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深加工是“强农”之本】农产品深加工

2005年、2006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这是中央的总体决策,这是强农富农的基础,这是实现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当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经历了30多年的温饱型农业,10多年的优化布局和提高质量。现在进入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功能的新阶段,这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建设新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富裕生活,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把农业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形成工业化促进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三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现代农业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三大体系构成,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加工业的带动,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和就业链,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四是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手段。据测算,农业中农产品加工比重每提高0.1个百分点,将带动230万人就业,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93元。五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5438美元+0.700元,饮食和生活需求多样化、便利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等新特点要求农产品加工业与之相适应,发挥引导和刺激消费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初加工以上)转化率达到60%,深加工比重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加工二次以上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与上述目标任务相对应,规划还提出,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要达到60%以上,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要达到21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同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的研发水平稳步提高,但农产品加工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农产品加工装备在世界上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将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跨越的重要手段。

优质绿色品牌大米深加工

项目概述:该项目是与农业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开发的。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适合生态优质大米生产的集成配套技术,被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A.AA级生态大米。以龙泉米业公司为龙头,农户、基地、联合市场的龙经济初具规模。产品销往京、津、唐、石家庄、承德等大中型旅游城市,占据了较大的消费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项目优势:(1)资源优势:隆化县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独特,水质优良,生产优质适口性强的生态绿色大米,年产优质大米1.3亿公斤,原料有保障。(2)品牌优势:近年来,在农业部注册的具有“爱必美”生态大米标志使用权的龙泉牌生态大米已占领北京、天津、唐、石家庄、上海等地。(3)技术优势:龙华的水稻生产在技术产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项目负责人:河北承德龙泉米业有限公司

21000吨/年玉米胚芽深加工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庆安新通威酒精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酒精的副产物玉米胚芽为原料,生产加工玉米色拉油。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玉米胚芽21万吨,年产系列玉米胚芽油6500吨,副产品油渣640吨,饼粕1.32万吨。

玉米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玉米胚芽油呈金黄色,透明,有香味。它能保持蔬菜和食物的色、香,又不损失其营养价值。玉米油中的脂肪酸中,不饱和酸占90%,几乎都是油酸和亚油酸,亚油酸约占油总量的50%。亚油酸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降低血压,增加人体肌肉、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项目负责人: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意义:玉米油含有谷甾醇和磷脂,营养价值很高。经常食用可以延缓细胞衰老,防止人衰老。

水果加工及产业化技术

技术介绍:(1)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的葡萄酒生产技术,选用天津汉沽的玫瑰香葡萄、蓟县的赤霞珠、梅洛等品种,生产出具有天津地域特色和王朝典型风格的全汁型葡萄酒,充分展示了地域特色,使王朝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本项目提出了酿酒葡萄“微型节能冰箱”保鲜技术体系,使保鲜期达到4-5个月,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进步: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责任:天津科技大学。

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是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确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筛选了8个抗病品种,开发了两项无公害栽培新技术。筛选出多种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菌剂和农药,并成功制备了两种复配杀菌剂。筛选出两种生物有机肥;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8项;完成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5385亩;对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产品符合要求。

技术进步: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负责: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意义: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适宜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蜂产品深加工技术

技术介绍:本项目以国产蜂产品为原料,通过对蜂胶物理性质和活性成分的检测,优化蜂胶的提取工艺;利用乳化技术和食品制造技术,对蜂胶速溶粉、蜂胶无醇口服液和蜂胶胶囊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工艺参数,为蜂产品的中试提供了依据。根据自由基生物医学理论,对蜂胶的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蜂胶胶囊粉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本项目不仅开发了产品,还研究了蜂产品的功能,对我国蜂产品的深加工和蜂产品保健食品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完成了蜂胶红枣速溶粉和蜂胶胶囊粉的小规模工艺研究,获得了完整的工艺参数;完成了符合花粉切片的工艺研究;研究了蜂胶胶囊粉的抗疲劳作用。

本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将蜂胶和红枣进行复合。该产品集中了两者的优点,克服了蜂胶口感差的问题。

技术进步: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总监:西北大学。

意义:本项目开发的产品经过权威部门检测,符合食品质量要求。该产品已由企业初步生产,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淡水鱼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

技术介绍:该技术以淡水鱼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工艺路线和配方,开发出鲱鱼肉颗粒新产品。这种产品在国内也有类似的食品,但是是用海鱼做的,而这种用淡水鱼做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见到,工艺方法也不尽相同。

