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汽车市场发生了什么?

写文章?/ABR编辑部

编辑?/张南

设计?/史超

4月1不是傻子,也是车企公布销量的日子。

3月份,爱安交付新车40,065,438+06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3%。爱安月销量突破4万。从6月5438到3月,* * *交付超过8万辆,同比增长79%。

李再次单月交付超过2万辆,新车交付20823辆,同比增长88.7%。第一季度共交付52,584辆汽车,同比增长65.8%。截至2023年3月31,李已交付超过30万辆汽车。

在车企公布销量的同一天,华为董事总经理、华为终端BU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中国100论坛2023委员会的演讲中,谈到了华为智能汽车评选的商标风波。

余承东说,当今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为还是美国制裁的公司,欧美日的这些企业不能选择华为作为主要的智能供应商。因此,华为的合作伙伴仅限于主要是国内合作伙伴。同时,造车新势力出于自身追求和市值考虑,选择华为的可能性不大。同时,一些怕丢魂的车企也不会选择华为。

华为面临巨大挑战,在汽车业务上投入巨大。如果大量的产品不能够使用华为的智能解决方案,实现大量的销售,华为的技术就无法实现商业,也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此外,备受瞩目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3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分享了“两个工厂”的故事。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塞(Oliver Zipse)再次重申了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强调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的机遇,宝马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同路人。

与此同时,360集团创始人周也出席了论坛的经济峰会发表演讲,并公开谈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判断。他认为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一度引起热议。

rim还出现了“幸福大本钟”事件——电池级碳酸锂跌破25万元/吨。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在下降。与年初相比,目前的价格下降了近50%。

九年过去了,造车梦不灭。贾跃亭的梦想会实现吗?法拉第未来再次回到了大家的视野。3月30日,Faraday Future宣布,将在其位于美国加州汉福德的FF ieFactory工厂开始生产FF 91 Futurist。FF表示,首批FF 91 Futurist将于4月初下线,并于2023年4月底前交付给客户。

本周,该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3月30日,吉星魅族集团在沪联合举办“魅族∞柯灵无界生态发布会”,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魅族20系列、无界生态系统Flyme 10,以及第一代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将首次搭载在柯灵08车型上。

3月30日,创立一年多的幸福百万出行运力服务中心重庆旗舰店起航。同时推出新书《网约车司机培训教程》,这是中国网约车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出行时代正式开始,中国在线汽车出行服务的新时代也开始了。此举也意味着中国网约车行业向合规化、规范化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月30日,爱安召开杂志电池2.0拍摄测试发布会。2021年,爱安发布的弹匣电池是第一个可以实现三元锂不着火目标的电池技术。爱安发布的杂志2.0将电池安全测试标准从针刺升级为射击。

3月29日,曹操出行推出全球首个* * *定制汽车品牌——曹操汽车,全球首款定制车型曹操60上市。* * *推出两款,售价11.98万-1.39.8万元。

3月27日,樊菲F7正式上市,* * *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99万元-30.1.9万元。今年下半年,樊菲F7将提供基础版磷酸亚铁锂64kWh,价格为20.99万元;如果选择车电分离模式,价格只要145900元。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樊菲选择了最后一搏。

这一周,车市很热闹,有很多值得记录的事件。

余承东公开回应华为智能汽车商标风波

3月31日夜,华为董事总经理、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亲自下令,要求文杰店在4月1日拆除所有与华为相关的宣传资料。

同一天,华为发布了另一份关于汽车业务决策的公告,由华为创始人任发布。再次强调华为不做汽车,有效期5年。并对汽车设计中华为logo的曝光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华为/华为”不能出现在整车的宣传和外观中。

4月1日,余承东在中国电动汽车100论坛2023委员会的演讲中,公开回应风波,首次坦承华为在造车业务上面临的压力。

“在今天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华为还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公司的情况下,欧美和日本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要的智能供应商,所以我们的合作伙伴有限,主要是国内的合作伙伴。”

余承东表示,有三类企业不会和华为合作。一是国际车企巨头,二是造车新势力,三是怕丢魂的传统车企。

余承东坦言,“所以这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投资如此巨大。如果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汽车卖得不好,就无法实现商业化,也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余承东的一些担心变成了现实。

3月28日,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广汽爱安AH8项目变更的议案》,其中提到,由于各方资源配置,控股子公司广汽爱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此次变更后,华为将作为重要供应商继续参与公司自主品牌机型的开发与合作。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6543.8+0.233亿元,资金来源自筹。

由此,广汽与华为的联合造车模式被终止,双方仅保留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关系,广汽爱安重新自主研发汽车。

针对华为跨界事件,余承东表示,由于未来很多汽车厂商和华为都会采用智能选车模式,每个合作项目都会有一个独立的品牌,这对于华为的营销来说难度很大。所以希望一个生态品牌能形成相同的要素,跨界合作也算是一个品牌,前面加华为。

“华为,我们一直坚持不造车。我们正在帮助汽车公司一起制造一辆好车。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当时我们想把问问世界叫华为问问世界,做一个生态品牌,希望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不要迷茫。因为它现在由赛勒斯生产,奇瑞、BAIC和江淮也将很快生产它。如果用华为整套解决方案的这些车去采用不同的品牌,我们营销服务和零售会非常复杂,投入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我们希望用一个* * *相同的元素,一个* * *相同的品牌。”

