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最新疫情会商时间

165438+10月29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第103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杨、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刘、王平、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通报了我市总体情况和最新疫情,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保供应、稳物价的相关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言和

介绍情况

2022年10月28日0时至24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病例193例。其中从社会方面检出53例,从隔离点检出148例,从外籍(归国)人员检出2例。以上人员已在第一时间由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诊治。

一是科学准确,不断加强风险领域管控。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条优化措施。经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研判,并报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以下区域解除高风险区:

⑴和平区

1.太原街太原社区Xi安街1-1号楼;

2.太原街中华路121号SOHO新天地大厦;

3.南湖街道郝散南街1号尚景新世界5号楼。

(2)于洪区

北陵街道玉祥名居小区G1-G20、Y1-Y18、D1-D12栋。

二是用快控控制传播风险。协调全市力量,按照“十快”要求,即快抓阳、快转案、快放迹、快传数据、快收转、快流追查、快核酸检测、快疫情处置、快信息发布,立即采取措施,对新增阳性人员的住所、工作场所、活动场所进行疏散、封控、查控、放行。

三是积极防控,紧盯国外(归国)申人员管控。加强“三停一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严格落实提前报验、优质“落地查验”、严格“扫码查验”等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继续通过大数据筛查等手段,突出重点风险区域,排查(返)出沈阳人员,特别是城乡接合部人员,切实做到“号码识别”、“人员识别”、“位置识别”、“控制识别”,消除风险隐患。

第四,高效有序,做好区域核酸检测。科学统筹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点的检测,防止交叉感染。最近气温骤降。请参加核酸检测的市民和采样人员注意防寒保暖。

今天,全市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核酸检测,共有7781个核酸检测点,65438个采样站,10459名医务人员参与。截止今天14: 00,共采样543.8万人,检测69.3万人。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其余的要上报。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地实施“外防投入、内防反弹”的总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努力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在此,请大家继续支持、理解、配合,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保护自己,保卫城市,爱城如家,护城如家!

王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介绍情况

目前,我市新增疫情病例持续高位运行,社会阳性感染者数量波动,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165438+10月28日零时至24时,我市新增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203例,其中社会核酸筛查发现53例,隔离点常规核酸检测发现148例,落地后立即检测2例。

2022年10月0日0时至24时165438+28时,全市共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病例1370例,其中隔离留验906例,全日制留验337例,落地留验81例,正常留验26例,随访10例

健康提醒

目前,我市正面临着抗疫以来最严峻复杂的疫情。我们与病毒处于胶着状态,疫情防控处于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期。在这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理解、宽容和行动,需要再打一场攻守兼备、动静皆宜的疫情歼灭战!沈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一是要主动参与区域核酸检测,配合核酸筛查。目前,高质量的核酸检测仍然是尽快发现社会病例、阻断疫情传播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手段。请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人,不漏一人。参与核酸检测时,要服从现场管理,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对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造成疫情扩散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积极关注官方信息,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请广大市民朋友密切关注每日新增感染者的活动轨迹信息和市、区疾控部门的紧急追查信息。如与阳性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有交集,请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告,并配合落实流向调查、健康监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在接到调流电话时,如实交代活动轨迹,不隐瞒、不撒谎,确保准确、全面、高效地完成调流工作。对隐瞒实际情况导致疫情扩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响应号召,坚持待在家里。请自觉配合小区(村)管理,非必要不要外出,尽量保持简单的生活轨迹。在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时,一定要定期佩戴口罩,时刻做好自我防护,配合实施防疫“四件套+现场扫码”。目前,住在封闭建筑和社区的市民朋友们应严格“呆在家里”。我们越规范,“清”越快,“恢复”越快!