该技术采用先进技术生产低盐风味鲱鱼干、鲷鱼干、草鱼干、鲈鱼干,并将这四种产品制成新的组合包装。由于含盐量不高,而且口感比传统的盐腌制品更加咸鲜,很受消费者欢迎,口感迎合了现代人对低盐美味的需求。国内市场也有类似的单品出售,但基本都是传统腌制方式加工。

技术进步:初始阶段。

技术负责人:江苏无锡甘露水务有限公司。

意义:该技术技术先进,配方独特,属国内首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出口速冻牛蒡加工新工艺

技术说明:山药是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山药含有一种粘液,蛋白质占47.6%,多糖占52%,营养价值极高。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在传统的农产品速冻加工领域,一直采用加热法杀菌和纯化酶的活性,但在加热过程中,粘液被破坏,商品价值降低,产品不能被消费者接受。速冻山药颗粒表面积大,容易氧化变色。该技术是在植物生理代谢产物中补充增强剂来抑制酶的活性,而不是加热来纯化酶的活性。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真空技术,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持产品不变色、胶浆不降解的目的。

该工艺的生产流程为:原料→冷藏→挑选→清洗→浸泡杀菌→漂洗→去皮切割→半成品护色→沥干→研磨→抽真空→包装→速冻→装箱→冷藏。关键技术有:(1)护色液的筛选;(2)消毒液的制备;(3)稳定其粘度生产方法。

主要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1)利用添加了增强剂的生物代谢产物来抑制酶的活性,而不是加热来纯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不加热护色的目的。(2)配制一种液体,无色无毒无味,杀菌作用强。可在室温下10分钟杀灭半成品中的所有微生物。杀菌效果达到国外先进标准,符合进口国添加剂限量。(3)将半成品抽真空,隔绝空气,防止氧化,达到长期存放不变色的目的。(4)采用最佳灭酶方法、最佳杀菌溶液和最佳护色剂配方,制定出最佳工艺流程。产品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技术进步:中期阶段。

技术负责:江苏徐州蔬菜科学研究所、徐州天马静安食品有限公司、沛县农林局。

净菜加工技术

技术介绍:净菜加工是对收获的新鲜蔬菜进行挑选、清洗、沥干、切割或不切割的过程。进入市场的净菜整齐、统一、美观、干净,可以减少餐饮业废弃物的淘汰,省时省力。各种净菜可以一起卖,让消费者在同一个包装里享受到各种美味的蔬菜和水果。根据不同果蔬的采后生物学特性,现代保鲜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净菜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

主要指标及技术水平:(1)提供净菜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2)提供净菜保鲜技术,期货货架销售管理技术。冷藏货架上,甜玉米、芹菜、生菜、芦笋、青豌豆、菜花的保质期可达5-7天;茄子、黄瓜、卷心菜、牛蒡、西红柿等。也可以在常温下上架5~7天或更长时间。(3)为部分切菜提供加工保鲜技术。芹菜、土豆丝、黄瓜条、西红柿片、生菜片、胡萝卜、萝卜条或块、菜花、野生藜蒿等的保质期。可以达到3-5天。

技术责任: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技术进步:已经到了成熟阶段。

意义:净菜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和喜爱的商品。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净菜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

叶黄素的加工技术

说明:叶黄素是从万寿菊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烟草和家禽饲料。美国作为食品补充剂列入第28版药典。叶黄素化学名:二羟基-d-胡萝卜素,分子式:C40H56O2,CAS: [127-40-2],溶于正己烷、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通过研究发现,人体视网膜中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可以延缓老年人黄斑变性引起的视力下降和失明,以及衰老引起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从65438到0995,美国FDA已经将叶黄素列为食品补充剂。2002年销售额达到6500万美元,欧洲市场销售额为3000万欧元,年增长率为10%。

通过国内外市场调研发现,我国万寿菊资源丰富,叶黄素已被广泛提取和加工。然而,叶黄素浸膏(10%)和粗叶黄素(5%|10%)是我国主要的加工方法,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含量>:90%)的纯叶黄素主要用于医疗和保健品,价格高达1200美元/公斤。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苦研究,成功研究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万寿菊颗粒中叶黄素的小规模提取工艺,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产品质量指标达到USP28标准。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基本稳定,生产条件趋于成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工艺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过程负责人:内蒙古赤峰艾可科技有限公司

意义: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开发其他植物提取天然色素提供了可取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