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美食文章
蔡澜美食篇1:留学时吃生鱼。
去日本读书的时候,我做兼职,穷的时候三天三餐九顿。都是一样的咸鱼,我有钱就吃了很多。
寿司是最贵的。一开始只选择了暗红色的马古罗。香港人还是看不起,但日本海捕捞的“真金枪鱼鸿马郎”比近年从印度或西班牙运来的金枪鱼肚托罗好吃多了。有时候,用酱油腌个钟,切片,和日本人聊生鱼片,都是高档美食。如果你说你欣赏马古罗,他们会肃然起敬。
事实上,TORO太油腻了,还不如“SHIMA AJI”好吃。这种鱼又便宜又好吃,但是知道怎么吃的人不多。
日本人吃鱼的时候要切的整齐漂亮,把肚子上最美的鱼膏扔掉。我告诉我的主人刮掉那层托罗药膏,用火枪烧了它。味道很好。
鲣鱼KATSUO也可以生吃,但是皮和肚子一定要用火烧。你见过国内的人这么生吗?吃起来有点吓人,因为鲣鱼的皮肤和肚子里都有寄生虫,尤其是肚子里。寄生虫长大了就变成了黄疮,不可能不烧。鲣鱼晒干后,坚硬如木,我们俗称木鱼。木鱼刮下来的丝可以煲汤,也可以放在豆腐上,淋上酱油好像会动。
吃生鱼已经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对它比较熟悉,所以其他鱼我就不赘述了。来说说我留学时尝过的一些奇怪的东西吧。
在北海道,有一种鱼叫“八角白鱼”。鱼体真的是八边形,有八个突出的鳞片。如果我没有看到,我是不会相信的。剥皮后就成了生鱼片。虽然肉不多,但是很甜。
北海道有一种石头鱼叫悟空,一生都粘在岩石上,一动不动,不游泳,骨头退化,只剩下软骨。剁碎做面条和黑豆汤,味道不错。
有一种长得很丑的OKOSE叫“虎鱼”。据说猎人上山都会带着这条鱼,因为山里有妖怪,叫丑姑娘的山神遇到她会拿出干虎鱼。当我发现有人比自己丑的时候,我喜出望外,让猎人不要吃他。现实生活中,把虎鱼切成刺身,有淡淡的香味,非常好吃。
说到丑,石鱼“安科”也是够厉害的。刚到日本的时候,在新宿的亭子外面用铁钩挂了一个,半个人高。因为里面全是软骨,离开水后,肉的重量会压碎胆囊,整条鱼都会被扔掉。它分为七个部分。第一,肝脏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第二,鱼翅。第三,卵巢。第四,柳叶肉(包括脸颊)。第五,胃。六,腮。七、皮肤。把所有的部分放在一个锅里煮,这个锅叫“安锅锅”。
曼波被称为“太阳鱼”,在英语中,它像太阳一样圆。尾部有两片大翅,皮厚肉少。翻车鱼的生鱼片呈雪白,味道独特。它吃惯了,感觉很好。也可以和面条一起煮,皮泡在醋里。
回到正常形态的鱼,三文鱼在日语中被称为“三文鱼”,分为白三文鱼、红三文鱼和黑三文鱼。至今仍能看到三文鱼从海里游到河里产卵,但此时它已经变形,下颚上翘,狰狞可怖。除了灰熊没人敢吃。
日本人早就知道三文鱼有很多寄生虫,绝对不会生吃。大部分是咸的,切片的,烧的或者煮的,是我穷的时候的主食。一发工资我就吃三文鱼IKURA,很新鲜,从来不咸。天下美味。但是,很少尝到精子的味道。我只在新潟县做的“村上宴”吃过一次,有三文鱼头软骨,叫“冰头”,用醋腌过,还有盐腌过的肠胃,一* * * 22品。
三文鱼的腹部被称为HARASU。以前是割了扔掉,现在是袋装卖。最油腻最好吃,高档寿司店会给你烧。从筑地鱼市买的,不用油,就炸了,神仙吃的也是。
和三文鱼一样,夏天还有最甜最好吃的鲶鱼,在台湾省被称为香鱼。说也奇怪,用手抓一条活鱼,放在鼻子上闻,没有腥味,闻起来像黄瓜。
鲶鱼通常被烹饪后食用。相信大家都尝试过。难得的是它的肠子和肝脏都是用面糊腌制的,叫乌卢卡,很苦,很过瘾。
说到内脏,香港人最大的误解就是鱼子酱叫螃蟹。清爽脆脆的口感来自飞鱼。另一块硬的日语叫“数之子”,是鱼捆的蛋。
