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赔偿如何计算,连续商标侵权如何赔偿?

首先,有三种计算补偿的方法。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受到的损失,包括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前款所称侵权人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受的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根据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方式有三种:1,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2.被侵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3.法律赔偿。

法律规定了三种赔偿计算方式,实践中如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赔偿责任时,可以按照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也就是说,被侵权人可以选择适用第一种计算方法还是第二种计算方法。如果两种方法都不能计算,法院可以直接适用第三种方法。

二、第一种计算方法的适用(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计算侵权人从侵权中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复杂的。第一,实践中几乎不可能获得侵权人完整真实的财务记录。第二,侵权人可能没有实际获利。比如一开始发现侵权,商品还没有全部卖出去或者销量很小,不够前期的包装等费用。高等法院的解释进一步简化了问题。解释第十四条:“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按照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与该商品的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商品的单位利润无法确定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广泛,从调查取证的角度来看也相对容易,是首选。

三。第二种计算方法的适用(被侵权方因侵权而遭受的损失)

这条路很不确定。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遭受的损失如何计算?第十五条解释:“《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可以按照侵权行为造成的商品销售额的减少额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额与注册商标商品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很难在实践中应用。不能简单的认为销量下降是侵权造成的。销量下降的原因数不胜数。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末期必然会衰退。如果产品处于全盛时期,销量很可能不会下降,那么这个怎么算呢?单位利润下降的原因也有千百种。有时候,厂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自己降价,那么单位利润必然下降,这与侵权人无关。

在实践中,目前很少看到以这种方式计算的补偿。

四。第三种计算方法的应用(法定赔偿)

第十六条解释:“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遭受的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可以适用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法定赔偿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前两种方法无法计算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赔偿从0到50万元由法官自由裁量,50万元以下由法官说了算。0到50万的范围太大了,但是请放心,法官不是随便说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和后果,商标的声誉,商标许可费用的数额,商标许可的种类、时间和范围以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合理费用。”法官应综合考虑规定的各种因素,其中商标许可相对适用。实践中,有的法院直接按照许可费计算侵权赔偿,按照许可费计算赔偿,赔偿金额很可能在50万元以上。

动词 (verb的缩写)合理的费用

如果仔细理解《商标法》第五十六条,合理的费用只应按照第二种方法计算。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实践中,各个法院的判决也不一致。作为律师,所有商标侵权的案件,无论哪种方式计算侵权赔偿,都喜欢计算合理的费用,往往能得到法官的支持。

你会问什么合理的费用?那些合理的开支是什么?解释第十七条:“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调查、收集侵权证据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在赔偿范围内计算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在实践中,一般包括调查的差旅费、取证的费用和律师费。

第六,连续侵权赔偿的计算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很多。侵权人可能已经侵权多年,但被侵权人很晚才知道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很晚才提起诉讼。那么如何计算侵权赔偿呢?大家更关心的是行动的限制。诉讼时效一般都知道是两年,但是这个两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呢?该问题的解释中也有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超过两年的,提起诉讼时侵权行为仍在继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被告在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内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额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起向前计算两年。”根据解释,两年的起算时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也是不明确的。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要紧,很好理解:直接从起诉之日往前推两年,然后赔偿就没法计算了。

最后总结一下,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作为普通侵权人赔偿金额的粗略计算:

侵权赔偿=侵权产品数量(起诉日前两年以上的除外)×单笔利润+调查取证费用+律师费。

※这个公式不科学,具体计算请律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