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紧急情况!唐山市基本情况;唐山产业结构;唐山投资情况;曹妃甸基本情况;
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蔬菜生产面积38.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5万亩,大中小棚654.38+0.28万亩,总产量206万吨。被列为“河北省蔬菜特产之乡”、“全省七大蔬菜主产区之一”、“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县”、“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基地县”。该县蔬菜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四季连续生产,常年批发供应。在全省率先注册“清涧”牌商标,韭菜、西红柿通过农业部“绿标”认证。水果以桃、葡萄、苹果、梨为主,种植面积26.5万亩,其中鲜桃654.38+03.7万亩,保护地水果654.38+05万亩,水果总产量56.3万吨。注册“乐丰”水果商标,被命名为“中国鲜桃之乡”、“全国经济林示范县”。9种水果被评为名优产品,3种水果被评为省名牌。畜禽总数达到2009万头,其中以貂、貉、狐为主的珍稀皮畜达到1,31,000头,居全省首位。全县畜禽优良繁育率达到80%,珍稀皮畜品种改良率达到64.5%。水产品总产量654.38+20万吨,以对虾和贝类为主要养殖产品,对虾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贝类集约化养殖面积1.1.00万亩,扇贝集约化养殖面积4.5万亩,名优海产品工厂化养殖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农产品产销衔接好,流通顺畅。被誉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全省25个县级经济示范县之一”。冀东果蔬批发市场,投资6543.8亿元,占地300亩,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4元,比上年增长5%。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有工业企业479家,固定资产总额654.38+0.5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纺织、建材、纸及纸制品、化工、机械加工、医药、原盐、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品180多种,规格1000多种。主要产品有钢材、水泥、原盐、机制纸、农业机械、出口农具、化工产品、服装、棉纱等150多种。2002年,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54.32亿元,工业增加值654.38+5.57亿元,工业利税2.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4.38+03.3%、654.38+07.3%和20.4%。企业制度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县域工业民营化的步伐。截至目前,县乡工业企业改制完成93.9%,国有集体资产退出654.38+0.9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65.438+0.00亿元,再就业654.38+0.500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基础设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不断增加。2002年,全县* * *完成工业投资3.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技术改造项目92个。
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02年以来,该县已签约外资项目13个,总投资4.02亿美元。利用内资项目17个,总投资88.25亿元。截至2002年底,项目62个,投资规模65438万元。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8%,为历史最好水平。出口创汇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面积9.5平方公里,建成了茂源社区、付强街、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电力大楼、县医院门诊大楼、乐泰宾馆、青年广场、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形象工程。全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8平方米,城区供水、供热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0%、40%和32%。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
旅游业越来越好了。以成为环渤海黄金旅游带之一为目标,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把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乐亭旅游。2002年,* * *投资654.38+0.4亿元建设,以“三岛(菩提岛、岳托岛、金沙岛)、一湾(浅水湾)、三场(珍宝滩浴场、碧海浴场、祥云岛林场)”为主的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12万元,社会效益近亿元。
财税、流通、金融业发展强劲。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大力培育财源,加强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大口径财政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全县有设施齐全的大型综合市场17个。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1070户,从业人员17553人,注册资本19944万元;私营企业317家,从业人员3354人,注册资本21362万元。全县有7个金融保险机构,各级信用合作社和银行储蓄点遍布城乡。2002年,银行存款余额达到24.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31.3亿元。
