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梅州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经济上,2008年,梅江区积极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加快“五条梅江”建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的年度目标。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78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15.9%;本级税收收入654.38+0.4.7亿元,增长654.38+0.5+0%;一般预算收入6543.8+750亿元,增长22.8%,位居全市第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438+5.42亿元,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7亿元,增长1.2%。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6元,分别增长7.3%和16.3%。产业抓住省市高度重视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环保、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新型产业项目落户梅江区,初步形成了机电、电路板、食品加工等新型产业集群。加快项目建设,高迪数码相机注塑车间建成投产,春亭石化燃料油项目开始试生产,美新冶金公司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鼓励企业培育品牌,“于超”牌电动葫芦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填补了梅江区的空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亿元,增长1.2%。农业依托城郊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使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农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79亿元,第二产业收入3.44亿元,第三产业收入654.38+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8%、265.438+0%和765.438+0%,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265.438+0.27: 65.43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06元,比上年增长16.3%。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561亩,总产量15234吨,分别比上年减少5.42%和9.174%。其中,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8227亩,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301.6%,总产量下降4.6%。全年蔬菜种植面积45769亩,总产量82950吨,比上年增长0.93%,总产量下降3.5%。全年水果种植面积15756亩,总产量14315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3.17%和17%。全年花卉种植面积65438±0.520亩,比上年增长65438±0.33%;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2041万头以上,同比增长91%,生猪出栏量1.4666万头,同比增长6.55%。三鸟年饲养量331.5万,出栏量279.39万;全区水产养殖面积8236亩,比上年减少1296亩,平均亩产703.3公斤。水产品总产量5849吨,总产值4639万元,负增长5.17%。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全年培育发展了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全年,* * *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4万元,改造农田排灌隧道2400余米,改造中低产田1.500余亩,扶持农民建设清洁能源240余户。五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引进民营企业家在城北镇杨文村建设1000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已投产300多亩,生产优质无公害鲜菜21万公斤,产值309万元,实现当年有效投资目标。六是惠农强农政策不断落实。全年,* * *筹集扶持发展资金400多万元,落实农民种粮直补、综合补贴、农民购置农机补贴等资金1.8万余元。第七,台湾省农民创业园建设正在向设施生产发展。引进台湾省老板在长沙镇建立设施农业园区,建成27亩塑料大棚,种植各种优质水果、药材、蔬菜。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得到完善。新建3个质量安全检测点,8种农产品获得QS认证。绿源金优、万事好脐橙获全省金奖、银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全市率先获得农业部批准。第三产业梅江区充分利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用好“世界客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品牌,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餐饮服务、新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单位(含个体工商户)数量为14737个,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5%,从业人员68626人,占89%;营业总收入22.2亿元,占比59.2%;缴纳税款0.57亿元,占比53%;利润总额7200万元,占比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1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增长20.6%;全年第三产业投资项目88个,占引进项目的65.7%。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梅江区经济发展的主流。招商引资2008年,全区新引进企业(项目)134个(其中第一产业8个,第二产业38个,第三产业88个),注册资本2.58亿元,投入资本1656万元。其中,在建企业(项目)56个,投资6543.8+0.03亿元;已投产企业(项目)78个,投资6.54亿元。新引进企业(项目)中,计划投资6543.8+00万元以上的项目55个,已完成投资6543.8+03.2亿元。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地方公路管理、运政和运杂费征收工作。投资942万元,完成30.5公里自然村连接线、经济线水泥硬基层建设;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管理的农村公路里程220.83公里,其中县道45.59公里,乡道175.24公里。经梅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县道优良率为91%,平均优良率为90%,乡道平均优良率为80%。投入1,21.3万元,安装村标2个,标牌20个,埋设里程碑39个,100m桩306个,清理边沟20多公里,新建五金沟13公里,绿化6.6公里,护肩29.1公里,危险路段设置钢护栏2公里。客运量达到1,51,000人,货运量达到335.5万吨。