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孩为什么要打耳洞,仅仅是为了美观?

其实在古代,耳洞和戒指是“卑微之人”的标志。阿明朝男子田一恒在《留青为天》一书中说:“戴耳环戴耳朵,是卑贱者的事。”这段话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穿耳穿环最初并不是贵族妇女做的。这也要从打耳洞的原因说起。

打耳洞的本意不是装饰,而是起到警示作用。这原本是兄弟民族的习俗。因为有些女人太好动,不愿意活下去,有人就想到在耳朵上打个洞,挂个耳珠,提醒自己要守规矩,谨慎行事。后来传到中原,被汉族人接受,于是成为汉族人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女性并不像今天这样热衷于穿耳,而是完全被逼无奈。女生在10岁之前往往要经历这些。那时母亲或其他长辈会专门在耳垂上反复磨米粒使其麻木,然后用针尖刺入,刺入一根草或丝线,时间一长,形成一个小孔。作为母亲,也要教育孩子懂得做一个乖巧的女人。有些地区的女孩刚满三四岁,就要打耳洞。历史上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认为孩子是无辜的,让他们受这么多苦是不厚道、不公正的;然而,有些人不同意。用三国诸葛恪的话来说就是“母亲是女人,爱是无穷的。对仁有什么危害?”时间长了,戴耳朵戴戒指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另一个流行的解释是辟邪。对于人类的远祖来说,佩戴各种动物牙齿、植物果实和加工过的木头石头,主要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邪恶阴谋和敌对阴谋。考虑到基本上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功能,我就默认了驱魔的解释。一个藏族传说可以佐证这个观点:相传古代藏族人左耳戴耳环,金属制成,扛在肩上。据说这样可以在打斗中保护他们的脖子,避免被对手右手持刀砍伤。同时,它也作为一种独特的标记,将人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就像商标一样,它们也使人不同于动物和其他部落。原始人就这样用这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划分你我,避免在部落斗争中误伤自己。不过,我觉得打架的时候没时间看对方的耳环。更有可能用在氏族内部的分配上。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耳环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装饰品,甚至有很多女性将珊瑚和银片制成的耳环绑在头发上,挂在肩上。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耳环最早出现是为了医疗目的。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位美貌的姑娘,患了眼疾,很快就失明了。一天,名医鲁豫看到这位美丽的姑娘双目失明,不禁心生怜悯,就在她两侧耳垂上扎了一根银针。说也奇怪,这根神奇的眼针让女孩重见天日。为了记住名医的恩情,姑娘特意请银匠炼制了一对耳环戴在耳朵上。之后,女孩变得越来越漂亮,令人羡慕。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妇女们纷纷效仿,流传至今。这其实是因为带耳环的耳垂中心正好是眼睛的穴位。医生的穿耳明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耳针疗法”。现代医学证明,刺激耳垂中间的穴位,对保护视力,预防各种眼疾,尤其是近视,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因为许多人相信天然宝石有深远的疗效。佩戴玛瑙制成的耳钉,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有人认为耳钉可以看作是医学用途起源的延伸?

最后提到一个明显不成立的起源理论。中国古代要求女性顺从贤惠,有很多条条框框。相传一户人家的女儿没有绅士风度,她妈妈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在一侧耳朵上挂个东西。如果女儿又要做大头动作,耳朵上的吊坠就会碰到她的脸,就像别人丢人一样(刮脸),效果真的很好。后来其他人也会效仿,变成今天的耳环。这个起源说不成立的原因在于时间。三从四德最早是唐太宗著名的妻子——长孙皇后提出来的——我个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压抑的女人。即使不提50万年前的远祖,也远远晚于上面提到的建安末年。而且也没有解释耳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起源。

这个起源理论更符合一个比喻。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耳环和戒指、手镯等配饰一样,有一种隐喻束缚女性、防止女性逃跑的野蛮习俗。这个比喻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上面末世起源论中的传说就是这个比喻的体现。而且,这个比喻在某种程度上特别实用。我的亲身经历证明,戴耳环的头几天我不敢跑不敢跳。因为动的时候拉耳环会疼。我的一个猜测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样的痛苦可能会引起某种条件反射,对他们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这只是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