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电脑?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程序存储。在美国陆军部的支持下,ENIAC的开发始于1943,完成于1946。第一,机械计算机在西欧的诞生,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制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在这些思想和创意的火花中,制造一个能帮人计算的机器是最耀眼、最吸引眼球的一个。从那以后,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大部分实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先行者也有同样的命运:往往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就倒下了。后人在享受这些甜美的果实时,常常能尝到汗水和泪水交织的滋味...1614:苏格兰人约翰·耐普尔(1550 ~ 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精巧的装置,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平方根运算。1623:Wilhelm Schickard(1592 ~ 1635)做了一个“计算钟”,可以进行6位数以内的加减运算,并通过响铃输出答案。这个装置是通过转动齿轮来操作的。威廉·奥特雷德(1575 ~ 1660)发明了计算尺。1668:英国人塞缪尔·莫尔(1625 ~ 1695)制作了一种非十进制加法装置,适用于硬币的计数。1671年: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设计了一种可以进行乘法运算且最终答案可以达到16位的计算工具。1822: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1792 ~ 1871)设计了一台差分机和一台分析仪。设计理论非常先进,类似于一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尤其是使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世采用。1834:巴贝奇构思建造一个通用分析器,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中。巴贝奇在以后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在1840中,操作数增加到40,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思想,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跳转,在几秒钟内进行一般的加法,在几分钟内进行乘除。1848: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创立了二进制代数,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90: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得到一台机器来帮助提高人口普查效率。赫尔曼·何乐礼(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IBM)借鉴了巴贝奇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一台机器。结果仅用了6周时间就获得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采用人工方法,大约需要10年)。1896:赫尔曼·何乐礼创立了IBM的前身。二、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一百年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开始了从机械到电子时代的真正过渡。电子设备逐渐演变成电脑的主体,机械部分逐渐成为从属。当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正式开始从量到质的转变,也就导致了电子计算机的正式出现。以下是这个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1906: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月1924: IBM成立,一个划时代的公司诞生了。1935: IBM介绍IBM 601。这是一台穿孔卡片计算机,能在一秒钟内计算乘法。这台机器在自然科学和商业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制造了大约1500台。1937:英国剑桥大学的艾伦·m·图灵(1912 ~ 1954)发表论文,提出了被后人称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1937:贝尔实验室的乔治·斯蒂比兹展示了一种使用继电器来表示二进制的装置。虽然只是显示器,但它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1940 65438+10月:贝尔实验室的塞缪尔·威廉姆斯(Samuel Williams)和斯蒂比茨(Stibitz)成功建造了一台可以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使用了大量继电器,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1941之夏:阿塔纳索夫和学生贝里完成了一台可以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计算机,命名为“ABC”,以电容为存储器,穿孔卡片为辅助存储器。那些洞实际上是烧出来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需要一秒钟。1943 65438+10月:Mark 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5吨重,75万个零件。本机采用3304继电器和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读卡器。Mark I用于计算美国海军的弹道射表。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中继插补器”,后来命名为“ⅱ型中继计算器”。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它也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以进行浮点运算。1946: ENIAC(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1943开始研发,1946完成研发。领头的是约翰·W·莫奇利和J·普雷斯珀·埃克特,重达30吨,使用18000个电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虽然已经进入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由于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高,其普及和应用受到限制。直到发明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起飞的起点。1947:贝尔实验室的威廉·B·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H·布拉顿发明了晶体管,开启了电子时代的新纪元。1949:剑桥大学的威尔克斯和他的团队制造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然是纸带。1949: 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程序可以多次存储在磁带上。这台机器是由约翰·冯·诺依曼提出的。1950: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了软盘,其销售权被IBM获得。于是,一个全新的存储时代诞生了。1951年:Grace Murray Hopper完成高级语言编译器。1951年:un ivac-1——第一个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了,设计者是J·普雷斯珀·埃克特和约翰·莫奇利。它被美国人口普查局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商业应用时代。1953:磁芯存储器研制成功。