最著名的鱼子是乌鱼,又称“乌鱼”或“鱼干”,分淡水和盐水。乌鱼子KARASUMI只有在海水鱼很大的情况下才能做。日本人称之为“唐墨”,看起来像是唐朝传入日本的墨棒。后来传到台湾省,被他们发扬光大。大多数人认为是台湾省最先学会吃乌鱼子。
吃的最珍贵的鱼子酱是河豚,是一种用盐腌制的开胃品,要三年才能解毒。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咸。
当然,河豚是必须要讲的。一是和肉一起煮,很甜,会上瘾。神奇的是,凉了也不腥。吃生鱼片的话,第一次感觉肉很硬,没什么可吃的。但是到了第二遍,第三遍,仔细咀嚼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你会不顾一切的去吃了。
罪恶罪恶。我还试过一头鲸鱼,浑身是宝,皮下脂肪叫卑尔根,因为长得像肥猪肉。小肠叫百寻,胃叫丁字,肾叫豆脏,乳房也可以吃,但是尾部的肉是最好吃的,不会比托罗差,所以可以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对它那么疯狂了。
在日本吃过无数的鱼,生吃都不错,但是用清酒和酱油煮,一点也不逊色于香港人的清蒸鱼,尤其是那条叫KINKI的尾巴,它的皮下有一层脂肪,吃起来百吃不厌。
鱼多不胜数,不一一列举。留学之后,我又在世界各地流浪。一方面是为了拍戏,去海外吃鱼。
蔡澜的美食第二篇:脸白痴
不记得什么时候变成傻逼了。我只知道我妈从小就叫我吃米饭,我总是按按钮;一见面我就抢,怕先给哥哥姐姐扫走。?一年365天,天天给你吃面条好不好?妈妈笑着问。我郑重而有力地点点头。
第一次出国,到了吉隆坡。联邦酒店对面的空地是一个出租车站,专门经营去卡梅伦高原的长途汽车。三四个不认识的人可以拿一个。深夜,我看见一个小贩,他叫什么名字?流口水?,服务出租车司机。饿了,吃这样的菜无比美味,里面的毒从此更深。
是一种叫福建的炒面,只有吉隆坡才有。长大后去了福建,没吃过一样味道的东西。首先,面条不像普通的黄油面,比日本的乌龙面粗,切成方条状。
加入大量猪油,翻炒后撒上磨碎的鱼粉和猪油渣。它的香味可想而知,甜甜的,淋上浓浓的黑酱油,像海南鸡饭。
食材只有几小片鱿鱼和肉片。翻炒至七成熟。撒一把西兰花豆芽和猪油渣进去,盖上盖子,让酱汁浸透面条,打开盖子,翻找几下。一盘又黑又油的福建炒面就做好了。
你在吉隆坡有女朋友之后,你去了之后就可以去了,然后就可以在福建吃炒面了。银行后面有一个小摊,卫星城PJ有一个小摊,还有最有名的瓷厂街?金莲花?。
刚接触他的时候喜欢吃云吞面,记得吗?世界游乐场?来自广州的小贩摊点,摊主和助理都是一个人安排的3。连工厂都安排好了。早上用竹子打面条,下午用猪骨和土鱼卷汤,晚上卖面条。他还负责宣传部,把竹片敲到地上。
汤和面条都是正宗的,但是叉烧不一样。猪肉完全瘦了,涂了麦芽糖,而且只有红色,没有烧黑。因为没有化肥,烧不红烧不黑。从此,南阳叉烧面用的叉烧都是干瘦的。有些小贩技术不熟练,味道很可怕,但这种可怕的味道已经变成了想家,会去寻找。
南阳的云吞面有自己的风格。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干捕鱼。我在空盘子上放了黑醋、酱油、番茄酱、辣酱。面条煮好,沥干水,拌入酱汁。最上面是几颗南阳天气不肥不美的白菜心,几颗白里透红的叉烧。
另外赠送一小碗汤。汤里有几个馄饨,用小包包着,皮多馅少。致命的吸引力是那种小酱油里的大量猪油渣和糖醋青椒都吃了。有了这两样东西,不加任何东西就可以吃三个菜,因为面的量不多。
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来到日本时,经济尚未起飞,人民生活相当贫困。新宿西出口的车站是木制的。出来的时候桥下有鸣鸟。他们吃宵夜,就是小贩摊的拉面。