交通、电力、通讯发展迅速。形成了集港口、铁路、公路于一体的运输格局。县城南部的京唐港已对外开放国内外港口120余个,年吞吐量2000万吨,位居全国港口前20位。北接京山线、南通京唐港的拓港铁路,纵贯县城南北31公里。唐刚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京沈、金汤等高速公路相连。秦唐沧沿海公路实现了乐亭与沧州、山东、东北的直接沟通。从县城辐射出去的主干道和支路四通八达。2001年,乐亭作为华北电网首批农改县,完成了1363公里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目前,全国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年供电量2.86亿千瓦时,供电能力9.58亿千瓦时。每个村都有程控电话。全县固定电话65438万余部,移动电话365438万余部,互联网用户836户。
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县、村两级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科技人员不断增长,科技人员总数达到10000多人。2002年,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蓬勃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197所,在校学生75700人,教职工4923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乐亭大鼓、乐亭皮影戏、乐亭秧歌是冀东艺术园的三大分支。县内有文化馆、图书馆、歌舞厅、保龄球馆、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娱乐场所。全县有14个乡镇文化体育站,指导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县有医疗卫生单位40个,技术人员1482人,床位1258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县已建成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县。随着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畔。是典型的半山区城市。本市位于东经118度26分至北纬118度55分至北纬40度15分。东西跨度39公里,南北纵向距离45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度。年降水量为711.9毫米..全年日照2292.5小时,无霜期198天。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1.8万,其中首钢5万。辖19个乡镇,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53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
(1)综合实力强,县域经济发达。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43.8+078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543.8+0.55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工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同比增长45.9%;财政总收入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69.5%。地方财政收入6543.8+0.06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利税达到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10元,同比增长13%。
1996年撤县设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分别排名第82位、第80位、第69位、第53位,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30强县之首。在中国最发达县100强中排名第97位。
(2)工业基础雄厚,支柱产业特色鲜明。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2%(一产占13.7%,三产占34.2%),初步形成冶金铸造(15.7%)、水泥建材(4.9%)、地毯服装(1.3%)。2001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占工业增加值的82.5%)。全市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35.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企业35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8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家:华丰造纸厂、红叶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装有限公司、冀东电缆公司、建元钢铁有限公司、赵店子铁矿、西夏口铁矿),利润超百万元企业49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40家。全市564户农村集体企业和105户市属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20.5亿元,国有资产“退出”26543.8亿元,租赁资产达到654.38+065.438+050亿元,年可收租金654.38+065.438亿元。
(三)农业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投入农业发展资金2亿多元,开发高标准“翻山越岭”项目2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2.3万亩。全市灌溉土地面积达到54万亩,喷灌面积达到3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和40%。是全国农业喷灌示范县。以实施菜篮子、花卉苗木、绿色食品“四大工程”为载体,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初步形成。截止2006年底,5438+0万亩以上干鲜果品基地3个,1000亩以上设施果蔬基地1个,年产65438+万只以上鸡场47个,年产65438+万只以上生猪生产基地5个,年产65438+万只以上肉牛生产基地4个2001年生猪71.5万头,肉牛5.7万头,肉鸡800万只。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八五末的全国半壁江山跃升到目前的世界四分之三,上缴的税收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产业发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止2001年末,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41032户,私营企业1090户,从业人员117000人,综合注册资本1650万元,实现个体工商税收9430.4万元。全市共有市场55个,其中综合市场37个,专业市场12个,生产资料和要素市场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亿多元。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3.3%。