余承东说,“华为这个词还在被取消。其实本质没变。我还是想做这样一个生态品牌,共同打造一系列的车型。”

他表示,同时,几家车企在自选模式下规划的产品与华为并不冲突。有的是SUV,有的是轿车,有的是MPV,有的是B+产品,有的是C级车,有的是D级车,所以各个车厂做的产品不重叠。

华为希望将这些产品与一个生态品牌相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与车企一起打造极具竞争力、领先、体验、高品质的产品。

两个工厂的故事

2023年3月25日至27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并发表题为《在构建人类统一命运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的演讲。演讲中,秦刚分享了两个工厂的故事。

一个是特斯拉Giga上海——这家工厂45秒下线,今年2月交付7.4万辆,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

另一个是美国的福耀玻璃厂。秦刚说,他在美国工作期间去过那里。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直接在当地创造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贡献了整个供应链的6000个就业岗位。

“在这两个工厂里,‘中国制造’和‘美国制造’并没有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融合、探讨和碰撞中,generate展现了中美两国相互学习、互利共赢的火花。”秦刚说。

3月26日,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塞(Oliver Zipse)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演讲,重申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强调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的机遇。宝马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同路人,这是宝马及其值得信赖的中国合作伙伴的双赢之路。宝马集团在中国业务的增长和繁荣也将为全球其他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Tsipce表示,中国是宝马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目前,宝马集团正沿着“电动化、数字化、可持续”的集团战略全速前进。

宝马集团从全产业链的维度进行了电气化改造。2022年9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合作伙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亿纬锂能签署电池生产需求合同,合同金额超过100亿欧元。同年5438年6月+10月,宝马集团宣布与中国企业远景动力启动锂离子电池合作项目。这三家来自中国的电池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建立五家工厂,并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拓展业务,这证明了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宝马集团也在加速产品的电动化。年内,宝马将在中国市场提供11款纯电动产品,几乎覆盖所有核心细分市场。2025年下半年,宝马集团将投产新一代车型,并在未来24个月内密集推出6款新一代车型。随着电动产品的激增,预计到2030年,宝马将在全球市场交付超过654.38+00万辆纯电动汽车。

3月25日,360集团创始人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上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公开谈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判断。他认为中国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水平与GPT-4的差距是两到三年,而GPT的技术方向目前是明确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他还说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

“当人工智能修改自己的代码,自我升级,自我进化的时候,这种进化速度可能很难用指数级来形容。我感觉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我觉得GPT肯定会产生意识,但区别是GPT-6或者GPT-8或者GPT-10。”

周说,随着大脑和神经元数量的增加,大脑和神经网络之间连接数量的增加,到了一定的时候,系统中就出现了一个叫做涌现的功能。即使出现了很多智能功能,那么意识也会出现。所以现在所谓的大语言模型的参数,可以看作是大脑容量中神经网络连接的数量。这个参数现在是100万亿,也许人类的大脑至少有100万亿,也许人工智能达到100万亿,也许这个时候会自动生成意识。

电池级碳酸锂跌破25万元/吨

上海钢联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31日,部分锂电池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下跌11500元/吨,均价2450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下跌5000元/吨,均价20.5万元/吨;氢氧化锂下跌7500-10000元/吨;镍豆下跌1500元/吨。

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在下降。与年初相比,目前的价格下降了近50%。

3月3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碳酸锂价格在40万元/吨以上,电动汽车就不赚钱,但如果价格在40万元/吨以下,就赚钱。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碳酸锂价格每变动6.5438+万元,将影响蔚来汽车的毛利率约2个点。如果降到每吨10万元以上的合理水平,可以释放8个点的毛利率。

此外,氪空间CEO安聪慧曾指出,碳酸锂每减少1,000元,对氪空间的贡献为575元,对毛利的影响为0.2%。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李江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碳酸锂的价格和任何商品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过去两三年,碳酸锂价格高是因为它的需求——也就是下游电动车加储能的锂电池需求剧增,超过了供给能力,价格最终由边际需求决定,产生了边际需求。价格特别离谱,最高达到60万元/吨。”李江说,“供求之间的实际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我们一直呼吁紧平衡,不能说完全不平衡。”

在紧平衡状态下,碳酸锂价格从4万元/吨飙升至60万元/吨。

由于市场规律,高价之后,各路资本纷纷出动,投入大量资金开采碳酸锂。

“从去年到今年,碳酸锂的供应在逐步改善。虽然开采需要一个周期,但是开采周期比较长,供给弹性比较小。”李江说,“随着供应量慢慢上升,碳酸锂的价格开始下跌。这是正常的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从长期来看,李江认为,随着供应量的逐步增加,碳酸锂的价格将在未来进一步回归理性。“因为只有碳酸锂的价格回归合理状态,电池和汽车的成本才会下降,新能源的应用才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否则价格太高就活不下去,利润压力太大。”

9年造车,贾跃亭投产FF 91。

“我们所有不可理解的疯狂坚持和果断努力,终于带来了今天的SOP。可以说,九年来,我窒息了我的梦想,终于迎来了颠覆性的时刻。”

3月30日上午,随着工厂备件存储区的物料存储向公众展示,一辆白车身从涂装车间被推上舞台,法拉第未来(Nasdaq: FFIE)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和用户生态学家(CPUO)贾跃亭在美国加州汉福德FF,

本文来自《汽车商业评论》,作者易车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