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山辽墓评价
由于棺材内腐烂严重,清理工作进展缓慢。其间,笔者咨询了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展先生。他认为,内蒙古通辽市土基山辽墓的考古发现,是我国辽代考古的重大成果。墓中出土的五颜六色的棺材真是文物中的珍品。它将绘画、贴金、木雕、铸铜、木工、漆漆等多种工艺融合在一大一小两个彩色棺材中。其内容涵盖了契丹人的文化、宗教、音乐、艺术等诸多方面,展现了辽朝历代鲜为人知的社会风貌,因此非常有价值,必须妥善保护。在保护问题上,展先生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要下大力气保护好每一件文物。尤其是彩绘木棺,更要注意保护,不要让木质表面颜色氧化脱落,不要让棺材出问题。丝绸面料要小心保护,从表层到内层逐渐去除。按照展先生的要求,棺椁和丝织品由内蒙古文物技术人员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保护。
在国家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者几天几夜的努力下,土耳其斯坦辽墓彩棺开棺工作暂时告一段落。这个曾经从事音乐舞蹈,却在年轻时夭折的奢华少妇,已经渐渐崭露头角。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年轻贵妇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文化发达的契丹王朝。千百年来,这个王朝的状况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随着契丹人从历史舞台上的消失而变得模糊不清。一些封建文人出于对契丹的偏见和无知,将辽朝称为“羊狗之国”,认为这是不文明的。图尔克山辽墓出土的彩色棺椁以及棺中女贵族重回历史舞台,不仅为证明辽代文明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内蒙古草原文明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许多古代游牧民族的故乡,比如契丹。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文物和古墓。由于文物保护部门人员不足,经费困难,保护工作难度很大。所以动员民众保护文物,教育民众了解历史,和动员民众抗击非典一样有效。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保护和举报突厥斯坦辽墓的当地群众和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由于内蒙古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水平较低,许多珍贵文物难以保护和维修。而这种积极引进外援,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参与重点文物保护,是新世纪内蒙古文物保护的新景观。突厥山辽墓的考古发现是我国契丹辽代考古的一大成就。它见证了生活在北方的契丹人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迹和历史。“契丹家住运沙,车如龙。春草万里,牡丹芍药红。”如今,突厥山已春回大地,契丹的历史隐藏在山脚的草丛中。图尔克山的墓主人就像女神一样,给游客讲着古老的故事。通过她,我们可以穿越一千年的时空,了解契丹的历史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