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冲村是一个水乡。

改革开放后,黄勇也想引进投资。当时黄勇没有直达市区的路,所以被称为“路的尽头”;电力供应不足,称为“电尾”;当时河水上涨较晚,没有流水,所以也叫“水尾”。外国商人一到黄勇,就掉头离开了。你不能一个人做生意。黄勇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莞许多乡镇发展模式的独特道路,即自主经营发展产业。当时的老支书李发现各种建设急需建材,于是把发展红砖厂、水泥厂作为当时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从1978年到1982年,黄勇村先后兴办了五家轮窑红砖厂,年产量达1亿件。1982,年产2万吨水泥厂建成;1987年建成年产18万吨生产线;1987年,建成年产10万吨的黄勇第二造纸厂。到1989,黄勇工业净利润达到800多万元,进入东关富裕村行列。从65438年到0992年,黄勇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于制砖行业竞争激烈,当地可利用的制砖原料减少,黄勇村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那一年,第四砖厂关闭,第一、第二、第五砖厂陆续关闭,以水泥、造纸为主。2002年,造纸工业成为黄勇的主导产业,年产量达80万吨。集体企业在黄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依靠租赁厂房物业的租金经济,不稳定;但自办集体企业通过不断升级和加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大的可塑性。集体企业的收入是黄勇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占90%以上。2004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2.74亿元,居东关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之首。

黄勇村还投资数亿元改善水电供应,修建道路和桥梁,并建设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以吸引投资。1999,黄勇也做了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以优惠的价格出让土地,让东莞台胞子弟学校落户黄勇,并向学校捐款2000万元。台湾子弟学校聚集了很多投资者。黄勇村委会还拨款400万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扶持民营企业。目前,全村有私营企业80余家,个体工商户780户。黄勇村形成了“自办产业为主,外生经济为动力,民营经济为有益补充”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升级增强后劲。自2005年以来,* * *已投资超过5亿元,以提升和优化黄勇的主要产业,造纸行业的生产力水平。自2005年以来,* * *已投资超过5亿元,提升和优化黄勇的主要行业造纸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2009年上半年,尽管竞争对手普遍亏损,但黄勇村集体企业仍有理想的经营效益。。2007年6月+10月,荆凯五星级酒店破土动工。这是东莞第一家村级五星级酒店,气魄非凡。黄勇在水乡脱颖而出,靠的是超前的意识和科学的管理。这来自于旗帜的力量。黄勇的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东莞模式。它呈现了另一种景象。它不是单纯依靠土地租赁来换取地租和厂房租赁。而是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注射了强大的造血功能——经营自己的产业以求发展。在中国经济史上,一些村集体企业的失败,通常是因为实行家族式经营,村集体领导素质差,无法科学管理,不了解市场规律,无法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无法避免这些问题。黄勇村一贯高瞻远瞩,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关怀和平、服务人民的意识。时刻观察经济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他们更熟悉市场运作的规则,更开放,主张转型升级,靠的是人才和技术,而不是收房租和粮食。不仅如此,他们还能把党员的先锋作用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适应全球化的要求,甚至敌视外来人才。60年来,黄勇成为东莞农村建设的一个特殊发展样本。

2004年,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居全市第一。

2005年集体工业总产值是1978的929.62倍。

2006年集体经济净收入2831.2万元,人均收入31.577万元。

2007年,该村组可支配总收入为251.58万元。

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6.6亿元,比2007年的1978增长了1775倍,年均增长29.43%。

黄勇的集体企业很强大。2010年,黄勇村集体经济净收入310多万元,总资产达到20亿元。2010获东莞村级经济建设第一名。

黄勇的经济特点是集体企业强大。

集体东关黄勇鄞州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2001改制为有限公司,年产值12亿元。

东莞金洲纸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中外合资造纸企业,产品为包装纸和纸板,规划产能为654.38+0万吨。

东莞建辉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已达30亿元,“建辉”于2008年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