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有一座城叫万众一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和我们城市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配合我市在最短时间内阻断传播链,遏制疫情蔓延,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发扬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相向而行,坚持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撑全市抗疫大局,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级研究员、新闻发言人刘

介绍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始终坚持人民第一、生命第一、外防投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疫情防控70号、71号文下发后,市物资保障监管组加大工作力度,立即启动应急供应和价格稳定机制,统筹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防控物资储备、价格监测预警、市场监管等工作。

第一,做好物资保障

(1)生活必需品供应总量充足。本轮疫情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多渠道供应体系,增加了11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组织三大果蔬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生鲜连锁企业、生猪屠宰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多渠道补充肉菜供应。目前,全市批发市场商品蔬菜7100吨,每天新上市3800吨;生猪屠宰企业日均出栏6400头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市民日常消费需求。

(二)防治物资和医疗用品满足需求。在物资储备防控方面,统筹增加市区两级物资储备,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市储备N95口罩654.38+0.86万个,防护服63万套,一次性外科口罩654.38+0.44万个,可满足30天的全部需求。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管理储备制度。9家管理储备企业* * *储备红区N95口罩7万只、防护服7.2万套、隔离鞋套6.3万双、医用一次性外科手套1.7万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3万只,可根据防疫需要随时转为实际储备。在医用物资储备方面,有干扰素-α、奥司他韦(达菲)等化学制剂和盐酸阿比朵尔分散片等生物制品等医用物资5000多箱;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均在8000盒以上,可满足30天以上的满负荷需求。

第二,着力稳定市场价格

首先是启动价格应急监测。紧盯群众关心的粮油肉蛋菜价格,建立日监测、日分析、日研判的工作机制,加强对42种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的跟踪监测、分析研判。近一段时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总体平稳,个别品种略有波动,但均在合理范围内。其中,大米、精粉、豆油等粮油价格保持稳定;猪肉均价小幅下跌;近两周牛羊肉、白条鸡价格基本持平;监测的20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斤2.75元,比去年同期(每斤4.22元)下降34.83%。总的来说,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品种丰富,货源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二是多措并举稳定物价。不断以线上线下形式向市场推出平价蔬菜,供应平价蔬菜1.79万斤,平价鸡蛋1.1.09万斤。在163大型超市、连锁超市设立惠民蔬菜专柜,每天选择两个以上日常蔬菜品种,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向市民销售。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企业的保供作用,通过降低平台服务费和商品溢价率、增加商品配送、低价销售、补贴商家和消费者等方式稳定网络商品价格。鉴于鸡蛋略有上涨,我们组织本地鸡蛋供应大企业,按成本价供应,按成本价销售,同时增加平价鸡蛋的数量和地点。积极协调解决因疫情造成的国外采购受阻问题,有效遏制了鸡蛋价格上涨趋势。

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继续以批发市场“源头”价格和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终端”价格为重点,加大检查监管频次,依法从严从快处理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平稳运行。

第三,合力解决群众诉求

为切实温暖人心,解决百姓后顾之忧,6月165438+10月18日,全市疫情防控物资支援请求办理平台全面启用。通过“12345”市民热线,实时接收市民诉求,即时转办,快速办理,动态反馈,全程跟踪监督。截至165438+10月28日,平台* * *已受理物资保障请求603件,市民提出的食品供应不足、交通出入受限等问题已得到妥善处理。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采取“管家式”服务,帮助网购或统一采购,提供生活用品的供应和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物资保障,筑牢战争和疫情的坚强后盾,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第一,保证批发市场等货源有充足的储备。做好盛发等三大批发市场的疫情防控,确保正常运行,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启用备用市场。二是进一步增加市、区两级防控物资储备。提前做好分析研判工作,在现有库存的基础上储备足够数量的N95口罩、防护服等重要消耗性医用物资,并继续进行监督检查。三是保证重点人群的需求。充分利用物资保障诉求平台,即时解决群众诉求,成立工作专班,随时跟踪,对采购渠道不畅、住宿和水电供应无法保障的诉求,快速响应,及时解决问题。

