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犯罪?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来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商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道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
2.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或者威胁,强迫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如抢夺含有商业秘密的图纸等。
3.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获得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泄露,是指将权利人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告知权利人的竞争对手或者其他人,或者公开该商业秘密的内容。
4.使用,是指将自己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者经营;允许他人使用是指允许他人将自己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者经营,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情况。
扩展数据
相关法律知识:
商业犯罪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商事活动的性质,商事犯罪可分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商事犯罪、商品交换或流通过程中的商事犯罪、商事服务活动中的商事犯罪和商事信用活动中的商事犯罪。
从商事犯罪侵犯的社会关系不同,商事犯罪可分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危害公司、企业正常活动罪、危害金融、信用活动罪、危害税收征管罪、扰乱市场活动秩序罪;等一下。
商事服务活动犯罪是指商事主体在商事服务活动中违反服务管理有关规定的严重行为。包括:强迫服务罪(强迫交易)、故意提供虚假中介文件罪、损害商业信誉罪、偷税漏税罪等等。
百度百科-侵犯商业秘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