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

1)优秀的建筑水平

隋唐时期的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建筑规模宏大,精神豪放,整洁而不刻板,华丽而不精致。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1.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原名安吉桥,是由隋代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南五里的渭河河畔。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安济桥也叫赵州桥。赵州桥的设计非常科学,由五个拱门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有两个小拱,既能减轻大拱和桥梁基础的荷载,又能分流洪水,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门也为石桥本身增添了一种优美、精致、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利于通行。赵州桥基本保持了原貌,车马依然可以通行。大约1400年前,经过长时间的洪水、地震和风化,它依然屹立不倒。这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出现无疑是因为设计的巧妙。

宋代诗人杜称赞安济桥“驾石飞梁作彩虹,黑龙惊背磨空”;元代的刘柏希写过一首诗,赞美“水过玉环,人上黑龙背”。明代诗人朱称赞安济桥“百尺彩虹过水,一弯新月出天际”,其实并不值得称赞。

现代著名古代建筑师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采用了一种对工程力学非常了解的方式,以及极其经济和智能的控制。.....表现出非常现代和进步的工程精神,令人惊叹”。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罕见的亮丽风景,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汉元殿

东西长约9700米,南北长约8600米,是今天Xi安老城区面积的十倍。长安是一座“百万长安”的巨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和广场是分开的,东西对称。城市里的街道和房屋被规划得像棋盘一样。城里的街道整洁、宽阔、笔直,两旁是成排的树木和排水设施。这些都是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大明宫位于长安东北的龙首院之上,居高临下,为唐太宗所建。汉元殿是大明宫的主殿。每年元旦和冬季至日,皇帝都要举行大朝会,阅兵、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此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基本相同。

宏伟的汉元寺建筑群充分展示了1300年前中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杰出创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的发明

1.雕版印刷发明于隋唐。

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手工抄写书籍,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什么是雕版印刷?

2.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

唐代雕版印刷的原作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是佛像,后面是经文。画的是释迦牟尼讲给弟子听的童话,周围的神仙都在听。每个人看起来都很严肃。画面优美,线条流畅,字体工整,简单厚重,水墨均匀,刀工娴熟,是一种精美的版画艺术。

即此金刚经是一个叫王君的人在成统九年,也就是公元868年,为父母消灾祈福而刻的佛经。这样看来,这部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是《金刚经》,但近代被外国殖民者夺走了。

“1900年,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千佛洞修缮时,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穴,里面全是古代的手稿和绘画。这个开放于公元366年的千佛洞,共有469个洞窟,每个洞窟都充满了北魏至元朝1000多年间画家、雕塑家留下的艺术杰作。这个文物艺术宝库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907年,为英国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克·斯坦(marc stein)风闻此事,立即带着来自中国的翻译江小万前往千沸洞。他费尽心机哄骗千佛洞方丈王道长,选了24箱古抄本、5箱古画、丝绣,共计10000余件,全部交付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只为这些稀世珍宝付出了500两白银和130斤的赋税。1914年,斯坦从这里骗走了五箱手稿,其中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珍品。斯坦因是一个极其贪婪的所谓“汉学家”。他在我国西域进行了三次文物大扫荡,历时16年,盗走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足以装满一个博物馆。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多了两三倍,著名诗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总的来说,唐诗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①初唐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还是南朝轻佻的宫体诗。直到唐高宗统治时期,生活经历、思想感情都与宫体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在复古的号召下,极力摆脱梁晨所倡导的“颓废”诗风,在诗歌创作上提倡“格调”。他的《幽州城楼记》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盛唐是一个诗歌群星璀璨的时代,唐诗发展达到繁荣的顶峰,著名诗人、流派、诗风众多。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描写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虽然有时也流露出佛老的消极思想和政治失意,但在艺术上是有很大成就的,他们的诗丰富了晋宋以来形成的山水田园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时,学生可以回忆起初中时学过的王维诗歌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等人的诗歌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而且反映了无畏的精神、乐观的精神、思乡之情和兵士之别,为唐诗增添了清新瑰丽的色彩。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人。李白鄙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歌气势磅礴,激情澎湃,想象丰富,夸张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诗仙”。他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都是千古绝唱。老师还可以把李白的《给孟浩然的一句话》朗诵给学生听,体验李白诗歌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而衰的时代,一生贫穷失意,所以他的诗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昏庸和腐朽生活,反映了战争前后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他的诗风深沉,跌宕起伏;语言功底很深厚,“对于人性,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无怨无悔”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其优秀作品有《三官》、《三别》。