我们一起来尝一碗。那是什么面条?硬面,那碗汤一点肉味都没有。都是酱油和水做的。当然添加了很多味精,但是价格便宜,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大家吃的日本拉面,是几十年后精益求精的结果,没有猪骨汤和面汤底这一说。如果你吃的是原味的拉面,一定会吐出来。
方便面是当时才发明的,但是可以说和现在的产品一样好吃,所以会上瘾,或者说是被迫上瘾!那时候是最便宜最方便的食物。我是在家里一盒一盒买的,一盒24包。年轻人饭量很大,一个月要吃五六盒。
什么?把泡面都吃了?没错。一拿到工资,我就给人治病。我的来访朋友不知道日本物价高。一顿饭往往吃掉我收入的89/10,剩下的就是交通费和方便面。
最原始的方便面,除了味精粉的包装,还有两片用透明塑料纸包着的笋干,比今天加的还豪华。切记不要煮,只需用开水浸泡。医生提醒味精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有传说方便面外面有一层蜡,吃多了会堆积在肚子里。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方便面是一种恩惠。吃了几十年了,还活着。
去韩国旅游,他们的面条是杂粮做的,又硬又韧。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大汤碗的凉面,上面飘着几块冰。服务员在吞下之前用剪刀把它们剪开。
但是这种面也会上瘾,特别是干捞,拌着麻辣香香甜甜的酱,百吃不厌,我还是很喜欢的。还做了泡面,经常买回来吃。
至于那种称呼?辛?我远离方便面汤。虽然我能吃辣,但我不能喝辣汤。喝下去喉咙红肿,拼命咳嗽。
炸酱面,今天韩国的国菜,是山东移民的特产,也就是所谓的速食拉。走进餐厅,叫面的时候会听到拉面的砰砰声。除了一团黑色的浆糊和几片洋葱,什么也没有。吃啊吃啊,成了韩国人最爱的事情。到了国外,最想吃这碗渣江面,就像香港人怀念云吞面一样。
说起来,我想起了一个小插曲。我们的一群朋友有一个画家,他在小学时摔断了一只胳膊。他是个孤儿,爱上了另一个华侨的女儿。我们去找了他女朋友的父亲。那家伙说我女儿要嫁给一个懂拉面的男人。我们大怒,说你知道我们的朋友是独臂的。我们还能拉什么?说要打人,父亲跑了。
去了欧洲才知道意大利人那么爱吃面,但那不叫面,叫粉。吃你是什么;意大利人虽然吃面条,但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一开始就煮了半生不熟的面条和米饭,说是最好吃的?牙感?还是?咬你的头?是的,我完全不同意。
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天使的头发?(Capflli迪·安格罗),类似于云吞面。后来在意大利生活久了,也能体会到他们的粗面,也就是所谓的意大利面。
做意大利面好吃不容易,一般按照印在纸上的说明做,一两分钟就完美了。意大利有一种地中海虾。它的头冻得发黑,肉也有点发霉了。但是不要小看这只虾。意大利面拌几根尾巴很好吃。
其他虾不行。用香港虾,即使是活的,味道也不像地中海海水。很抽象,但是试过的人会知道我在说什么。
还有意大利面撒乌鱼子,台湾省人不知道,以为乌鱼子只有台湾省和日本人吃。撒了芝士粉的意大利面,永远不会和面粉本身混在一起。奶酪是奶酪,面粉是面粉,但有一种烹饪方法,就是把一块厨师案板那么大的奶酪挖到三脚架里,把面条煮熟后放进去搅拌,这就是最好的意大利面。
在前南斯拉夫,我们找不到意大利面。后来住久了,才知道有一种鸡丝面,细如牙签,长如牙签,很好煮。把汤煮开,撒一把放进去。因为没有馄饨面吃,就当是吧。汤少,面多,以慰乡愁。