王志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介绍情况

长期以来,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以保障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供应充足为目标,加强部门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稳定生产和供应能力,“菜篮子”供应充足。

第一,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粮食生产方面,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面积20.72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超过下达任务面积2921万亩。而且今年粮食生产克服了洪水的影响,获得了“十九”连续丰收,粮食供应充足。

蔬菜生产方面,全市蔬菜(含食用菌)种植面积从1到11为90.5万亩,同比增长3.4%;产量376万吨,同比增长4.2%。蔬菜日均产量4600吨,日均消耗量2371吨。我们城市蔬菜的平均日产量是平均日消耗量的两倍。目前主要在设施中生产。主要品种是大白菜、生菜、油麦菜等叶菜,西红柿、黄瓜、茄子等果菜。

畜牧业生产中,肉类日均产量1475吨,日均消费量570吨,供需比为2.6,完全可以满足我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其中500头以上养猪场214个,平均日产肉577吨,平均日消费量364吨,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牛肉日均供应量398吨,日均消费量74吨,同样充足;牛奶平均日产1007吨,平均日消耗量378吨。规模万只以上蛋鸡132只,存栏397万只,日均产蛋量177吨。养殖户约3万人,存栏量700万只,平均日产鸡蛋310吨,累计日产鸡蛋487吨,日消费量254吨,完全可以满足鸡蛋需求。

水产品生产中,6月全市淡水鱼产量1-11.98万吨,同比增长1.2%。水产品日均产量400吨,日均消费量250吨。

第二,保持产销渠道畅通

组织遍布全市的“菜篮子”生产基地精准对接秋实、盛发、新隆嘉等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畅通销售渠道。组织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销售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无接触配送。及时有序为农产品和农产品生产运输企业发放车辆重点物资通行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农产品生产运输问题。

第三,加强农业技术指导

组织农业技术部门通过远程视频服务、线上线下培训、深入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各地区引进番茄、黄瓜、茄子等优良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保土改良、减少病虫害等先进适用技术,合理安排留茬,在有限种植面积内实现蔬菜产量最大化。组织畜牧技术部门及时推广数字化管理等先进模式,通过畜牧业生产监测,引导养殖场户及时出栏,规避风险,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监控和调度分析

每日分析“菜篮子”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供需平衡情况,根据重点企业名单,调度生产。新民市大民屯镇、法哈牛镇等44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向洋、王新、牧原等20家重点生猪生产企业,辽宁蒙中禽业有限公司、沈阳和丰禽业有限公司等20家主要鸡蛋生产企业,沈阳寂地水产养殖合作社、沈阳苏鼎渔业有限公司等11主要养殖企业的日均产量进行综合调度和监测,指导企业根据。

动词 (verb的缩写)确保质量和安全

在加强生产的同时,积极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作用,控制农产品生产源头,对区域内拟上市农产品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6月28日检测蔬菜样品96批次,1100%。同时,继续深入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书,通过纸质版证书、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满足不同生产者的需求。继续实施食用农产品“控违禁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兽用抗菌药物减量,确保公众餐桌安全。

六是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制定完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品等农业生产各领域防灾减灾预案,密切配合市气象局、应急局等相关部门,及时发布极端天气预警预报,针对寒潮、大风、低温、雨雪等天气,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市商务局第二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斌。

介绍情况

根据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这里我将重点介绍我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的现状。

自70号和70号公告以来。市防控局发布的71关于疫情防控,全市商业系统按照疫情防控期间沈阳市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应急控制预案,迅速启动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供应组织,畅通物流渠道,加大门店备货力度,确保全市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稳定。

一是增加重要商品的源头清单总量

组织盛发、雨润、地利、副食集团等重点批发、仓储、物流企业,大型综合超市、生鲜连锁超市、生猪屠宰企业,深入本地和外地产区,加强产销衔接,多渠道组织肉类、蔬菜等重要商品供应。据市商务局监测,目前,我市粮食、食用油、肉类、水产、果蔬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和各类易储存食品市场供应储备充足,流通渠道畅通,完全可以满足全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粮油保障方面,目前全市粮油库存充足,可供全市居民食用数月,后续货源稳定。

