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河镇的工业发展

施河镇现有教学具生产企业180多家,形成了智能实验室设备、大型幼儿玩具、校园软件开发等6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是国内最大的教具产销地。11月初落成的占地580亩的中国施河教具城是全国最大的教学具交易展示平台。

据了解,中国·施河教具城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可容纳近200个教学具企业入场展示经营(目前一期工程已圆满结束)。二期将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底建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多栋四、五层多功能楼宇组成,单层面积六百到一千平米。三期将陆续建设玩具城、运动服装城、材料城、物流园。四期将兴建5A级高层写字楼、科教研发孵化中心、教学装备标准检测中心、四星级酒店。五期将兴建中国国际教具博览中心。通过6—8年的建设,最终把施河教具城打造成中国教育装备产业产品的集中展示、采购交易、新品研发、上下游行业分工协作、技术服务交流的首要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型、开放型国家级教学具生产和研发基地。

施河镇是全国闻名的“教玩具之乡”,拥有从事教玩具生产经营的企业17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去年教玩具产业实现销售30亿元。据了解,新建教玩具产业园占地面积300亩,预计明年5月一期工程开园营业。建成后的教玩具产业园将集产品展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镇政府在品牌建设、信息管理及物流运输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全国教具之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以“转型升级当先锋,科学发展争一流”为主题,围绕教具产业“生产要素集聚、发展规模集群、经营方式集约”的转型思路,不断创新实践载体,全力推进教具产业的扩量提质,转型升级。

集聚要素,突出“功能提升”促产业转型升级。

为有效提升镇工业集中区项目承载力,该镇结合“十二五”确立的“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先后聘请省市相关专家为该镇修订了施河镇《教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拍卖冠名权、广告招商招租等市场运作的办法,在规划的集中区内新建标准化厂房10幢,铺设“三纵三横” 水泥路面***12千米。结合公开承诺活动,较快完成人民路二期,双福桥、集镇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亮化工程,及时兑现了工业集中区内电力扩容、污水管道延伸等承诺事项。动员并鼓励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作坊、小企业增资扩股到集中区发展,结合“三新三服务”活动,研究出台了“区外作坊企业扩建进园”的激励办法,有效促进了本镇27家,周边乡镇7家***34户小企业入区经营。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为教具产业的扩量提质、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群发展,突出“品牌引领”促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龙头带动。针对教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家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充分发挥教具协会党组织的引领协调功能,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对56家生产型企业和61家销售企业,按松散层和紧密层进行科学整合,成立“华旭”教学具用品集团,统筹生产、研发和营销。二是品牌引领。由协会党组织牵头,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筛选编制项目,申报施河教具集体商标,印制施河教具宣传画册,目前“施河教具”两件集体商标收到国家商标局受理通知书,2010年4月,“施河教具”在浙江义乌举办的第5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上登台亮相,现场成交5.3亿元。三是抱团作战。按区域划分,“一个窗口”对外。由协会党组织牵头,组建教学具营销团队,实行资源***享。销售订单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按需分配到相关企业,较好解决了过去平行企业“互不相连,恶性竞争”,小企业“每况愈下,难以生存”等一系列阻碍教具产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集约经营,突出“双轮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创新驱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活动开展以来,协会党组织紧扣“特色产业创一流”主题,数次推动集团董事会攀亲高等院校,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互动双赢的合作关系,目前联合开发通用技术管理软件等项目6个,并有12个系列203个品种获批国家专利。二是内力驱动——走“中小企业孵化”滚动发展之路。积极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将协会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建制,按照单独、联合或挂靠组建的方式,在工业集中区新建产业党组织8个,有效实现企业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搭建企业党员干部“产业扩量我先行”载体,深入开展“平行结对比高低”等竞赛活动,促成8名党员业主增资扩股,带动13名非党员业主新上精加工和教具制造项目,较好实现产品由加工型向制造型转变,2010年“华辰”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有3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创公司被评为省民营经济100强和省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