(3)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生命力大大削弱,底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昂扬乐观的情绪,成为中唐时期的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倡导“文章要按时代写,歌诗要按事写”,掀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沿着“补时事、放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一种质朴、朴素的诗风,白居易的50首讽谕诗《新乐府》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

④唐朝后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随着国势的衰落,诗歌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很高的诗人。杜牧主张文学创作“重在意”,反对单纯追求“文辞”,更符合现实。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两位诗人的史诗都反映了唐朝的衰落现实,但都透露出个人的失意。在艺术上,杜牧追求“崇高”,不满足于“精彩”;而李商隐则形成了深情、婉约、飘逸、细腻的独特风格,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字子洲(今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当他十几岁时,他的家庭富裕而慷慨,任侠在他成年后变得愤怒。两次加入西北军,熟悉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而充实的思想内容和质朴而雄浑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子昂有超过***100首诗。他的代表作《幽州城楼上》写于他随军北探契丹时。他在部队里给军方出谋划策,多次建议都没有被采纳,灰心丧气,百无聊赖。他写了这首歌来表达他的深切关怀。幽州台,即济北楼,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古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人是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后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幽州的平台上,想着千古无尽的天地宇宙,再想到自己的孤独和抱负无法施展,不禁落泪。

孟浩然

孟浩然(约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人。早年隐居,四十岁游历长安,未能考取。只是的魏,他也叫“王蒙”。他的诗清淡,善写风景,多反映隐逸。有孟浩然的收藏。

王伟

王微(?-761),唐代诗人、画家。笔画这个词。游丞,官至尚书。王维存的诗有近400首。它以美丽的风景和田园诗而闻名。苏轼在《东坡支林》中盛赞王维的诗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雪流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适

高适(706-765),唐代诗人。字大富,渤海(今河北)人。不那么穷,失意。后来担任节度使,熟悉军旅生活,以边塞诗闻名。它与岑参齐名,并被称为“高岑”,有着相似的诗风和豪迈的气势。

岑参

岑参(约715-770)是唐代诗人。人到中年,他两次去要塞,满怀报国之志,想在军中开拓前途。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诗歌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瑰丽壮阔的色彩和悲壮豪迈的风格,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彩。他的边塞诗不仅描写了军旅生涯,也描写了大自然多变的景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雪公主与田书记吴告别回家》一曲。全诗如下:“北风卷地叶百花折,八月雪横鞑靼天。突然,像一阵夜风吹来,仿佛梨树开花了。它进入珍珠百叶窗,弄湿了丝绸窗帘,毛皮大衣摸起来很冷,棉垫很薄,弓变得僵硬,几乎无法拔出,盔甲的金属凝结在男人身上。汉干涸百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经理的叙述中,这种酒是告别宴会,而胡琴琵琶琵琶长笛合奏给这种娱乐增添了光彩。傍晚时分,指挥部大门前,大雪纷飞,红旗冻住,风拖不动。”轮台东门,欢迎你来首都,你走了,雪盖满天山路。".然后他消失在关隘的拐角处,只留下他的蹄印。”

石窟艺术

石窟寺过去是指在山上开凿的寺庙和寺院,是宗教信徒朝拜的神圣殿堂。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石窟寺逐渐成为宗教文化传播的载体,发展成为集建筑、雕塑、壁画、装饰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中国的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精湛生动的技法,呈现了十六国以来佛教艺术发展的清晰完整的脉络。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沿着古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沿天山南麓进入玉门关,到达敦煌。随后,佛教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崇佛的盛况也体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石窟艺术中。石窟艺术主要包括彩塑、雕塑、壁画和装饰品。敦煌莫高窟因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而被誉为“艺术瑰宝”。它丰富的唐代遗迹也向人们展示了唐代石窟艺术的编年史。敦煌隋代佛像体现了北朝向唐代过渡的特点,而唐代佛像雕塑则具有汉族的特点,造像温和、慈祥、庄严、饱满。敦煌壁画构图紧密,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反映了唐朝帝国的繁荣和活力。