肉类供应方面,我市副食集团、海吉星、雨润的11冷库存有肉类、水产品等冷冻食品7.5万吨,其中猪、牛、羊、禽等冷冻肉类4.7万吨。市政府储备了3200吨冷冻猪肉。千喜鹤、双汇、富润等生猪屠宰企业近期日均出栏量可达6400头左右。

在蔬果供应方面,盛发、雨润、地利等蔬菜批发市场商品蔬菜7100吨,每天可新增3800吨左右。市商务局已完成冬春蔬菜政府储备8000吨。全市现有水果库存2.3万吨,每天可新上市3900吨左右。

易储存食品方面,我市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方便面生产企业库存15万袋。娃哈哈、康师傅等矿泉水生产商库存560万瓶。双汇火腿肠现有库存1000吨。李涛、康福和达利面包等生产企业每天可生产118吨方便食品。

零售终端方面,华润万家、家乐福、大润发、永辉、沃尔玛、中兴、比优特、副食、大商等9大零售商超过55家门店,地利、新隆嘉、柳泉、鲜集汇、万家兴等5家生鲜连锁企业108家门店,有粮油、肉、蛋、奶、蔬菜等。与此同时,各大超市、生鲜连锁企业正积极加大对其他地方及周边地区蔬菜、水果等商品的直采力度,后续供应渠道畅通、充足、稳定。

第二,加强零售终端的备货和服务

首先是加强供应组织。跟进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大型综合超市、生鲜连锁超市,加大门店供应组织力度,要求各门店按照可储存蔬菜品种5天供应量、不可储存蔬菜品种2天供应量备货。在宣布不的那天晚上。11 10月25日,在做好现场客流防疫和疏导管理,确保安全有序的基础上,各门店普遍延迟营业至22: 00后,做到有客不关门。

二是设立惠民蔬菜专柜。继续引导9家超市、5家生鲜连锁超市的163门店,增强“惠民蔬菜专柜”在保障供应、稳定价格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坚持每日精选两个以上日用蔬菜品种,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成本价向社会销售。通过增加低价蔬菜的市场供应,努力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发挥引导价格稳定、保障民生需求的作用。

三是加强线上平台保障服务。鼓励保险公司的门店提供网上购买渠道。市商务局整理推送网上购买生活用品二维码信息18条,指导商业供应商协会组织电商平台和网上供应商发布行业倡议,做好防疫保供工作,遵守价格法规,增强分拣配送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网上采购需求。165438+10月25日至27日,全市9大超市及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完成线上无接触配送318万单。

第三,加强供需保护的引导和保障。

一是印发《关于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通知》。引导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正常运营,增加供应储备和人员调配,增强门店订单处理和24小时配送能力,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稳定。明确市场安保人员在符合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可持“两点一线”证件正常出入居民区。为175保障供应企业发放民生保障供应企业资质证书6749份,确保运输配送车辆优先调配、快速通行。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市、区、县(市)两级监督检查组,要求供应商担保企业严格执行顾客进店扫码(卫生码、场所码)、测温、戴口罩、查核酸阴性证明等措施,提醒顾客排队购物,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落实营业场所始终佩戴口罩、个人防护、定期消毒、通风等防疫措施。

三是引导末端保障。要求各区、县(市)推进高危地区居民“一人一楼一组、一日一送一问”等“四个一”终端供应保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做好高危地区“最后100米”终端配送和低危地区生活用品转运消毒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组织重要商品供应,强化零售终端备货和服务措施,继续关注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动态变化。必要时,根据市政府要求,及时采取业务供应控制、政府储备控制、增量补贴控制、应急补贴控制等市场应急控制措施,确保全市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