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网散文
“叮咚”,敲门声把我从沙发上拉了起来,大声叫道“来,这么热,谁呀?”打开门,只见婆婆满头大汗,提着一袋鱼。我赶紧把婆婆叫进屋,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凉茶递给她。我婆婆坐在沙发上休息。我简单做了点吃的给她。婆婆一边吃一边说:“快点把鱼倒掉。长江刚刚开了。你爸爸和我钓了一上午的鱼,送到这里来让你尝尝鲜。”我接过沉甸甸的包,一丝凉意暖意溢出心头。我把鱼倒进盆里,鱼闪闪发亮:鲫鱼、黄鱼、麻花鱼、白鱼、鲢鱼、剑鱼,哇!都是很有特色的河鱼。这些鱼平时很难吃,价格也很高。我爸爸和婆婆都舍不得吃。每次钓完鱼,他们总会先送我们一些,然后提到菜市场。“只要身体好,就可以自己劳动,减轻负担。”我婆婆经常这么说。
婆婆休息了一会儿,然后起身要走,说爸爸还在河边等着。我收拾了一些干粮和凉茶,和婆婆一起下楼,用电瓶车把她送到河边。空气中有层层热浪,河里的热气赤裸裸地扑面而来。两岸护堤树上的叶子仿佛经历了一场风霜。河堤旁的芝麻田成了那些水鸟的庇护所,几只野鸭在堤岸间来回啼叫。爸爸和几个渔民坐在河边的树荫下,就地吃了些午饭和零食,这是他们一天的午饭。休息了一会儿,渔民们喊着一起上了渔船。六艘渔船分成两组,其中三艘布置在河对面,河水突然沸腾,海浪追着渔船翻滚。爸爸是年纪最大的渔夫,其他五只船听令而行,只听爸爸喊一声“走”,六张渔网同时抛入河中。平时在家都听我爸的,钓鱼撒网也是一种安排。谁站在第一岗谁就在后面,网也是从三指网到二指网,也就是从大网到小网,这样你交替铺网就可以避免漏网。
我特意问了爸爸这些二指网和三指网,当时儿子刚出生,在家坐月子。爸爸一有空,就在家里竖起一面墨绿色的网墙,手里的竹梭用细绳缠绕着,在挂在细绳上的绿幕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织完一排,我就把手指伸进网眼里比试。连续看了几天,觉得挺奇怪的。我忍不住问:“爸爸,你用手织一排是什么意思?”爸爸淡淡一笑:“这个你不知道。捕鱼的大小取决于网。有几种网。我能用两个手指做的就是用两个手指钓鱼。三指网就是三指网,就是打更大的鱼的网。”爸爸说着,黝黑的脸上绽开了慈祥而自信的笑容。在这轻松的穿梭过网中,厨房的水缸变成了家里的鱼塘,各种鱼上上下下跑来跑去,鲫鱼最多。爸爸也是一个细心的人。除了每天一碗鲫鱼,做饭时,他总能把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如蒸、干、炖等。,而亲情和家的温暖也在这鱼汤的滋养中延展。儿子喜欢吃爷爷做的鱼汤拌饭。转眼间,儿子大学毕业了,父亲的额头上却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
在河里钓鱼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风浪。在这危急关头,爸爸急忙召集所有靠近避风港湾的渔船,用绳子连接起来以防不测,风暴过后继续工作。船队在“远去”的声音中缓缓前行,渔网撒向江面,开出晶莹的水花。他们传播的是幸福、希望和无私的爱!释放出来的那一声呐喊,豪迈,坦诚,朴实!他们得到的是惊喜、甜蜜和一个温暖的家!无论开心还是担心,爸爸都泰然自若,毕恭毕敬地微笑着。看着爸爸的渔船远去,太阳也收敛了他锐利的光芒,慵懒地挂在天边,映在水面上,荡漾着。唱半江半河多好看的渔船啊!
注:撒网是渔民捕鱼的工具。文学名应该是“渔网”,是当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