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的传承
人类使用羊绒的历史比绵羊毛要早得多。在铁器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从山羊身上自然脱落的羊绒,用手拔下来进行纺纱,但直到剪刀的发明,才大规模使用来自绵羊的羊毛。18世纪,英国人用羊绒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宫廷礼服”,外观极为高贵。在中国,早在唐代,由山羊细而柔软的“内毛”(羊绒)织成的羊绒呢子被称为“羊绒棕”,轻薄保暖,深受人们喜爱。明代《天工异物》一书也描述了羊绒布料的制作方法:用手指“拔绒”,再“织绒棕”。
虽然人类利用羊绒的历史很早,但工业化生产是近代才实现的,主要是因为从绒山羊那里抢来的原绒中夹杂着大量的“粗毛”,需要特殊的梳理技术和设备,用机械将“羊毛”和“羊毛”分开。19世纪,这项技术被英国垄断。20世纪后,美国、日本、中国和香港相继有了羊绒分梳制造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制造了第一代国产羊绒梳理机BC273,并开始用自己梳理的羊绒制造最终产品出口。上世纪80年代,我国鄂尔多斯、天山等企业率先从日本等国引进羊绒梳理和分梳技术。
羊绒的主要产地
世界上主要的羊绒生产国是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世界原山羊绒年产量稳定在1.5万吨-1.6万吨,其中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蒙古生产20%左右的山羊绒(蒙古山羊绒主要为绿色山羊绒和紫色山羊绒,白色山羊绒仅占其产量的5%左右),极小部分山羊绒产自其他国家。在羊绒资源中,白色羊绒最为珍贵,其产量仅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全球50%以上的优质羊绒产自内蒙古,内蒙古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阿拉善绒山羊和二郎绒山羊,赤峰赛罕绒山羊是我国优质羊绒的主要来源。同时,内蒙古羊绒年产量占全国1/2,占世界1/3,被誉为“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古”。中国2600多家羊绒企业收集了全球90%的羊绒原料,加工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出口的80%。
珍贵的羊绒
羊绒贵,首先因为物以稀为贵。一只绒山羊每年产绒50-80克(去除杂质后的干净羊绒),平均每5只山羊的羊绒就足够做一件羊绒衫;其次,由于羊绒纤维的细度,细度是指羊绒纤维横截面直径的长度。羊绒纤维的细度越细,纤维接触皮肤时的接触面越小,感觉越柔软舒适,从而大大减少了羊绒制品对皮肤的刺痒感,这也是羊绒制品能够贴身穿着的主要原因。第三,羊绒纤维的长度,指的是羊绒纤维两端之间的距离。在细度相同的情况下,羊绒纤维越长越好。消费者买到的精纺羊绒衫,是用比羊毛羊绒衫更长的羊绒纤维制成的,更加精致高贵;最后,羊绒是一种具有典型鳞片结构的纤维,鳞片层的作用是保护羊绒免受外界条件引起的性能变化,赋予羊绒纤维柔软的光泽和华丽的外观。由于鳞片的存在和鳞片的定向生长,羊绒制品具有良好的羊绒收缩特性
由于羊绒,人们可以得到表面致密、手感舒适的羊绒制品,这也是羊绒制品不能机洗的主要原因。
绒山羊的饲养
因为山羊比绵羊消耗更多的草地和植被,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中国大陆饲养的山羊数量已经下降。特别是在草原以外的平原和山区,传统山羊的放养量已经大大减少。以山东为例,当地丰富的青山羊已经被绵羊和进口波尔山羊取代。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破坏,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却给传统羊绒生产带来了损失。虽然进口山羊也可以取羊绒,但是羊绒的质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质地还是精细度,都不如以前了。可见,羊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山羊种群的保护,农民收入的增加,饲养方式的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