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研究
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分析
基于2003年的最新报告数据。
1,资产分析
(1)首先,公司总资产达到530多亿,非常庞大,比2002年增长了11%左右,比2002年的2001增长了2%左右,这与2003年华能的一系列收购活动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公司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资产多为固定资产,这与行业特点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发电设施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的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但未计提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表明,公司按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账龄分析显示,42%的其他应收款是两年以上未收回的账款。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超过两年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存在疑问,因此按3%计提坏账仍不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收回时间超过两年的其他应收款* *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显示,华能国际对母公司华能集团进行大规模收购电厂,将大量优质资产纳入囊中,主要是因为商誉为负。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华能国际1994 10 10月在纽约上市时,仅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汕头燃机电厂五家电厂。经过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规模。但由于收购中受关联交易的影响,华能国际可以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的资产,产生负商誉,这是关联交易造成的。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应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我们注意到,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3年有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电厂投资收益增加。
2、债务和权益分析
华能国际的流动负债较2002年末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偿还了部分到期贷款。
华能国际的长期借款主要是2004年及以后2011年到期。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公司的还款压力很大,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来应付到期的债务,这就要求公司及时做好资金筹集的安排。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2799487209元,公司现有货币资金为1957970492元,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三地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在境内发行a股3.5亿股,其中向大股东配售法人股65438+亿股,按市场价配售给华能国电,虽然意向书中有一句话:“华能国际电力发展公司已书面承诺按本次公开发行确定的价格全额认购,在国家颁布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新规前,该部分股份不得上市流通。”但考虑到这部分股票的特殊性,流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华能国际的这种融资模式在3月份发行外资股的时候也用过,1998。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华能国际从大股东手里买电厂,另一方面大股东从华能国际手里买股份。事实上,双方都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华能国际完成了资产重组的任务,同时保证了大股东的控股地位不动摇。
3.收入和费用分析
(1)华能国际的主要收入来自扣除增值税后的电费收入,由地方或省级电力公司收取,用于生产和向最终用户输送电力。每月末,根据实际上网电量或售电记录,向各电力公司控制和拥有的电网输电时,开具账单并确认收入。因此,电价水平直接影响华能国际的收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电价逐渐从原来的计划价格转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很难再获得垄断利润。目前,国内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SERC、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的新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将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分成五份,在各个地区平均持有,现在五大集团在全国每个地区的市场份额都在20%左右。华能国际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国际的旗舰,不断收购母公司拥有的电厂,增加发电量,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规模优势。
(2)由于华能国际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其税收约为4亿元。
(3)与2002年相比,2003年收入和成本大幅增加,主要是上述电厂纳入华能国际合并范围所致。但从纵向分析,虽然收入较去年增长26%,但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5%,主营业务税及附加增长27.34%,管理费用增长35%,均高于收入增速,说明华能国际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3)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表
指标2003-12-31 2002-12-31 2006 5438+0-12-3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1.01.88 1.07
速动比率0.91 0.77 1
长期偿付能力
资产负债率0.33 0.38 0.42
负债权益比率0.26 0.31 0.35
利息保证倍数12.5 9.09 5.26
工作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9.96 9.91 12.6
存货周转率为19.45438+0.13.32 13.97。
总资产周转率0.46 0.39 0.34
创收能力
资产回报率(%) 12.75438+0 8.56 9.35
净资产收益率(%)15.87 10.11 12.5438+0
销售毛利率28.85 27.83 27.96
销售净利率为23.24 21.8 22.99
ROE 18.56 14 15 438+0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公司2001至2003年流动比率先降后升,但与2: 1的绝对标准和1.35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值得警惕。特别是2004年是华能还款的一个小高峰,到期贷款比较多,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该公司的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相似。并且2003年0.91的数值接近1,与行业标准相近,说明库存较少,这也与电力行业的特点有关。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b平均收款期(平均收款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3)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公司资产管理比率2002年较2001略有下降,2003年最高。其中,2003年存货周转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说明管理存货的能力增强,物资流动加快,存货不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资金回收速度快,销售运作顺畅。2003年公司总资产快速增长,净销售收入也快速增长,因此资产周转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说明公司资产使用效率较高,规模扩张带来较高的规模收入,呈现良性发展。
3.债务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2)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利息=(净利润+利息+已缴税)/利息
(3)长期负债与权益的比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公司负债率逐年下降主要是公司成立初期为建设电厂借入大量贷款和外债。随着电厂陆续投产,公司负债率逐渐下降,也与企业不断增资扩股有关。且利息倍数指标发展趋势良好,公司有足够的还本付息能力。长期偿付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4.盈利率。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2)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净额
(3)资产回报率=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4)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平均普通股权益。
(5)资产净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平均资产
公司盈利指标基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资产回报率具有相当的领先优势。各项指标显示2002年较2001略有下降,可能与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有关。2003年有大幅增长,这说明公司2003年的并购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