去印度的时候找了印度炒面,小时候爱吃的。它是用许多番茄酱和酱油炸的。食材只有西兰花、熟红薯片、豆芽和一点羊肉,面条完全断了,是我的最爱。但是我没有发现我吃的印度炒面是移民南洋的印度人发明的。
在台湾省生活的那些年,我吃的面最多,还有那些年福建的遗风。炸福建面非常正宗,当然,有黄色的油面和许多配料,包括猪肉片,鱿鱼,牡蛎和鸡蛋。炒至半熟,放一大碗汤下来,盖上锅盖煮至熟透。吃起来真的很好吃,很过瘾。
当地人做的叫削面。所谓削,就是“鲁”的意思。切,也可以是真的,切猪肺、猪肝、熏黑鱼等。,并随机剪切它们,也称为。黑白切?把姜丝撒上浓浓的酱油酱,很浓郁,百吃不厌。
他们尽力了。他们当然会。流产?一个学校的面条制造商煮面条,用茶匙倒肉末酱。这一传统至今仍保持着。面条机上必须放一罐肉酱,吃的时候加一粒肉丸或者半个咸蛋。一些豆芽和蔬菜也被添加到面条中。最重要的是炒红洋葱,在香港叫干洋葱。只有吃了才香。
回香港定居,也是吃上海人做的面,不下蛋,碱水,不香,不掉牙。我觉得这种面没什么味道,只是代替米饭填饱肚子,但我的上海朋友从来不认同,骂我不懂欣赏。我当然不在乎。
上海最好吃的面是粗炸的,用浓油和红酱炸的,还有很多西兰花,肉很少,但是我很喜欢。至于他们的焖面,煮的比较软,我不感兴趣。一个焦头烂额等于一碟小菜。来一大碗无味的汤面,上面有菜,上桌。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我最喜欢的是葱油拌面。把北京大葱切成段,用油炸一下,拌面,不加任何配料。非常好吃。可惜今天去上海餐厅,叫这种面,问是不是猪油,大家都摇头。葱油面,不要猪油,不如吃发泡胶。还有一个变通办法,就是请另一个客人红烧,拿起猪油拌面。
香港有各种各样的面条,但是泰国的挂面很少。这种街头小吃我也是一再提倡的。现在九龙城有几个人愿意煮它。他们用猪油,煮肉末、猪肝、猪肉丸,撒上炒好的小葱、大蒜,加入大量的猪油渣,其他配料更是数不胜数。面条只是屈指可数,也是我的最爱。
当我疯狂想吃面条的时候,我可以自己做。我每天早餐吃不同的面条,我的家政人员都是我培训的,回老家开面馆。周一煮云吞面,周二客家茶油面,周三牛肉面,周四渣江面,周五千层面,周六南阳虾面,周日蔡炒面。
蔡的炒面继承了福建炒面的传统,用的是油面。先用猪油炒蒜,面条放锅里乱炒。看到面太干了,就用汤煨一下,再煎一下,看着干。打两三个鸡蛋,把面条拌在一起。此时加入香肠片、鱼饼、虾仁,然后煎至材料熟透,加入浓黑酱油、鱼露调味。
做梦都在吃面条。我吃得太饱了,肚子里再也呆不住了。中国人说吃饱了,拍拍肚子。日本人说吃饱了,把手放在脖子上。当西班牙人吃饱了,他会用手指着耳朵表示他吃饱了。我的梦想大多是面条。
蔡澜美食第三篇:旅行中吃的鱼
从日本小仓坐船,到达韩国釜山,然后坐火车,一站一站,享受当地的海鲜,最后到达首尔(现在的首尔)。
日本的鱼虾抓的太多了,但是韩国还是很有钱,而且价格极其便宜。看到鱼缸里的活鱼就叫服务员?来吃吧,日本人很少把鱼内脏生鱼片,而韩国人都吃。肠和肝生吃味道非常鲜美,前者酥脆,后者绵软香甜。
他们做金渍,用白菜腌制生鱼肠,让他们的口味变得复杂,也是一种文化。最奇怪的是,魔鬼鱼是腌制发酵的,极其臭,但是会上瘾,想吃。
还有一种海鳗,生活在海底。它一张嘴就有漂浮的动物吃,眼睛逐渐退化失明。身体也变了,骨头也没了。渔夫抓了一把十条尾巴,用稻草点了一堆火,把盲鳗扔了进去。很快,皮肤就被烧焦了。紧紧握住你的手,向前抚摸露出白色的肉,吃起来会是那样的味道。一点都不韧,而且有咬劲。嚼后香甜可口。
我去欧洲时,菜单上的主菜总是有鱼和肉可供选择。我从来不叫前者。因为外国人吃鱼,鳕鱼、石斑鱼、海束鲭鱼、红鲷鱼、鲭鱼、黄尾鱼、鳎鱼和鲈鱼鲈鱼来来去去,当然三文鱼和金枪鱼是最常见的。
