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计程车

汽车进入上海后,精明的外商就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出租汽车成为一个新的行业。

1908年9月18日,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购置了五辆卡迪拉克汽车,为顾客提供汽车出租业务。这是上海有出租汽车之始。但第一家在上海开办出租汽车公司的是美汽车公司,时间是1911年8月7日。美汽车公司的车行,设在南京路381号和382号,总管理处在四川路103号。英文《字林西报》1911年8月7日,刊登了该公司“出租汽车第一号价目表”:

如欲出访、购物、听音乐、赴集会、跳舞娱乐场所去,以出租汽车代步,均感莫大舒适,其车价为:

第一英哩或少许一段-$0.60

此后每1/4英里-$0.15

均以此推算。

特约用车,按时计算。

车站(服务台):汇中饭店、礼查饭店、海关码头、上海俱乐部、跑马厅龙飞入口处。

或电话叫车,电话号码3290

美汽车公司(东方汽车公司)启

美汽车公司引进上海的是法国雷诺牌汽车,这些车辆款式时髦,可乘客四位,又能运载行李,有自动计费装置,与当时在巴黎、伦敦的出租汽车车型一样,但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以适合上海地区的要求。当时报纸对这家公司的开张有详细报道,并对车辆的情况也有具体介绍,尤其提到坐车者多是居住在“西区的大企业高级职员们”。

此后,不断有人筹划开设出租汽车公司。美商平治门洋行、美汽车公司、亨茂洋行和中央汽车公司,均获得工部局批准经营出租汽车业务,出租汽车行业遂开始形成。后来居上的有美商云飞汽车公司,1921年该公司以14辆二手福特车开始营业,数年后竟发展到拥有200多辆崭新的出租车,雇工600多人,称雄一时。以后华人自办的出租汽车行陆续出现,著名者如祥生汽车公司,形成与外国公司竞争的局面。

早期出租汽车收费十分昂贵,可按时计算,也可按里程或包日收费。如按时计算,每小时要4.5元,车费之外,乘客还要给司机约1 0%的小费,几乎相当于小车夫一个月的工资。尽管有的汽车公司压价揽客,这样的价格,一般市民根本承受不起,只能望车兴叹,能够潇洒坐一回的大多为洋商和纨绔子弟。30年代是上海出租汽车的黄金时代。上海有近百家出租汽车公司,著名的有以下十大车行:

1、美商云飞汽车公司

美商云飞汽车公司曾是出租业中的老大:拥有清一色福特牌出租车。总经理是美国人,名叫高尔特。公司早年做的广告,称“几疑置身天上,腾云驾雾”,形容出租汽车之快速。

2、英商探勒(又译泰来)汽车公司

老板探勒系英国人,拥有车辆64部。探勒公司是上海出租汽车中的老字号,马车尚在风行之时,它竟将出租汽车停在马车行旁与之竞争。

3、利利汽车公司

当年《新闻报》上,登过利利公司的广告:“出租汽车,迅速服务,车辆华贵,驾驶敏捷,乘之异常舒适。”

4、华北汽车行

总行地址在南浔路7号。它以“取费比众低廉”为号召拉拢客人。

5、祥生出租汽车公司

该行在华商汽车行中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置有出租车270辆,分行达22处,总经理周祥生,后为周三元。

6、中国公用黄汽车公司

该行的汽车一律漆成黄色,广告简明易记,叫“请坐华商黄汽车”。

7、华商银色汽车公司

银色汽车将车身全部漆成银色,中间嵌漆一条红带。

8、亿太汽车公司

它有两种大小规格的汽车,大的可坐7人,小的也可坐5人。

9、新闸汽车行

创设于1923年,地址在麦特赫司脱路391号。

10、华商南方汽车公司

全市有8处分站,叫车电话80008。

其中祥生、云飞和银色汽车公司三家出租汽车行,在上海可说家喻户晓。祥生公司是华人自办的出租汽车公司,老板周祥生早年在一外国人开的饭店做事,常常代客雇车,与司机和车行关系很熟,后来干脆自己经营出租车行,从一辆旧车开始滚雪球般发迹。1931年,周祥生根据一个朋友的指点,看准美汇将上扬,于是当机立断,筹集资金,先付定金二成,向正在上海推销汽车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定购雪佛兰汽车400辆,每批100辆,分四批陆续到货。果然,等这批崭新的雪佛兰车到达上海,车价已经上升一倍。周祥生除自留200多辆外,将其余车辆全部脱手,就此一笔生意,祥生汽车公司的全部车辆,几乎等于白赚。

因经营有方,l932年元旦公司正式成立,很快其规模超过美商云飞公司,***有车辆270辆,分行22处遍布全市,另设特约代叫处50余处,稳稳占据上海老大位置。祥生的汽车是清一色最时新的雪佛兰,车身为墨绿色,在车头上有“祥生”和英文字母“J”的醒目标记,并漆有40000电话号码。祥生的车辆新、保养得当、服务态度好,当时全市车费一律,乘客当然乐意坐祥生的车。

云飞将车身漆为褐色,车顶上漆有 “云飞”两个大字,在阳台上俯身下望,也赫然可见。广告语“云飞汽车,腾云驾雾”; “云飞车夫,训练有素,驾驶稳妥”,也颇引人注目。银色汽车服务周到,司机穿统一制服,车辆保养得好,并最早使用代价券。各公司都打出“出租汽车,日夜服务”、“电话叫车,随叫随到”、“坐出租汽车,乃习以为常”的广告,想尽办法招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