詹子谦和游春图

隋代画家詹子谦,生活在北齐北周时期,在隋朝当过大夫和总经理。他擅长画人物、山水和亭台楼阁。相传他画人物细致入微,画出一匹有走势的马,卧成跳跃状,写的是山川千里。他在洛阳、长安和江都的寺院里画过佛教壁画。代表作《游春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描写贵族春游(有人认为不是原作,是后人临摹)。这幅画有宋徽宗题写的“瞻子前有春图”字样。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下,游人纵情山水的样子。湖水波光粼粼,群山碧绿。山上有骑马的游客,水里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有桥。人物虽小如豆,动态却能一一指出。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和美丽春光的热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人与山的比例恰当,远近关系处理得当(晋南北朝山水画往往是“人比山多”,表现手法不成熟)。这表明隋代的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萧艺赚兰亭图

《萧艺挣兰亭》为唐代画家颜所作。唐太宗萧艺是西太后的顾问。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听说老僧辩已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原件,于是派萧艺去取。萧艺用一招得到《兰亭集序》,是“满心欢喜”(《改斋随记》),而老僧的口才是“张仪黯然失色,有珠彩”(《改斋随记》)。这幅画反映的是萧一德的《兰亭序》,他的反面表情生动。然而,关于这幅画是不是颜的真迹,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龚书法与余士南、褚遂良并称初三大书法家。作为王羲之书的初学者,他豪放、精辟,在《平书》中间看到了危险,使他独树一帜,被称为“欧风”。他的书法以楷书最好。他笔下的方圆既有力量又有危险。因为他的楷书无论是用笔还是结构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最方便初学者。时至今日,欧洲楷书仍然是我们学习的范本。碑刻有九成宫李全明、花都寺碑、禹贡文彦博碑、皇甫生日碑等。

余世南

余士南(558-638),越州余姚(今浙江)人。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师从智勇(王羲之第七代孙),名声在欧阳询之上。他的书法圆润方正,外柔内刚,犀利内敛,是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以虞世南为师,经常发现“葛”字难写。有一天,唐太宗用“晋”字写了“晋”字,使石南填了“葛”字。写完之后,魏徵请他欣赏。魏徵说“格”的方法只是现实的。这个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它表明唐太宗是多么重视虞书。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在唐太宗统治期间,他担任过生活郎、建议医生和秘书。后来得到唐太宗遗诏的辅佐。唐太宗即位后,在吏部任大臣,左仆射,通晓政事。封河南公爵。后来,他因反对高和武则天而被贬死。他从事书法工作,是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研究包括王羲之、虞世南和欧阳询。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对魏徵说:“虞世南死后,谁也不能讨论书籍”。魏徵推荐:“褚遂良的辛苦赢得了王的身体。”唐太宗立即召楚侍中书。唐太宗让他鉴定皇宫收藏的王羲之墨迹的真伪,他一一分辨,可见他真的懂王羲之的书法。唐朝的书评说他的字是:“字是金,行是玉,规是温雅,美是多。”北宋米芾续书评说:“虽为王帖,皆楚法”,在继承中独具个性,对后世书风影响甚大。碑文有《孟夫子碑》、《方碑》、《大雁塔序》等。

初三大书法家

初唐的欧阳询、余士南与褚遂良。但也有“初唐四大书法家”。然后这三个人,更多的在雪姬身上。雪姬是魏徵的侄子。书法于市南,褚遂良。是楚的高脚。唐人说“可以师楚而不失其节”,可见他在形与神上都可以师楚。

