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策略分析及案例?

案例分析的需求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发展而产生的。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史上最快速度,屈臣氏中。

前三大类别销售额

冠名综艺引爆品牌和话题。从2015开始就注意到江苏卫视王牌节目《超级战队》、《为她而战》、《蒙面歌王》的片头都是一片叶子。依托一线卫视引爆品牌知名度和话题性,依托综艺冠名不断打造品牌个性,传播品牌内涵,这是2015第一叶绘制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品牌传播蓝图。

随着《叶仪》、《超级战队》、《为她而战》、《蒙面歌王》三档节目的热播,叶仪品牌广为人知,其“清新活泼”的品牌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从《超级战队》中的《新鲜力量》到《为她而战》聚焦温暖与爱,我提出了《新鲜面具,让爱活起来》的智慧与匠心。最后在江苏2015主节目的帮助下唱了《清新面膜,露脸成王》。

史上最快速度,屈臣氏品类销售额前三。2015年8月,叶仪获得屈臣氏健康美容奖“最佳人气面膜奖”。一叶在屈臣氏上市仅8个月,就达到了月均近3000万的零售额。

一叶是韩束2015推出的全新面膜品牌。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中国上海成立。以多元、乐观、创新、冒险的精神,在屈臣氏、百货、SHOPPINGMALL、连锁百强、电商等新兴渠道全面发展,销售额屡创新高。是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全渠道营销企业。

2014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冠名2.4亿,2015《非诚勿扰》冠名5亿。因为韩束认为电视媒体是最好的销售平台!

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表示:基于叶仪品牌的战略合作,江苏卫视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最高水准的策划团队、量身定制的权益、专业超值的资源配置、最大化的执行合作,这一切都展现了专业、贴心的风范。

最终,叶仪牵手作为品牌实力大本营的江苏卫视,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消费者认可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国产面膜中脱颖而出。

二:

三个案例告诉你如何玩悲伤营销。

春天的寒流不时掠过街角那个衣衫褴褛的瞎老头的身体。老人面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路人行色匆匆,无动于衷,没有人给这个可怜的老人任何施舍。英国诗人拜伦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轻轻蹲下来,用粉笔在牌子上加了一句:“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诗人走后,奇迹出现了,人们纷纷捐钱给老人,老人非常惊讶。

“春天来了,我却看不到她。”这句话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使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孟子·告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别人受苦就像自己受苦,慈悲心驱使我们去帮助别人。在古代,人们的防灾能力很低。面对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人们常常感到恐惧和绝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同舟共济,互相关心,分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就这样,同情逐渐发展成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德。

同情心是人类道德的基石。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美德》一书中指出,如果说勇气是在别人面临困难时与他们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在他们感到悲伤时与他们站在一起。慈悲是一种把别人当回事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存状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受。与有困难或不幸的人结成伙伴关系,支持他,分担他的忧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同情心的生理基础——催产素

神经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分泌的催产素是一种与建立情感联系和亲情有关的激素,能使神经系统平静,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科学家让受试者观看一个患癌症的小男孩的故事。在观看过程中,检测到受试者的大脑释放出催产素,催产素的产生量与受试者的悲伤程度有关。

* * *情绪,又称移情、共情,是指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是现代心理咨询师的一项基本功。

催产素不仅能提高人的同情心、感觉和情绪,还能使人变得更加慷慨、宽容和信任,减少恐惧,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受催产素影响的实验组向慈善组织捐赠了更多的钱。如果这种化学物质在某人身上被抑制,他就会表现出更加自私的个性。

如果企业的营销活动能使人的大脑释放催产素,人们就会觉得这个品牌或产品更可信,这样就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悲伤营销案例集

管理同情心的方法有很多,加多宝的“对不起”式,微信收费事件,蒙牛的崛起,都很精彩,值得学习和借鉴。

案例一:加多宝的“对不起”风格

加多宝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将租赁商标“王老吉”打造成为中国知名凉茶品牌。由于商标使用权到期,应归还给广药集团。将商标还给广药后,为了延续之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加多宝通过文案技巧向消费者暗示,今天的加多宝凉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凉茶,但这种“打擦边球”的模糊说辞被广药起诉。2013,13年6月,法院判决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更名为加多宝”、“全国领先的红罐凉茶更名为加多宝”等宣传用语。

看到大势已去,加多宝的营销团队该怎么办?

