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之山景区详情
观之山雄伟险峻。背后是温柔美丽的石门湖。碧水映丹山,阴阳俱绝。是游客读不够的人生仪式。作为观之山的杰作,生命之根与生命之门相距仅1公里。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湖边。阴阳相对,遥唤对应。堪称华华一绝。素有“客家山”、“生命山”之称。新开的九龙湖景区,水面1.200亩,是一个珊瑚状的湖泊,有山有水。湖水清风如玉,淡淡的倒影,山、石、水层次分明,五彩缤纷。四季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神秘诱人。2004年元旦,九龙湖景区全面对外开放,现已成为观之山主要旅游线路之一。还有世界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主体位于连城,这里森林辽阔,奇花异草遍地。华南虎等野生动物徜徉山林,充满原始震撼,被誉为“北方回归沙漠带的绿宝石”和“动植物基因库”。梅花山上的“三江源”、“衫王”、“红豆衫”等景点,奇妙自然,给人以自然神韵的震撼,腹地的涞源洞群,犹如一座美丽神奇的迷宫,难以形容,深不可测。连城文化无价。连城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连城客家话的复杂程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33万人口,有34种方言,有些村子之间无法交流,所以普通话很流行。连城县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远近闻名。民俗众多,如古田游大龙、罗坊游古市、北团游大宗、鲍斯巴隆、新泉烧包等,被誉为“中原古文化活化石”。每一次民俗活动都能找到客家文化的根,体现中原古文化的魅力。连城有文昌阁、云龙桥、永隆桥等独具特色的客家古建筑。有古老的客家书院,如南山书院,秋儿书院和东山草堂。有培田古村,堪称中国客家庄园。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座大殿、21座古庙、6座书院和2座牌坊组成。
“文革”期间,景点被毁。20世纪70年代末,连城县的民间组织发起了一场修复灵芝寺的募捐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县建设厅就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评估。县政府每年组织数万人上山植树造林,发布严禁封山育林、炸石的通告,同时整修景区内外道路。1984年,县政府拨款对后山安通路、仙池等景点线路进行维修凿通,并购置了石门湖游艇。1985年,开发寿星岩,新建长寿亭,增加“人之长寿”等石刻一批,恢复部分景点。请省测绘局绘制景区地形图,编制景区规划,是连城县规划区的组成部分。1990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由省建委实施。规划区:以县人大批准的保护山边界为基础,景区包括观之山、石门湖、朱安寨、奇石寨,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景区整体布局依托县城,县城作为旅游基地。景区内不准修建宾馆、招待所和休养设施。
迎客松到山前,不乘车可直达山麓。爬上楼梯,景点接踵而至。在100多米的缓坡上,有一棵老松直立在土堆上,是迎客松。诗中说:“宋庆高兴地欢迎客人,它很高兴登船。宋涛迎接,何苦鞠躬。”据清乾隆十三年(1748)连城县令许所作《幽官偏山记》云:“每一条裂缝都被松枝所覆盖。短骨有很多种。”自古以来,苍松遍布观之山。由于清末战争、大跃进乱砍滥伐和文化大革命,观之山的松林遭受了斧头的摧残。由于这棵老松树扎根在悬崖上,伐木工人无法从斧头上下来,幸免于难。
迎客松往南几米处,有一座六柱亭,名为舒心亭,游人可在此歇息,领略迎客松的魅力。
