国家工商总局下属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具体职能是制定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承担相关反垄断执法工作;查处市场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走私等经济违法行为,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进行督办;地方一级隶属于各省市县工商局(分局)或合并后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处、科、股,或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处、科、股,或市场局、处、处、股,或公平贸易局、处、科、股。
二、恶意竞争的主要行为
恶意竞争的主要行为如下:
(1)侵犯注册商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冒用或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销售商品,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2)行贿交易的关联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贿赂寻求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对其他竞争对手造成不利影响。
(三)通过欺骗、欺诈、虚假宣传等方式骗取消费者信息的。,并误导消费者消费。
(4)以盗窃或者贿赂等手段骗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并利用商业秘密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
(5)通过垄断排挤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无法参照正常竞争。
恶意竞争的表现形式很多,恶意竞争往往是对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破坏,所以恶意竞争是违法的。恶意竞争情节恶劣的,将构成刑事犯罪。
第三,如何惩罚恶意竞争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给予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一)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权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权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数额为侵权期间获得的利润;并承担被侵权经营者为调查该经营者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被侵权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经营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字号,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与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经营者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四)公用企业或者其他经营者依法具有独占地位,限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被指定的经营者销售劣质、高价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经营者代理、设计、制作、发布明知或者应知虚假广告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其停止独家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投标人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经营者违反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财物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所销售、转移、隐匿、销毁的财物价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十)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本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被指定的经营者销售劣质、高价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十二)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十三)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包庇明知是违反本法规定的经营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