鱼是野生的,鲜甜,无邪,但不是学来的。不是烤就是煮,从来不蒸。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往里面挤柠檬汁。这两种食材从来不合作,这是煮不新鲜的鱼遗留下来的坏习惯。
我有时在美国看到鳟鱼游动,色彩鲜艳,被称为“虹鳟”。我喜出望外。买回来蒸了一下。这肉很粗糙,吃起来很奇怪。我咽不下喉咙。
我以为没有鱼吃了。到了荷兰,看到街上卖鲱鱼,腌制发酵后整个吞下。我试过一个。啊,又甜又肥,一点都不腥。真的很好吃。
腌葡萄牙人最爱,澳门人称之为“马甲秀”,不好意思,没感觉有什么味道。相反,我们在葡萄牙的时候,大家在沙丁鱼鱼节的时候什么都不干,我们办大事庆祝。我们吃了当地制作的沙丁鱼,肉很好,油很多,真是稀世珍宝。
当我到达邻近的西班牙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幼鳗。用一个陶罐,烧红,加入橄榄油和大量大蒜,盖上盖子,关火,把鱼煮熟。味道令人难忘。
在伊比沙岛,伊比沙岛,住着一群老嬉皮士。他们游遍全国,享受美味的食物。他们在当地定居后,开了一家海鲜餐厅。他们选的比目鱼只卖边缘部分,抓住长骨,吮吸骨边上的幼肉和果冻状的鱼胶,美味是其他鱼吃不到的。
苏格兰三文鱼熏制后很好吃,但煮熟或油炸后就没什么可吃的了。炸鱼薯条(FISH'N CHIPS),英国的炸鱼薯条,一天离不开这种鱼,但是我从来没有在那里生活过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去欣赏,因为这不是新鲜的鱼。
去了意大利才知道,他们也吃乌鱼子,腌制,晒干,碾碎,撒在意大利面上。乌鱼子中,品质最好的来自希腊的一个小岛,经过法国名店包装,用蜡封好,卖得比黄金还贵。法国人也切葡萄酒。
但在世界上的鱼子酱中,鱼子酱是最珍贵的。鲟鱼从海上游入四川。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上,渔民捕获了巨型鲟鱼,即?肚子,把鱼子拿出来,不放盐,那就送烈性伏特加,用手吃,不枉此生。
如果章鱼也算鱼的话,地中海周边国家的章鱼是最美味的。用铁网夹住,在木炭上烧,配橄榄油和盐,柠檬汁不可少。原来一点也不难,地中海的物种和别人不一样,无法比较。如果香港市场买的章鱼也是这样加工的,那肯定跟嚼鞋底一样韧。
在马赛海边吃的耶佩斯鱼汤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是用当天渔民在海里抓到的杂鱼熬制的。这些品种是马赛独有的。汤,不要用“喝”字,因为喝汤只是一部分,主要是吃那些从汤里捞出来的杂鱼,特别甜。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海边,我看到一艘卖鱼的渔船,鱼都被大火烤熟了,我也不怕船被烧着。各种鱼,主要是鲭鱼,都是烤着卖的,因为是当天捕捞的,所以还能吃。
回到台湾省,他们的“花条”是最美味的肉。是弹涂鱼的一种,生活在泥地里,长得像澳门乌鱼,但比它甜十倍。姜丝汤卷几个尾巴就好吃了,不用加味精。这种鱼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就是在木炭上烤,但是餐厅觉得太费时间,已经逐渐没有了。
筑地市场卖的金枪鱼金枪鱼,因为运输时间太长,已经冻得像个大炸弹,为了不腐烂,把头和内脏都去掉了。但在高雄附近的东港,离海不远就能捕到黑鲔鱼,而且内脏还很新鲜。可以用来煮各种山珍海味,比如卤鱼肠、煮心、蒜蓉蒸肝、鱼脊骨煮汤、中间吸骨髓、煮鱼头。喜欢鱼眼的人都是可乐。
中国大陆的鳜鱼、鳜鱼、鱿鱼、白鱼、武昌鱼、鲈鱼等名扬天下,但对于不是从小吃到成人的我来说,不太懂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