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自然资源

该县的水资源由生活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旅客水组成。水资源总量为6543.8+0.207亿立方米。其中,国内地表水径流量426543.8+0万立方米,入境旅客水径流量7.69亿立方米,地下水1.6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3.56亿立方米,人均径流量683立方米,每亩耕地占907立方米,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全县登记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34座,分布在12个乡镇和观音湖管委会,降雨承载面积336.4平方公里,总库容1696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64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7万亩。全县有四座大中型水库,分别是观音岩水库(大型)、方畈水库、金盆水库、花石冲水库。观音岩水库位于小武尖山陈家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水库于8月1965开工,4月1966竣工。水库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坝顶高程114.6米,坝顶高程109.5米,最大坝高41.3米,坝顶长300米。总库容100.4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4833万立方米,死库容2137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02万亩。全县有小型水库30座,总流域面积2001平方公里,总库容3502.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07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33万亩。小型水库中,小(一)型水库10座,流域面积166.4平方公里,总库容269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75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9万亩。小(二)型水库20座,流域面积33.7平方公里,总库容80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4万亩。

孝昌水系发达,有昆河、府河两条干流,15条小河,分为昆河、来河,干流为昆河、府河,在孝感南部汇合,经陈家集流入长江。全县河道总长485公里,主要有徐家河、观音岩、金盆、花石冲、芳畈。渠系遍布全县,灌溉面积37.5万亩。其中中型水库4座,灌溉面积24.4万亩,徐家河灌溉面积131.000亩;重力灌溉20.4万亩,提水灌溉171.000亩。孝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京珠高速、国道107、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韩石高速、省道243、安微铁路连接东西,是鄂东北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县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6亿元,协调完成了京珠、潇湘高速孝昌段建设任务。新建和改建国省干线42.5英里;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37.73公里;新建和改建了22座桥梁和涵洞。全县12个乡镇全部建成三级以上公路,实现了乡镇到县城半小时交通圈;硬化农村公路1411.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骨架、桐乡公路为主支线、通村公路为延长线的“两纵两横五环”大交通格局。全县

里程2328.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44.89公里;国道1、31.93公里;省道1,37.83公里;县乡公路802.77公里;通村公路1411.2km;公路1930公里,公路比重83%,比“十五”提高42.7个百分点,公路密度1.58 . 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从“瓶颈制约”到“基本缓解”的跨越。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已经全面实施。创新“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聘请60名养护管理员负责日常养护管理,对破损路面进行大中修,养护率达到100%。全县耕地46万亩,林地44万亩,水面654.38+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优质水稻基地,王子稻为全国五大优质稻之一。多种经营基地主要有黄愚李、早蜜桃、凤凰茶、中药材等,其中以凤凰山茶场为龙头的东部山区茶叶基地、以大乌山药材场为龙头的药材基地、以尧子山果场为龙头的水果基地、以水库塘堰为龙头的水产基地、以华阳特种犬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

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建设优质水稻、优质林果茶59万亩,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55个、特色养殖场8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8个,培育鸿翔肉鸭、大发肉鸡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认定“三品一标”、“管氏”茶、“大发肉鸡”等农产品97个。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快了。观音湖景区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樊雄村被评为省著名旅游村。五年来,全县接待游客3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43.8+0.56亿元。烟草、石油、盐业、供销等商业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6%。

经过长期的建设、改造和积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全县已登记大、中、小型水库34座,总库容16965.7万立方米;农机总动力23.3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 *大中型拖拉机1464台,小型拖拉机3756台,联合收割机213台(含半喂入81台),移栽机164台(含乘坐式16台)。农机作业服务组织40个,农机户12700户,农机从业人员11245人,农机作业收入9427万元;农村用电量3546万千瓦。“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政府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体制、粮食体制、水管体制、文化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释放了工作活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审批与管理分离”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债务清理锁定,“九五”债务基本化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深化工商企业改革,县政府千方百计筹集5000多万元买断改制企业职工身份,解决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孝昌县的工商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被列入第二轮扩权强县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不断扩大与大武汉、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的合作交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五年引进内资45.6亿元,利用外资3986万美元,外贸出口3540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9倍、3倍和2.5倍。

在“十一五”期间,增加投资一直被视为发展的基础和增长的源泉。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扩大信贷投放,吸收民间资本,累计投入城乡建设发展各类资金6543.8+000多亿元,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以创建文明卫生县城为抓手,5年投资11亿元,建设了园林广场、官塘湖公园等标志性工程,新建、改造、黑化孟总大道、华阳大道、园林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16条,建设了洛河、颜加和河橡胶坝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了城区供地。3路公交车的开通,结束了孝昌市没有公共交通的历史,城市特色和魅力更加凸显。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完成所有乡镇和村庄规划。“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周巷新龙村、小河李思村、王店高岗村、斗山刘店村等6个村获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县13个村获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从2007年起,完成全省中等发达县建设阶段。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五县”发展战略:工业强县、项目强县、旅游强县、农业强县、科教强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6.6%;财政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2元,比上年净增5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