徐章

张旭出生于吴军(今江苏苏州)。吴金悠久历史的官方记录。他的书法源于王羲之,但有独创性,有创新性。他的楷书完全继承于和欧洲笔法,草书则是书法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韩愈说:“徐好草书,治不好别的本事。”感到困窘和贫穷,感到悲伤和不愉快,感到怨恨和向往,感到喝醉和厌烦,感到不公正,都会用草书来表达。看事物,可以看到山川河流中的鸟兽虫鱼草木之花,日月雨雪,火,雷,雷,歌舞,搏击,天地之变,可喜可贺,书中一。因此,徐之书,其变化仍是鬼神莫测,无从线索。这样才能名垂后世。“大诗人杜甫在《饮酒之歌》中写道,他“张旭三杯草为圣,脱帽露头于王公前,挥纸如云。“由此可想而知他寄情作画,创作书法艺术时的狂喜,相传他经常醉酒后大叫一声跑开,然后落笔,故人称‘张典’。但他的草书看似疯狂,其实并不疯狂。”《宣和朴树》曰:“其草书字虽奇,求其源,无一人不在画中规规矩矩,或谓张典不骄。“他用传统的技巧来表达他的个性,并在书法上有所创新。他是一位无愧于他那个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自由、豪放,远超以往书法家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盛唐气息。

怀素

怀素(725-785),本名钱,法名怀素。长沙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以《野草》闻名于世。相传怀素勤于练字,成了秃头,广植芭蕉,用芭蕉叶代替纸张练字。因其名,其住所为“青庙”。善饮酒,旺写字,如骤雨旋风,飞来飞去,虽有多变,但法度已备。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位草书家。他“随狂”,与张旭一起被称为“醉鬼”,对后世影响很大。墨迹有自传帖、苦笋帖、千字文等。

九首曲子,十首曲子

九曲十曲都是隋唐时期的宴席。周代的宴乐,原本是不同于庙会仪式中所用的雅乐,泛指民间音乐。隋唐时期,宴乐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外来音乐成分,成为九曲、十曲,为宫廷的庆典、宫廷的娱乐和宴会服务。隋初,隋炀帝制定的九首乐曲是、尚青集集、高丽集集、天竺集集、安国集集、龟兹集集和集集。到了杨光时期,吉果改为西凉集集,清乐排名第一。此外,还增加了《郭康集集》和《疏勒集集》,共九首乐曲。初唐九曲变。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加“高昌艺妓”制作十首曲子。这种宫廷乐舞的表演,按其规模可分为左部艺妓和里部艺妓。一般都是宫廷保留节目,如《秦王之乐》,用来赞美统治者的功绩,显示国家的强大。

秦王的破阵音乐

《秦王破阵曲》又称《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宫廷乐舞之一,是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创作的。李世民为秦王时,四面征伐,已蔓延至军中,即即位后,吕彩邪性情与魏徵作歌。633年,李世民亲自制作了《破阵舞图》,命吕彩教120乐师带甲带戟跳舞。舞蹈队摆出各种姿势,“声韵雄浑大方”(《旧唐曲集》),配以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有浓厚的战争气息,还有震慑作用,让观众“目瞪口呆”。推广皇帝武舞,既是致敬,也是示范。《破阵乐》不愧是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多彩的羽毛。

也就是“穿着礼服,披着羽毛跳舞”。唐代著名宫廷乐舞。相传为西凉使献,后由唐玄宗润色作词,改此名。《彩羽》描写的是唐玄宗去月宫拜见仙女的神话,所以无论其舞、趣、服,都着重刻画了虚幻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一首诗《衣袂舞之歌》,对歌曲的结构和舞姿做了详细的描述:整首歌分为序曲、中序、间奏三个部分。为器乐演奏而不跳舞或唱歌;中间序列,有一拍,一曲,一舞;歌曲闯入了整首歌的高潮,充满了急迫的声音和铿锵的音调。结尾的时候,它慢了下来,跳着舞,没有唱歌。白居易对这种舞蹈的精妙之处赞不绝口:“歌舞无数,最爱礼服舞。”《霓裳羽衣》流传数百年,是中国古代乐舞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