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地球点的最北边界)。

北回归线又称夏季至日线,是北半球太阳能直接到达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赤道,这是一个重要的纬度,约为北纬23° 26 '(一般估计为23.5)。北回归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北纬23.26° 1°范围内变化。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6届会议上,决定2000年北回归线位置为23° 26 ' 21.448”。

中文名:北回归线mbth:北回归线纬度?:(23° 26′21.448″N)别名:夏季至日线大致纬度:23.5 N(中)半球:北半球的地理意义:它标志着夏季至日日的到来。定义、成因、穿越区域、地理意义、命名原因、地标、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最北端界线。北回归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北纬23° 26 ' 1°范围内变化。在中学课本上,大致定义为23.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世界地图上的北回归线导致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和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这个椭圆形成的平面叫做轨道平面,也叫黄道平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绕着地轴自转。在这个过程中,地轴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而是倾斜的,夹角约为66° 34′。而地轴的倾斜方向在空间保持不变(平移),使赤道面和黄道面不重合(不平行),而是倾斜,夹角为66° 34 '的余角,即23° 26 '。这个夹角叫做黄红交角。与地球表面黄道面大圆相切的纬度是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是北回归线。赤道穿越区的地理位置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每年阳光可以直射的最北纬度(约23° 26′N)。它们位于热带和北温带之间,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据科学家观测,北回归线每年南移约14m。从西到东,经过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在中国穿越的地形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主要地形区。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从120 W自西向东,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家依次为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非洲);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亚洲);美国、墨西哥、巴哈马群岛(北美)。共16个国家和地区。大陆和海洋交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海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它所经过的亚洲气候带有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意义温度带的分界线是每年的夏季至日(6月22日前后),这里可以受到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的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不含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不含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两次接受太阳的热量最多,形成热带地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半球进入夏季的标志。在每年夏季的至日上,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达到最大,太阳的高度可达90°。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白天长,夜晚短。北极圈(包括北极圈)极昼,南半球隆冬,南极圈极夜。此后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南移,始终在北纬23° 26 '和南纬23° 26 '附近的两个纬度圈城市之间循环运动。所以这两个纬度圈分别叫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2000多年前。当太阳直射到这里的夏季至日上时,它在黄道十二宫中处于巨蟹的位置,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所以应该叫北回归线而不是北回归线。由于恒星的运动,它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地标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性建筑。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中国行政区域图云南省西畴县北回归线公园位于西畴县城西出入口,与县城仅一峡谷之隔,海拔1.526m,是中国北回归线海拔最高的标志。主logo叫“归来亭”,形似飞碟,又似亭又似塔。展馆四周有窗户,顶部中间有一个圆形天窗,与展馆内的大厅中心相对应,用于观测夏季至日上直射的阳光。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占地1500平方米,集天文、地理、植物、科普知识、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于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位置(北纬23° 26 '为主轴,截出北回归线500米段,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华北”为间隔,雕塑和主标志营造出生动的空间系列,用科普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讲述从远古到今天文化科技发展的宇宙世界,通过技术手段准确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和变迁,让人们在每年夏天的至日都能在这里“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北回归线穿过墨江县,被称为“北回归线城市”。广西南宁大明山北回归线标志塔广西南宁大明山景区有一座两米左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在大明山老伐木场路边,配有北回归线科普长廊。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是一座正东西向的弧形建筑,跨度18米,高度17.2米。弧心顶部支撑着一个直径为6m的地球仪,球体中间有一个直径为16cm的“窥视孔”,阳光通过它直射在正下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上。标志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指示线。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位于汕头鸡笼山上。高13.6米,由基座、立柱、土模型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一、二层,一、二层,各高1.33米,各有九级台阶。顶楼高0.3米,只有一个台阶。柱子是两个“北”字形的承重水泥支架,高8.6米。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明显是“北”,突出了北回归线的主题。地球模型由直径为5米的空心柱子支撑。球面被用来描绘世界的轮廓。商标是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里面有一根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于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用于检查夏季至日上中午的直射阳光。广东封开北回归线标志位于江口镇蒋斌公园,朝南。标志底座宽12m,内环用混凝土塑造成半球,外环用花岗岩塑造成八卦。混凝土底座上支撑着四根斜柱,支撑着塔身。塔身朝南,与“关闭”位置相对。四根斜柱分别位于荀(东南)、艮(东北)、甘(西北)、坤(西南)四个方位。塔的下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塔的上部用不锈钢焊接。它的四边各飘出两个翅膀,任意位置都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火箭冲天”。塔顶放置一个直径为62.1cm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孔,用于夏季至日中午阳光直射检查。台湾省北回归线纪念碑6月5438+2月65438+2009年5月,台湾省花莲县凤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台湾省* * *有三个北回归线地标,横跨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一个位于西部嘉义县水上乡,另外两个位于东部花莲瑞穗乡、丰滨乡。花莲县凤滨乡的北回归线纪念碑位于东海岸,靠近太平洋。距省道平台11线27公里,隶属花莲县凤滨乡。纪念碑建在环岛公路旁的一块空地上,高约20米。它是一座塔形石碑建筑。碑顶有一个南北与水平相交的圆球,一个圆柱形的标志,上面只标着北回归线,中间有一条窄缝。碑上有北回归线四个大字,碑上刻有“北纬23° 27 ' 4.55438+0”字样。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暖带的分界线,热带位于它的南面。游客经常在这里拍照留念。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油麻浦村三家子山坡上(23 26 ' 28 " 44s,113° 28 ' 56.438+06e),距广州42公里。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南北回归线。塔底的建筑是天坛的风格,由三个台阶组成。第一、二级台阶为方形栏杆,第三级台阶为半球形,共9级台阶,均为花岗岩。塔身就像一枚等待点火的太空火箭。塔顶有一个象征太阳的铜球,由26块直径为120 cm的6 mm厚的铜板制成。标志塔周围有四个侧翼,分别显示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方向。塔身正面镌刻着“北回归线标志塔”七个大字。东、南、西、北共1座牌坊,游人可入。与顶球相对的塔底中央嵌有铜芯。塔身中空,北回归线正从这里穿过。游客站在塔底的铜芯中,抬头从塔中心的一个圆孔和铜球中看到天空。每年夏天至日那天的中午12: 26,当太阳的直射光穿过这里时,人们站在这里看不到影子。标志塔建成后,将从太平划出28亩土地建设北回归线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