(5)双向开放活跃,经济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产外资企业10家。新加坡柯胜能源有限公司、北爱尔兰德尔特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日本齐福物株式会社先后落户迁安,累计利用外资2274.98万美元,获得亚行贷款248万美元。与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8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引进合作项目100多个,资金3.8亿元,引进人才1000多名。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58万美元,增长48.5%;引进省外资金20亿元,同比增长32.5%;出口创汇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
京唐港曹妃甸港区位于唐海县南部海域,距我县陆地仅17公里。京唐港正在开发建设的是大型深水港区,港口与我县陆地直接相连。省市重点项目曹妃甸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已经开始,部分配套工程已经开工。
一、码头建设规划
1,吞吐量预测
基准年:2002年。
横向年份:2020年。
铁矿石:根据冶金工业发展规划,沿黄、渤海海岸线建设三座大型矿石装卸码头,为首钢、包钢、唐钢等钢铁企业装卸来自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地的进口矿石,预计铁矿石吞吐量3000万吨。
原油:根据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内陆地区的炼油厂和石化厂需要进口中东原油。考虑到国家战略原油储备计划的实施,预计原油吞吐量为3000万吨。此外,2010前将建成一座生产能力为800万吨的炼油厂。
液化天然气(LNG):京津唐渤海经济区人口密集,LNG需求量大。预计将从中东进口6.5438亿立方米。
焦炭:腹地有很多煤矿,可以生产一部分焦炭。预测外运吞吐量800万吨。此外,到20l0年建成年产400万吨的焦化厂、年产200万吨的烧结项目和年产30万吨的煤焦油项目。
钢铁:首钢“2160”轨钢项目计划2010投产,年产500万吨。加上其他钢铁企业的产品,包括造船用厚钢板和其他成品钢材,预计钢产量为500万吨。
集装箱:腹地产量将超过10万TEU,预计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
其他:唐山市属于河北省东部,盛产水泥。据预测,包括水泥、机电产品、粮食、化肥、木材和日用品在内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500万吨。
2.曹妃甸港区的性质和功能
曹妃甸港区应分阶段、分步骤开发。第一步:建设大型专业化散货港区;第二步:进一步发展工业港区;第三步,建设功能完善、货物齐全、安全有利的综合港区。
3.曹妃甸港区规划船型
根据规划期预测的货物分类吞吐量和流向,论证合理的货物分类承运人类型,结合港口自然条件和国际国内船型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货物分类承运人类型。
二。临港工业区规划
1,土地发展方向
临港工业区在保证港口发展的前提下,也保证了进港陆域设施的要求。规划用地由南向北发展。使各项目的用地安排与港口布局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布局结构体系。
方案一
靠近深水码头布置。从临港工业区周边四个方向看,东南为沿海冶金石化工业区,靠近深水码头作业区,临港工业区可沿东侧向北发展。西北侧为生活区,靠近浅水码头区,位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侧向,不受工业区污染,生活区可沿西侧向北发展。
选项2
布置在码头附近的土地上,西侧为工业区,东侧为生活区,土地可平行向北延伸。
2、建设用地项目构成和规模结构
临港工业用地一期建设计划安排首钢500万吨/年钢铁厂、300万吨/年焦化厂、12万吨/年烧结厂、30-40万吨/年焦化厂、600-800万吨/年炼油厂、华北石油储备基地等冶金化工项目。二期建设用地安排首钢700万吨/年钢厂和热电厂。临港工业区占地37.6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21.97平方公里。工业区规划从业人数约5万人,家庭系数按3.5计算。同时,考虑到港口从业人员、流动人口等因素,临港工业区人口约为20万人。一期人口65438+万。
方案一
占地面积2197.08公顷,人均面积219.7平方米。工业用地布置在东南部,生活居住用地在西北部,开发预留用地可分别向北平行延伸。
选项2
占地面积1269.1公顷,人均面积126.96平方米。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布置在靠近铁路和青林公路的一侧(西侧),生活居住用地布置在东侧,开发预留用地可分别向北延伸。
第三,配套设施建设
1.铁路:与拓岗地方铁路滦南站接轨,途经滦南赵庄、唐海一农场,停靠曹妃甸港站。新线全长67.75公里,其中曹妃甸港区17公里,陆域60.75公里。建设期及投资估算(建设期:2003年开工,2004年竣工,总建设期两年。总概算投资:本建设方案总概算投资6l8l 9.5万元。)
2.公路:全长52.2km,平原地区一级公路,路基宽25m,路面宽22m。该项目预计总投资为49324万元。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北段2003年底通车,南段2003年8月底通车,采用钢渣路面。
3.供水:管道总长99公里,总投资7.8亿元。根据需水量预测和供水水源分析,确定本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供水量9000万立方米(24.7万m3/d),满足工业园区近期用水规模要求。远期年需水量为1.756亿m3。其中唐海200万m3。
工程目标
(1)建设期:该项目于2003年9月10日开工,建设期两年。不包括勘察设计等施工准备时间。
(2)水量:本项目建成后,总供水量将达到9000万m3/年。
(3)水质:本项目建成后,每年有560万M3的出厂水经处理后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其余仅为工业用水消毒。
(4)水压:供水压力应满足配水管网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压不小于0.24MPa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