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的励志故事。
尊重他人
刘第一次创业做餐厅的时候,改造后发现以前的员工都住在地下室,阴冷潮湿,下雨就漏水,生活条件差。于是他租了两个小院子,把职工宿舍放在地上,给他涨工资。虽然好心没好报,但员工贪污成风,酒店亏损严重,刘仍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有时候,对人尊重的效果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才能看到。当然,为员工做一件好事,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这种想法并不简单,也必然会做得很差。对人的尊重不是完全体现在行动上,而是体现在内心和价值观上,贯穿于一个公司和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2003年非典期间,出现了员工逃离中关村的浪潮。与其他老板不同的是,刘没有采取“要么上班,要么辞职”的政策,而是坚持一个原则,不允许任何员工因为上班而感染非典。刘让所有员工都回家上班,还给他们买了很多香肠和方便面,用员工和老板不见面的方式经营着一家当时还不算小的公司。
如今,JD.COM商城是一家年销售额60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2013年禽流感疫情突然爆发,刘给全体员工发邮件,不仅部署了应对禽流感的具体措施,也表明了员工对此事的态度。他的邮件中有两段这样写道:
有无数的客户和需要我们的人!当然,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对我们经销兄弟构成不可避免的感染,我们宁愿关闭公司也不愿停止经营。
10年前我说过:如果哪个员工去市场上班,染上了非典,那将是我一生的失败。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于是立刻关闭了所有的卷首和柜台,停止营业,让所有同事回家休息,办公室里只有部门经理在值班。幸运的是,我们躲过了非典,与此同时,JD.COM电子商务诞生了。如果当初没有对员工的尊重,就没有今天的成功。
刘的励志理由:不要抱怨,要努力改变自己。
商城创始人刘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爸爸在外面一个工程队工作,月薪12元。他们一年吃不了一两次肉。奶奶难得带他去镇上割肉,还得随身带几斤花生给供销社的人,让人家这一刀下去后多割点肥肉。把脂肪带回家,提炼成油。把它放在罐子里,你可以吃很长时间。
他们村有三种人,一种是村干部,可以经常吃肥肉,一种是老百姓,可以偶尔吃瘦肉,一种是像他们家这样的穷人,只能去河边抓些鱼虾青蛙螃蟹吃。夏天有空的时候,刘就去河边抓鱼,连玩带抓,非常开心。
刘学习很好,班里60个学生只有5个考上初中,不是因为其他孩子都考不上,而是因为只有5个名额,所以要从差不多一样的孩子中选最好的。考上高中就更残酷了。300名儿童中只有两名能够上学。终于,刘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据他自述,这条路是考出来的,每次都堪比高考。他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学校总有六个班,北大一个,人大两个。剩下的没考上的大部分都回去当农民了。
刘小时候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摆脱贫困,让奶奶过上好日子,让常年咳嗽的奶奶有钱买药。考上大学只能说是实现这个梦想的一小步。考上大学后,亲戚朋友都会送些彩礼祝贺。刘强的雇主收了500块钱,但他告诉父母,这辈子再也不会向他们要一分钱了。
大学第一个月,刘就开始做家教,去机房给老师清理电脑,换来免费使用电脑的机会。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只是在电脑上学编程,陆续给别人写了一些程序赚点钱。在65438-0993年的中国,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都很大,但很少有公司提供这种服务,而刘正好赶上了这一波供需失衡的行情。
上了几年大学,他真的没有向家里要钱。大三的时候,光是给人写程序,他大概就赚了几十万,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没有家庭的大力援助和社会关系的支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实现了自立。
刘向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在清华的这段人生经历:不要总是抱怨竞争环境,不要对国家和社会有太多抱怨,先努力改变自己,再去影响身边的人,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同事。不要对环境不满,像个不满的妻子一样整天抱怨。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样影响我,那样影响我,这样会让你过得很痛苦。
刘的励志理由:恪守诚信和规则。
刘从大三就下定决心,将来不当官,要创业。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大学生,靠写程序赚了几十万,已经有了一些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他投资了一家餐馆。
这家餐厅在人大附近,海淀造纸厂旁边。是从前老板手里接过来的,可以直接操作。他接手的时候花了24万,又投入了一部分钱装修,添置了一些设备和桌椅。因为当时还是学生,不能天天去餐厅盯着,所以做了一个流程,希望员工能按照流程来。但他很快发现,由于缺乏监督机制,酒店亏损严重。经过仔细调查,白菜被举报6元一斤,员工中存在大量腐败现象。有半年时间,他每个月投资1万到2万,最后亏得很惨。到毕业的时候,员工的工资还没有着落。
刘在这个餐厅里已经投入了几十万块钱,基本上把这几年编程赚的钱都补上了。于是他向亲戚朋友借了654.38+0.2万,还清了所有员工的工资,跺着脚走了,发誓再也不去那家餐厅了。刘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从学生中的百万富翁,变成了毕业后不得不去公司上班的破产学生。
上班后不久,他辞掉了工作,瞒着家人去中关村租房子,开始了二次创业。刘靠销售一些计算机设备起家,他的生意逐渐集中在空白光盘上。中关村的空白盘价格差距很大,5元到10元,2元到1元。这里的差距在于走私货和正品。很多商家会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走私的低质白盘,然后找个印刷的地方印上商标图案,再高价卖出。然而,刘的公司从来没有销售过这种假冒他人商标的光盘,并且始终坚持其真实性。这种坚持正品的经营理念为刘的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声誉,甚至挽救了刘日后的事业。
刘在中关村的企业发展得很好。直到2003年,年销售额已经达到6000万,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2家。IT行业的苏宁或者国美已经成型。当时他还处于创业阶段。虽然在中关村买了房,但为了省钱,刘睡在公司的地板上,一住就是三年。
在大好形势下,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使刘的公司陷入了困境。北京是空的,街上没有人。如果SARS在四到六个月内不通过,公司就会倒闭。在生意惨淡的情况下,有人问能不能在网上卖产品,这样可以避免和用户接触,避免感染。
他们上了搜狐,新浪,搜狐的论坛,到处发帖,但是效果很差,没有客户。电子商务在中国刚刚出现,大家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指望有人通过留账号来送钱买东西是不现实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了一个叫CDBS的论坛,这是一个专业的光盘评测论坛,聚集了很多爱好者。JD之后。COM的帖子发出去了,刚开始还是没人理会,但是没过多久,在JD.COM发的帖子下面,CDBS创始人发了一个帖子。他说我知道JD.COM多媒体,过去三年我所有的CD都是在他的公司买的。这是中关村唯一不卖假盘的商家。
这篇文章拯救了JD.COM多媒体,并为JD.COM商城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贡献。在CDBS站长的好评下,三位网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汇款购买CD,第二周客户数达到21。就这样,通过口口相传,JD.COM多媒体的网上业务得到了发展。JD.COM商城于2004年6月65438+10月1日正式上线,当年销售额10万。直到2007年,JD.COM商城已经做到了8000万的销售额,没有花一分钱做广告,完全是口碑营销。
很多时候,诚实和规则之类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空洞的。闯红灯过马路已经是过去式了,对朋友许下承诺却不兑现似乎也没什么严重的。但关键时刻,诚信和规则很重要,重要到可以成为改变命运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