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品牌的现状

本世纪初至70年代,是欧美零售商发展中间商品牌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使用这个品牌的商品包装就简单了。相对于厂商的品牌,其低廉的价格颇具吸引力,但质量低劣。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连锁零售商的发展,大量超市的出现,有实力的零售商纷纷采用自己的品牌,中间商品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中间商品牌商品不仅继续保持价格优势,而且更加注重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连锁超市增加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并大量采用和强化自己的品牌。例如,在1961,美国杂货连锁零售商27%的产品采用了中间商品牌,到1989,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74%。随着零售商越来越重视中间商品牌的内在品质,消费者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认为中间商的品牌只是低价劣质的象征,而是具有很强的品质内涵和特色,于是中间商的品牌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大众化。根据对欧洲市场的调查,1980的所有零售商品中,17%使用中间商品牌,1992的比例达到27%。到目前为止,中间商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全部销售额的4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者品牌的主导地位。一些西方营销评论家预测,除了最强大的品牌,中间商品牌最终将击败所有其他生产商品牌。

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国产品牌几乎都是生产商品牌,很少有零售商真正采用中间商品牌,这与西方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中间商品牌在中国刚刚起步。据悉,上海* * *康服装城近三分之一的商品达到了6000多种,采用同一个品牌——“* * *康”。当* *康服装城打出自己的广告时,上海第一百货、北京华联集团等商业巨头争相推出自己的品牌。自1994以来,一直是全国衬衫市场份额“龙头老大”的开牌商标,是发展中间商品牌的成功案例。“大熊猫开开”以商业为主导,积极向生产领域拓展,从“前店后厂”到“心思在上海,生产在上海郊区和江浙一带,销售在全国”去年,上海召开商业品牌与现代商业研讨会,决定重点发展50个中介品牌,这是今年上海商业十大任务之一。至此,中间商品牌吹响了挑战一统天下的生产者品牌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