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设计派的风格是什么?
后来随着设计师的增多,造型元素也在不断过滤和提炼。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并不是孤立地建立在统一的视觉特征上,尽管它已经表现出独特的外观特征,比如用机械化代替手工绘画,用不对称代替对称构图,红黑条纹和无衬线哥特式字体。现代主义造型的表现是革命性的、激进的,它否定个人主义,追求一种无差别的至上主义,达到一种民主的理想状态;这是通过形式民主实现思想民主的一种努力。现代主义这种社会工程的努力,在战后的经济复苏中变得更加理性、现实和商业化,这在德斯捷尔邦和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的探索中更为明显,包括包豪斯的探索成果,对造型形式的贡献远大于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设计探索。在包豪斯学院,伊顿和康定斯基是教授学生单独或综合学习建模的基本要素。伊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造型形式中有规律的东西。他教学生对形状的特征——点、线、面、体(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色彩、明暗、肌理进行分类或综合研究,找出规律并加以运用。
后来,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也致力于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造型元素和表达方式的设计探索,发展出了高效有序的系统设计。在设计教育中,要注重造型元素的表现技巧的研究和各种理论的训练教育。从它的基础课程也可以看出,它的基础课程包括视觉方法论、象征理论、沟通技巧与技巧等等。总的来说,设计造型元素和表现都离不开包豪斯教学的影子。
包豪斯学院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学院的继承和发展。梳理发生在20世纪的设计造型元素和表现形式,借鉴和发展传统,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20世纪不同时期设计师作品设计风格的考察,笔者大致可以将现代主义的具体造型元素和表现归纳如下:
(1900-1909):意味深长的笔迹,儿童故事,个性化图案,政治辩论,面部对称,划分方块,客观简单,平面人,玩具书,长腿幻想。
(1910-1919):格子、古典男性身体、表现主义现实、催眠迷宫、我问、混沌原理、隐喻型、欢呼广场(用绘图纸写信)、你是野兽(非人化负面海报)、几何。
(1920-1929):圆形和三角形、打字字母(字母按图片逻辑排列)、红色套印、图标概念的应用、系统排列(各种差异大的字体无序排列成为新的系统层次)。封面女郎和男人(遵循海报风格,通过图像激发一个主题,或区分杂志和艺术家的风格),未来主义幻想(通常借用机器人的形象,以摩天大楼为背景),手部表演(拳头,敬礼,抓取引起人们愤怒,权力,欲望,绝望,忠诚,反抗等情绪的表情动作),封面艺术。
(1930-1939):扭曲夸张的人像、邮票设计、对角线应用、报纸大字套印、挂历设计英雄理念的头像、新闻摄影、平面彩绘海报。
(1940—1949):立体字母图案、唱片包装设计、戴手套的手、拳头、现代书籍设计、正反图形、象征性、文字编排中白色的妙用、扉页。
(1950—1959):螺母和螺钉、杂志(切割、折叠、插入、线装)、字体和图片的视觉讽刺和讽刺、字母O的变形、解释性绘图字符、抽象形状的视觉识别、圆中的圆、符号、制版时的飞字、棱镜的颜色等。
(1960-1969):原始尖叫、风格各异的字体、内部有障碍的字母形式、视觉神经刺激、标语、图片式叙述、放射性粒子、流动的图案、面孔、卡通板、超现实摄影。
事实上,从以上70年的设计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将造型元素以绝对的顺序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并且它们的元素呈现出以下特征:
1.前者是连接和封闭的。
2.它是有目的的。
3.要有意识。在线设计。中国
4.它是有序的。
5.是为了特定的艺术对象来完成作品。
6.有一种距离感。
7.有一个选择。
8.是形而上的。
9.确定性。
10.整齐,统一,纯粹。
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革命,设计开始关注多元化的个体存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化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市场的不同需求瓦解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由此产生了后现代设计思潮。后现代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思和再思考。设计师在对现代主义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的批判性反思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批判性观点和方法,如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雅克·德里达认为所有既定的界限、概念、范畴和体系都应该被推翻。他的批判方法是:“从某种理论中取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解剖、批判和分析,通过自我意识重新建立对事物真相的认识。”这种解构思想在西方设计界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也导致了造型元素和表达方式的转变。比如后现代设计中,运用矛盾修饰、反讽、隐喻等手法进行设计,大胆尝试悬疑、留白、迷茫等多种俏皮的表达语言。