加强梅州市客货运市场管理,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42辆,无证客车19辆,纠正处罚扰乱运输市场秩序、非法营运的客车7辆,查处无证营运、不缴纳运输费车辆247辆,追缴费用5.6万元;“费”征缴有新突破,其中摩托车养路费426.34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征缴380万元的年度计划任务,征缴“运管费”654.38+0.973万元,同比增加654.38+0.1.00万元,工商费88万元,增加4万元财税2008年,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38+7500万元,为年度预算65438+5700万元的111.7%,比上年增加3255万元,增长22.8%。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2亿元,占年度预算4.53亿元的99.94%,比上年增加9945万元,增长28.2%。一般预算收入、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和结转资金等。,共计4.7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与上述支出合计47654万元。财政收支年末超过结余8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收收入6543.8+0.33亿元,同比增加6543.8+0.2亿元,增长9.92%。不含免税转库,占市局下达年度任务的654.38+0.365.438+0.000.62%。地方税收收入142100万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8.35亿元,增加106万元,增长14.6%。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78亿元,增长10.5%。
文化教育方面,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含民办2所),小学42所(含民办6所及其他部门),独立幼儿园50所(含教育部门办的1所),在校生6.22万人。全区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6.73%、111.26%,高中毛入学率为82%。高中优质度100%,初中优质度92%,小学优质度80.3%。高中、初中、小学教师达标率分别为88.29%、99.57%、99.81%。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梅江考区本科44.54%,专科A课59%。全区参加高考的高中学生2190人,其中本科595人,专业课1671人。其中4名考生获得邹西昌高考状元,16名考生进入全市尖子班。中考成绩突出,全区8科平均分514.44,优秀率16%。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在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梅江区学生获奖项目19个,占全市获奖项目(47个)的40%。信息技术教育扎实有效。组织2000余名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计算机制作评比,25个项目获市级奖,5个项目获省级奖,24部教师计算机教育软件作品获市级奖。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从资源配置、硬件建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兼并合并7所规模过小、分布过散的中小学,新建校舍面积11000㎡,扩建校园面积8500㎡,投资830多万元统一购置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7个,建设计算机机房10个(含660台计算机),建设软件制作室10个(。有8个电子阅览室(有248台电脑),14音乐室(有14钢琴),14美术室,14体育器材室,14卫生器材室,大量教学仪器。全区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学生的比例为65,438+04。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长沙镇、江南街道顺利通过省级教育镇(街道)验收。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全区有4534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免除书本费、杂费和课本费的待遇,其中15400余名区外户籍学生也享受了免费教育政策。多渠道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筹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捐款654.38+0万余元,资助中小学贫困学生700余名,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全年评出区级科技进步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有5个,新增产值654.38+057.62万元,利税368.4万元。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8个,获得省市科技项目《印刷电路板行业废水处理研究》、《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科普社区示范》、《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建设》等5个项目,上级支持资金38万元。梅州嘉禾电器有限公司被国家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专利申请43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8件,外观设计22件。授权项目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各项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图书馆获得价值50万元的图书2万余册;6月27日,经省文化厅批准的广东省流动图书馆梅江分馆开业。5月,省新闻出版局支持的试点项目金山街道龙凤村“农家书屋”设备和图书到位。梅江区文广局每月组织一次春节灯会游园、文艺晚会、电影晚会等“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梅江”系列节庆文化活动10余场。组织节目参加梅州元宵晚会,在城北镇仙坑村举办梅江区元宵晚会,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梅江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与区人口计生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纪念第19个世界人口日群众文艺晚会;此外,他还参加了梅州市总工会组织的“解放思想、创新道路、崛起绿色、再创佳绩”——梅州工人庆祝“五一”文艺晚会,主持了建区20周年庆典和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舞狮》,创作排演民歌话剧《月亮河》、小品《贵客上门》,参加第三届中国客家民歌旅游节、第六届艺术节客家民俗表演,获得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表演奖等11个奖项。组织上,音乐2首,小品5首,送省市评比。其中短剧《月亮河》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旧梦重逢》获市三等奖。歌曲《家是不眠之灯》、儿歌《军训》获市一等奖;征文《真假》获市二等奖,《涨停板上炒股》《傻子有医生》获市三等奖,市创作评比第二名。同时,要依法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全年共注销不合格印刷复制企业4家,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企业2家,关闭无证报刊(摊位)5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181余件,恐怖书籍20本,封建迷信58本,口袋书314本,非法出版物331本,淫秽出版物109本,报纸654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