传统的做法无非是从舆论上声讨GPHL的不正当竞争,玩文字游戏代替广告词继续宣传,从法律上反诉GPHL的垄断霸权,宣布上诉。但是,普通人不在乎谁对谁错,也不在乎市场竞争——这些东西太无聊了!

2013年2月4日,14,加多宝官方微博开始“泪流满面”,反复向微博哭诉4次,以“对不起”的形式表明立场。每张“对不起”的图片上都有一句话,每张图片上都有一个哭闹的婴儿。

我很抱歉!我们用了17年的时间,才让中国的凉茶成为唯一可以和可口可乐媲美的品牌。

我很抱歉!是我们的无能。我们可以卖凉茶,但是不能打官司。

我很抱歉!但我们出身基层,是民营企业的基因。

我很抱歉!是因为我们太自私,没有连续六年领跑全国销量,没有帮助竞争对手建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

加多宝的这四张图“对不起”,调侃对手,是讽刺,表面上是道歉和自嘲,实际上是喊委屈和* * *。这种向公众示弱,向对手示强,微笑着揭伤疤的方式,立刻赢得了公众的同情。不到2小时,《对不起》迅速成为“荧屏之王”,被转发超过4万次,获得超过1万条评论。

加多宝这次“尖叫”微博的图片就是经典。哭哭啼啼的婴儿们充满了委屈,让人瞬间产生怜惜之情。不少网友高呼“宝贝,加油!”口号。

加多宝推出“对不起”后,GPHL推出“没关系”,可口可乐推出“都是我的错”,百事可乐推出“别闹了”,网友推出“没关系”,热闹非凡,效果不错。

案例二:“微信收费”事件

微信要吸引用户,需要有市场热情,让大众持续关注,持续说话。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制造一个“微信收费”的话题,会引来很多人的反对,会有很多讨论和热闹,媒体会免费传播,一定会引起大众的关注。

2013年初,腾讯打造的“微信收费”话题,似乎“地球人都知道”。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论坛等场合,到处都有关于微信收费的传言和讨论。很多人在声讨通信运营商,支持微信,运营商成为众矢之的,而腾讯则从互联网行业的“公敌”变成了需要同情和保护的弱者。

事实上,从来没有通信运营商说过要对微信收费,只是腾讯自己“担心”运营商会收费。用户已经向运营商缴纳了移动数据流量费,运营商绝对不可能向用户收取“微信费”;即使收费,也是运营商向腾讯收取,或者腾讯向用户收取。但腾讯就是不解释“谁来收费”和“是否向用户收费”。腾讯高管表示:“作为基础服务,微信不应该额外收费,因为用户已经支付了最基本的流量费用。”事实上,这种说法可能会误导公众,让人觉得腾讯不想收费,有人强迫腾讯向用户二次收费。这样大众的认知就变成了:运营商要收用户的钱,大家要联合起来和运营商斗争,阻止他们收费。

腾讯通过“示弱”将运营商推向大众的对立面,吸引大量愤愤不平的用户为自己反对运营商;作为一个“弱者”,我获得了大家的同情。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成功与否,广大用户和腾讯* * *反击“垄断魔王”的难忘经历,都将大大提升他们的感情,迎来微信用户数量的又一次爆发式增长。

案例三:蒙牛向对手“示弱”。

1999年,牛根生创立蒙牛。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第一品牌是伊利,蒙牛默默无闻。想提高蒙牛的知名度,只能出奇制胜。蒙牛以伊利为标杆,打出“争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让消费者通过伊利认识蒙牛,给人“蒙牛好像很大”的印象。

1999 4月1日,呼和浩特市民一觉醒来,发现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上的300多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争创民族产业,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激起千层浪,“蒙牛”成为呼和浩特市民热议的话题。人们记住蒙牛,也记住蒙牛是“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正当人们在讨论“蒙牛”的余热时,呼和浩特市300多块“蒙牛”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案件终于告破,但蒙牛却借此事件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广告牌可以砸,但如果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是无可奈何的。于是,蒙牛在冰淇淋的包装上印上了“为民族工业而奋斗,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牛根生白手起家,饱受竞争对手的刁难和打压。他强行捆绑行业老大,占了老大的便宜,同时以“弱者”的身份赢得舆论的同情,在重重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