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分类?

1,无源RFID。

在这三类RFID产品中,无源RFID是最早、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在无源RFID中,电子标签接收RFID阅读器发出的微波信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得能量,使电子标签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交换。

由于省略了供电系统,无源RFID产品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但作为成本,无源rfid的有效识别距离通常较短,通常用于近距离接触识别。无源RFID在125KHz、13.56MKHz等较低频段。

2.有源RFID。

虽然有源RFID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中。有源rfid通过外部电源主动向RFID阅读器发送信号。它的体积比较大。但是传输距离长,传输速度快。典型的有源rfid标签可与100米外的RFID阅读器连接,读取速率为1700次/秒。

有源RFID主要工作在900mhz、2.45ghz、5.8ghz等高频段,具有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的功能。有源rfid技术的长距离和高效率使其在一些要求高性能和宽范围RFID的应用中不可或缺。

3.半主动RFID。

无源RFID没有电源,但是有效识别距离太短。有源RFID识别距离足够长,但需要外接电源,体积庞大。半有源RFID就是这种矛盾和妥协的产物。半有源RFID也称为低频激活触发技术。通常半有源RFID产品都是休眠状态,只给标签存储数据的部分供电,所以功耗低,可以维持很长时间。

当标签进入RFID阅读器的识别范围时,阅读器首先用125khz的低频信号在小范围内准确激活标签,然后通过2.4ghz微波向其发送信息。

也就是说,先用低频信号进行精确定位,再用高频信号进行快速数据传输。通常应用场景是通过在高频信号覆盖的大范围内不同位置放置多个低频阅读器来激活半有源RFID产品。这样既完成了定位,又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扩展数据:

RFID的特点:

1.适用性:RFID技术依靠电磁波,不需要双方物理接触。这使得它可以不考虑灰尘、雾气、塑料、纸张、木头以及各种障碍物,直接建立连接,完成通信。

2.效率:RFID系统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典型的RFID传输过程通常少于100毫秒。高频RFID阅读器可以同时识别和读取多个标签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

3.唯一性:每个RFID标签都是唯一的。通过RFID标签与产品的一一对应,可以清晰地跟踪每件产品的后续流通情况。

4.简单性:RFID标签结构简单,识别率高,读取设备简单。尤其是随着NFC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逐渐普及,每个用户的手机都将成为最简单的RFID阅读器。

百度百科-射频识别技术

百度百科-射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