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为什么叫“鲤城”?
叫泉州鲤城真的很合适。在非常漫长的历史中,泉州城只能说是貌不惊人。泉州自秦设立闽中郡以来,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并被划分为不同的郡。即使在唐朝,泉州这个名字也曾属于福州。
隋唐时期,泉州作为港口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在老大哥广州面前还是显得很弱小。历史不如更南边的合浦、徐闻等地。
不过泉州这个“鲤鱼”终于得到了跃龙门的机会。自晋朝南迁以来,中国东南逐渐得到开发,再经过隋唐的稳定发展,成为“今礼从天下,江南居十九。”为产品寻找销路是政治家们的议事日程。
无独有偶,在大陆的另一边,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正在崛起。阿拉伯帝国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不断有船只前往东方购买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买家。他们从中国南海海岸登陆,寻找最有价值的货物,并把它们塞进商船的空肚子里。
中国的大部分港口都被无尽的船队淹没了。中国的商品不在需求,而在哪里交易。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海运公司,泉州作为官方通商口岸的地位正式确立。泉州的崛起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南宋东南角,宋皇族失去大片土地,急需海外贸易税支撑庞大开支。此时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邻近的明州(今浙江宁波)都有成为大商埠的潜力。泉州正眼睁睁地看着刚刚获得的优势溜走。不过好在泉州也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泉位于八闽之南,山势蜿蜒,无雕;港湾曲折,不博洋。——《隆庆赋志》
短短一句话,泉州作为港口的地理位置就穷尽了。泉州位于福建省南部,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没有寒冷的冬天,建港再合适不过。
虽然唐宋时期中国、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造船技术足以应付远洋航行。然而,商人都希望缩短航行距离,以最小化风险和成本,最大化收益。对于这些商家来说,去临安、明州旅游三个月并不划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里一定是广州最适合的地方。事实远不简单。商人们希望港口尽可能往南,南宋政府却希望“钱袋子”尽可能靠近自己。两厢和泉州的折中就是平衡点。
而且唐宋时期,闽琉航线开通并成熟。泉州港可承接西南(东南亚-阿拉伯-非洲-西洋)、东南(台湾省-琉球)、东北(韩国-日本)三条航线。泉州的地理位置无与伦比。
此外,福建的“盘山”对泉州有帮助。
山多田少,大量福建人逃离土地,下海谋生,对所谓“农为商本”嗤之以鼻。泉州人乡土观念强,在老乡的帮助下,下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在封建社会,这群人的反叛,正是泉州崛起的和谐。
此后,泉州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元朝超越广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这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