苍玉峡穿过迎客松,爬上盘山公路。突然,我看到两边陡峭的岩壁,峡谷口有一块坍塌的巨石。巨石卧于右侧,形成深洞,山涧泉水汩汩而入,珍珠四处飞溅,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山路绕巨石而建,左侧石壁上有马篆书刻的“苍玉峡”二字,描写峡谷中碧珠飞溅,蕴含奇趣。
宋风亭穿越苍玉峡,攀爬300多米,台阶边岩上立有一座四廊四柱的亭子,供游客休息,名曰“宋风亭”。亭柱上镌刻着亭名:“松板色宜人凉,风送浪声入耳”,颇切游客心情。站在亭子里,远看文川九曲,近看螺蛳山,令人想起螺蛳姑娘的故事,在心里唱出一首美丽善良的颂歌。亭侧耸立着一大片松林,山崖陡峭,徐来凉风,涛声阵阵,使人有“凝望风景,耳闻云泉”之感。
半云亭蜿蜒100多米,就是半云亭。该亭为清代罗学霸所建。据《罗氏家谱》记载,“学官,字瑞正,名,与州赐同知。终其一生,他慷慨大方,孜孜不倦。他建桥铺路,一直很勇敢。他在山中、云中建了一座亭子,这是他提倡的。”游人入阁观景,常感“石移云离,风急鸟闲”的闲适之感和“梦落人间”的仙思古亭坐落在三面临深渊的绝壁上。它是一个四环柱廊式的亭子。亭柱对联隐去亭名:“半丹梯仅一箭之遥,云感路山千里。”亭台高踞,云雾缭绕,宛若在云端。上阁前,可领略“枝茎湿路分瑶草,竹签随云玉台”的风雅。
丹蒂詹韵丹蒂与班云阁紧密相连,悬崖上挖有十几道斜道,直竖如梯,十分险要。游客需要爬上墙。因岩石为红色砾砂岩,呈朱红色,故称“但丁”。游人有诗赞叹:“百折丹梯紫,彩云浮月宫深处。穿着裙子唱个歌跳个舞,姿势格外尴尬。”丹梯之上,沿着悬崖开辟了一条小路。路很窄,只够一个人通过,面对着一条很深的小溪,叫做“云栈”。叠旁有一组摩崖石刻,分别是“丹梯”、“云叠”、“绝庐”、“近天”,书法极佳。俯瞰城市,乡村、房屋、河流、道路、建筑、市场如画。
坠珠岩穿越丹梯、云栈,爬上“云门”,曲折到达此岩。滴水岩岩壁陡峭,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为整个景区之最。其中有元代马的《秀莲峰》和《关篇》、《银松录》,以及明清碑刻数十篇。岩石间的山岚、热气腾腾的云朵和夏薇,成了一道奇观。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杉树映衬着迷蒙的晨雾,形成一片“薄雾”,使景区更加柔和、雅致、和谐。连城八景之一的“管青青蓝”指的就是这个。市井人李在《管青青蓝》诗中写道:“万雨后现,更惜冠抵新阳。烟痕淡至峰腰,色远至顶。亭子隐约被半朵云看见,天空被一条线清晰地辨认出来。夕阳的余晖散尽,灿烂的画卷就画不出来了。”滴珠岩顶上的清泉随风飘荡,点点滴滴,像珠子一样挂着。来这里的游客,很多张嘴接受水滴,认为这是一种享受。
在这里看观之山的晚霞也很有意思。清代代理科学家童能龄在《管青山落日颂》中描述:“清福清山,冠盖群峰;晚霞清鲜,美多于朝。因此,依山而低背,依山而倚。精彩到精彩到无数次见面,打磨的迷人。此时芳草飘香,春寒料峭。”日落的景色比仙境更美。
宁碧山房曾经是《五仙书院》里的一个场景。民国初年被烧毁,只剩下废墟,80年代由旅游部门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主持修建“五仙书院”的连城县令秦始王,曾写下《宁碧山房》诗,说:“久而久之,青山已立,云峰立于眼前。窗对崖书坐,路绕回池塘。外面下着雨,袖子凉凉的,谷中春响梦清。一丝道,终有一日长存,我耻于扬名。”
重建的宁碧山房位于观致西北侧的悬崖险处。山房依崖而建,为方形框架式双层高层建筑,有柱、有梁、有窗,雕刻简单,色彩鲜艳。屋顶琉璃瓦青瓦飞檐,古朴壮观。建筑西侧是悬崖崎岖的深渊;北崖石高丘;南坡向下,土丘起伏;楼后山上有小旅馆住房,可供游客住宿;建筑东面有向前延伸的斜崖悬臂,如开放的厅堂,设有茶室和餐饮部,供游客品茶、小吃、宴饮。
爬楼梯,揽胜,凉风徐来,沁人心脾;仰望灵芝和五老峰,巍峨的云表格外壮观。在山房住一夜,看着城市里的灯光,晶莹剔透,平添了许多浪漫。
杨云亭宁碧山楼北高阜有杨云亭。背靠灵芝和峰,面临绝境谷,与李秀珠书院、谢东山草堂鼎足而立。亭子是方柱歇息在山顶的亭子,古朴美观。对联隐去亭名:“仰视圣贤,云护金鸡,映天明”。从亭子正面俯瞰城垛和文川,优雅而轻松。展馆建于1983,由华侨周捐赠。是周的父名。抗战时期,他在家乡创办了“明耻中学”,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