1954:IBM的约翰·巴科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始开发FORTRAN(公式翻译),于1957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的高级计算机语言。1957: IBM成功研发出第一台点阵打印机。4.集成电路为现代计算机铺平了道路。虽然晶体管的使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用户的实际要求还很远,各行业也对计算机产生了更大的需求。生产性能更强、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的机器势在必行。集成电路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集成度不仅减小了计算机的体积,还加快了速度,减少了故障。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1958九月12:在罗伯特·诺伊斯(英特尔创始人)的带领下,集成电路诞生了,不久微处理器发明了。但由于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所以不承认其专利。日本用了30年才承认,让日本企业从中得到一些利润。但是到2001,这个专利就失效了。1959: Grace Murray Hopper开始开发COBOL(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完成于1961。1960:ALGOL——第一种结构化编程语言发布。1961年:IBM的Kennth Iverson介绍APL编程语言。1963: DEC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电脑——PDP-8。1964: IBM发布PL/1编程语言。1964:发布第一系列IBM 360兼容电脑。DEC发布PDB-8小型计算机。1965:摩尔定律公布,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价格下降一半。1965:洛夫蒂·扎德创立了模糊逻辑来处理近似问题。1965: Thomas E.Kurtz和John Kemeny完成了Basic(初学者通用的符号内结构代码)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可以广泛推广。1965: Douglas Englebart提出了鼠标的想法,但没有进一步研究。直到1983才被苹果电脑公司广泛采用。1965:首台超级计算机CD6600研制成功。1967:尼古拉斯·沃斯开始开发PASCAL语言,完成于1971。1968:罗伯特·诺伊斯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建了英特尔公司。1968: Seymour Paper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徽标语言。1969: ARPANET(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启动,这是现代互联网的雏形。1969年4月7日:推出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1970:第一个RAM芯片是Intel推出的,容量为1KB。1970:肯·汤姆森和丹尼斯·里奇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1970:开发了第四代编程语言。1970:互联网雏形ARPANet基本建成,开始向非军事部门开放。1971年1年1月65438+5日:马尔西安·E·霍夫在英特尔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字长4位,时钟频率108KHz,每秒执行60000条指令。1972:1972之后的计算机习惯上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LSI和后来的VLSI。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功能更强大,体积更小。这时,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尤其是发热量的问题能否解决。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讨论第五代计算机的发展。1972:C语言开发完成。它的主要设计者是UNIX系统的开发者之一Dennis Ritche。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语言,特别受欢迎。1972:惠普发明了第一台手持计算器。1972年4月1日:英特尔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2: ARPANet开始走向世界,互联网革命开始。1973:街机游戏Pong发布,广受欢迎。发明者是诺兰·布什内尔(雅达利的创始人)。1974:推出第一款采用并行计算机架构的CLIP-4。五、当代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辉煌。在此之前,应该说计算机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型机和小型机的发展上。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尤其是在英特尔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微处理器8080之后,这股浪潮终于汹涌而来,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潮流引领者,比如斯蒂芬·乔布斯(Steven?6?1乔布斯)、比尔盖茨(比尔?6?1门)等。,它们仍然对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期间,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和发展,电脑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1974 4月1日:英特尔发布其8位微处理器芯片8080。1975: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完成了运行在麻省理工学院牛郎星计算机上的第一个BASIC程序。1975: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了微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三年后收入50万美元,员工人数增加到15人。1992达到28亿美元,拥有10000名员工。1981年,微软为IBM的PC开发了操作系统,从此确立了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1976:斯蒂芬·沃兹纳克(Stephen Wozinak)和斯蒂芬·乔布斯(Stephen Jobs)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并推出了其Apple I电脑。1978年6月8日:英特尔发布了其16位微处理器8086。6月,1979,采用准16位的8088推出,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求,并被IBM第一代PC采用。该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4.77MHz、8MHz和10MHz,集成了约300条指令和29000个晶体管。1979:低密度软盘诞生了。1979:看到PC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领,IBM决定开发自己的个人电脑。为了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IBM将大量工作委托给了第三方(其中微软公司承担了操作系统的开发,这也为后来微软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并于8月19812推出了IBM- PC。1980:“只要有1兆的内存,就足够DOS执行了”,微软在开发DOS的早期说过。今天听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1981年:施乐开始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指点设备(如鼠标)。结果研究成果被苹果公司借鉴,苹果电脑后来指责微软抄袭他们的设计,开发Windows系列软件。1981 8月12: MS-DOS 1.0和PC-DOS 1.0发布。微软受IBM委托开发DOS操作系统。他们从蒂姆·帕特森那里买了一个名为86-DOS的程序,并对其进行了改进。IBM卖的版本叫PC-DOS,微软卖的叫MS-DOS。微软和IBM合作到1991的DOS 5.0。最初的DOS 1.0非常简单,每个磁盘只有一个根目录,直到1983的2.0版本才支持子目录。