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的历史演变

古代是肥美的前朝的一部分,却只是一个贫穷的海边之地。在中世纪,松浦、五岛和马兑是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根据地。1550年,葡萄牙船第一次在平户登陆,天主教随之而来。1570年开港的长崎港成为面向葡萄牙的通商口岸,于是大量西方文化流入长崎。后来,荷兰和中国的商人也来到长崎进行贸易。1641年后,日本闭关锁国,只允许在长崎与荷兰和中国进行贸易。这种情况持续了200多年。马凡还在釜山为韩国贸易设立了日本博物馆。在近代,长崎的造船业蓬勃发展,但在1945年,长崎市被美国投下的原子弹摧毁。佐世保港有一个美国海军基地。

长崎建于1869年。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 ~ 1867年),直接隶属幕府政府,是大村、平户、岛原知事的领地。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对外的门户,与中国、荷兰、葡萄牙等国交往频繁。早在中国隋唐时期,许多日本使节到隋朝、唐朝学习,僧侣从长崎起航前往中国。宋、明、清时期,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商人大量赴日经商。据史料记载,最多时有一万人左右。他们在长崎的平户、富江等地建立了唐人镇,成为中国人集中的地方。随后,中西文化通过长崎传入日本,尤其是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崎人的一些习俗、饮食文化和节日都源于中国。

过去,长崎作为日本的贸易港口而闻名。长崎港于1570开港,开始隔年与葡萄牙和中国商船进行贸易,并开始建造城镇。从1616开始,江户政府开始限制来自欧洲的船只只能在平户和长崎进行贸易;从1635开始,贸易被限制在长崎港,并建岛限制葡萄牙人居住。1641年荷兰馆也搬到了岛上,江户政府的锁国措施已经完成。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国际贸易港口。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与日本进行贸易,所以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商船在长崎进行贸易。由于来自中国的商船越来越多,1688年中国的船只多达194艘,于是又在长崎建立了一座唐家,供中国人居住。

直到1803,才有美、俄、英等国的船只进入长崎要求通商。

二战末期,1945年8月9日,美国轰炸机在这里投下原子弹,使长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城市,不仅市区遭到严重破坏,还造成7万多人死亡。轰炸也迫使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1955年8月,长崎建造了一座和平纪念雕像来纪念这一事件。

2007年4月17日晚,时任市长的伊藤一郎在竞选事务所前演讲时,被人从后方开枪击伤。他在被送往医院后于第二天早上死亡。几天后,在4月22日的市长选举中,仍有很多人投票给伊藤一郎,导致大量无效票;最终,另一名候选人田中富久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