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在后现代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型界的元素家族被无限扩大。建模元素的盘点有助于理清思路。因此,要素概括为:(1)人、社会人(有身份标志)和自然人;(2)物、人造物、自然物;(3)环境,人的活动空间,物的场所;(4)文字和图片,人类意识的视觉形式。(5)视频和听觉形态学
从后现代的话语中,随着设计思想的演进,重新阅读世界著名的设计作品,可以得出后现代设计的具象造型元素和表现主要包括:
(1971—1979):航海图的简化、书籍设计、图文解说、封面主题的选择各具特色,直接说明了个性化设计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将物体转换成字母,或将字母转换成物体,并创建隐喻字母。像原始的尖叫一样呼喊或低语。书籍成为其他物体的容器或隐喻,包括人的背、雪茄盒、门或窗。将字母分开,然后重新组合,使它们在交流中显得有些不具人情味和不规则。拼贴和蒙太奇使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创造不真实的视觉环境。
(1980—1989)三角形的构成改变了中轴对称。《青年文化交流设计规范》包含了反映直接关注(如政治和性)或捕捉时代风格的视觉概念。用符号和记号笔代替字母组成单词——以及形状的创造性——和早期儿童的填字游戏是一样的。将动物的某些特征转化为人的形态,就是拟人化。深情的眼神。突破页数限制,向外扩展,将一些简单的单词大写,每个单词单独建立;动态叠印(印在图像上的文字类似于印在图片底部的注释。实物摄影(可以是拼贴画、剪辑、人物、图像模式下的静物以及文字和字母的组合。)
(1990—现在)片段与碎片,块状文本作为隐喻:宽窄栏文本,扭曲与滥用,字母的设计,空中重复书写,视觉音乐,个性化鸡爪,元素新颖的书籍设计,新媒体的高互动性。
从这些后来的造型元素和方法可以看出,后现代时期的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同样是与元叙事相对立的。比如他们反对艺术风格上的解读,主张挪用:“错误地把大众的‘文本’放在不恰当的‘环境’中,以达到‘错位的场景’。”建模元素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在科技进步发展的大趋势下,现代主义“联合、封闭、整洁、统一”的特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后现代设计成为新宠,它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规律,继承和发展了设计元素和方法。基于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元素建模的方法大致总结如下:
(1)解构:批判和发展已定义的概念和范畴。
(2)无序:传统元素被肢解、分散、组合。www.dolcn.com
(3)不完整:故意破坏要素,强调不完整状态。
(4)变奏:将几个互不相关的不同元素排列起来。
(5)失重:倾倒、扭转和弯曲元素。在线设计。中国
(6)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元素排列方法,把异常的当成正常的。
(7)挪用,将元素放入新的上下文中;
(8)讽刺与幽默:挪用物态而非物态;
(9)元素变形:物体图像变形。
(10)原型分解:原有元素解体,分散。
(11)解释附件,按语言挪用
(12)一词多义,(13)歧义,
(14)变态,(14)情境,
(15)误读,(16)世故。"
总之,元素的造型表现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有助于当前艺术设计基础课中设计原理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个天才和创意的世纪所实践的设计造型元素和表现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在线设计。中国
参考资料:
参考(美)海勒,(美)伊里奇;常宁生,孟春燕译。20世纪设计思想的变迁-世界著名设计传奇。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02。
宸妃,论后现代设计中的解构主义。装饰,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120号。(66)
黄:元素与方法--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装饰,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2005.10。(87)
参考(美)海勒,(美)伊里奇;常宁生,孟春燕译。20世纪设计思想的变迁-世界著名设计传奇。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02。
这篇文章发表在2007年第四期《装饰》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