MS-DOS是1995之前兼容IBM-PC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推出并迅速占领市场后,其最后一个版本被命名为DOS 7.0。1982: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已经初具规模。1982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升至20MHz,增加保护模式,可访问16MB内存,支持超过1GB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134000个晶体管。1983年春:IBM XT机发布,新增10MB硬盘,128KB内存,一个软驱,一个单色显示器,一台打印机,一个8087数字协处理器。当时的价格是5000美元。1983年3月:MS-DOS 2.0和PC-DOS 2.0增加了类似UNIX分层目录的管理形式。1984: DNS(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联网上运行的主机超过1000台。1984年底,康柏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被很多同行采用。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性能更好的EIDE接口。1985:飞利浦和索尼联合推出光驱。1985 10 10月17: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达到33MHz,可寻址1GB内存,每秒可执行600万条指令,集成了275000个晶体管。1985 165438+10月:微软Windows发布。操作系统需要DOS的支持,与苹果的操作界面相似,以至于被苹果起诉,直到8月1997才终止诉讼。1985 65438+2月:MS-DOS 3.2和PC-DOS 3.2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它只支持720KB。3.3版仅支持1.44 MB 1987:微软Windows 2.0发布。1988:EISA标准建立。1989: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蒂姆·伯纳斯·李发现了万维网的雏形。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很容易地浏览互联网。这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1989年3月:EIDE标准制定,可支持超过528MB的硬盘,可达到33.3MB/s的传输速度,被很多光盘采用。1989 4月10: 80486 DX发布。处理器集成了1.2万个晶体管,后续型号的时钟频率达到100MHz。1989 165438+10月:声霸卡发布。1990年5月22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1990 165438+10月:第一代MPC(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发布。该标准要求处理器至少为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MHz),光驱的传输速率至少为150 kb/秒。1991年:ISA标准发布。1991 6月:MS-DOS 5.0和PC-DOS 5.0发布。为了推动OS/2的发展,比尔·盖茨表示,DOS5.0是一个DOS终结者,以后不会在上面花费任何精力。此版本已超过640KB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和IBM在DOS上合作的结束。1992: Windows NT发布,2GB可寻址内存。4月1992: Windows 3.1发布。1993:互联网开始商业化。1993:经典游戏《毁灭战士》发布。1993年3月22日:奔腾发布,集成了300多万个晶体管。早期版本的核心频率为60 ~66MHz,每秒执行65438+亿条指令。1993年5月:MPC标准2发布,要求光盘传输速率达到300KB/s,在320 ×240的窗口中每秒可以播放15帧图像。1994年3月7日:英特尔发布90 ~ 100 MHz奔腾处理器。1994:网景1.0浏览器发布。1994:著名即时战略游戏Command &;征服(命令和征服)释放。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了120MHz的奔腾处理器。6月1995 1:英特尔发布133MHz奔腾处理器。1995年8月23日:纯32位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5发布。这个操作系统和之前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完全脱离了MS-DOS,但还是保留了DOS模式来照顾用户的习惯。Windows 95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 165438+10月1:奔腾Pro发布,主频200MHz,每秒4.4亿条指令,集成550万个晶体管。1995 65438+2月:网景发布其JavaScript。1996 65438+10月:网景领航员2.0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1996 65438+10月4日:英特尔发布150 ~ 166 MHz的奔腾处理器,集成了310 ~ 330万个晶体管。1996: Windows 95 OSR2发布,修复了一些bug,扩展了一些功能。1997:Heft Auto、雷神之锤2、银翼杀手等知名游戏软件发布,带动了3D图形加速卡的快速崛起。1997 65438+10月8日:英特尔发布奔腾MMX CPU,处理器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增强。4月1997: 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奔腾II,增加更多指令和缓存。1997年6月2日:英特尔发布233MHz奔腾MMX。1998年2月:英特尔发布333 MHz奔腾II处理器,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速度提升,发热量降低。1998年6月25日:微软发布Windows 98,有人试图肢解微软。微软反驳说这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1999 65438+10月25日:Linux内核2.2.0发布,人们对其寄予厚望。1999年2月22日:AMD发布K6-3 400MHz处理器。6月65438+7月0999:奔腾三发布。起初,时钟频率在450MHz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以上,采用0.25μm工艺制造,支持SSE多媒体指令集,集成了512KB以上的二级缓存。1999 10 10月25日:代号为Coppermine的奔腾III处理器发布。通过0.18微米工艺制造的铜矿芯片的尺寸进一步减小。虽然内部集成了256KB全速片上L2缓存和2800万个晶体管,但其尺寸仅为106 mm2。2000年3月:英特尔发布代号为“Coppermine 128”的新一代赛扬处理器。新赛扬处理器与老款赛扬处理器最显著的区别是采用了与新P ⅲ处理器相同的Coppermine内核和相同的FC-PGA封装方式,支持SSE多媒体扩展指令集。2000年4月27日:AMD宣布正式推出Duron作为其新款廉价处理器的商标,以期在低端向Intel发起更大的冲击。与此同时,面向高端的雷鸟也在次月发布。2000年7月:AMD先于Intel发布了1GHz的Athlon处理器,之后又发布了1.2 GHz的Athlon处理器。2000年7月:英特尔发布并开发了代号为Willamette的奔腾4处理器,具有423或478引脚。它的芯片有一个256KB的L2缓存,外部频率为400MHz。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使用SSE2指令集,集成一个散热器,主频1.4GHz起2006 54 38+0 04年5月14日,AMD发布了笔记本电脑用Athlon 4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前端总线频率为200MHz,二级缓存为256KB,一级缓存为128KB。2001 5月21日,通过发布的C3处理器。处理器采用0.15微米工艺制造(处理器核心只有2mm),包含192KB全速缓存(128KB一级缓存和64KB二级缓存),采用Socket370接口。支持133MHz前端总线频率和3DNow!MMX多媒体指令集。2001年8月5日,威盛宣布旗下兼容DDR和SDRAM内存的P4芯片组P4X266将大批量出货。芯片组的内存带宽达到4GB,是i850的两倍。2001年8月27日,英特尔发布了一款主频高达2GHz的P4处理器。每千片的批发价是56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