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在疫情和懒人经济的催化作用下,预制菜开始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电商平台的必购清单中,还是在楼宇电梯的广告中,消费者都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销量一路走高。京东销售情况显示,2022年1-10月份,其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70%。

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预制菜创业者中,不乏实力雄厚的餐饮企业选手和跨界选手。一边是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全聚德等巨头餐企纷纷加码预制菜业务。

另一边则是其他跨界选手也虎视眈眈而来,据天眼查数据,仅2022年就有十余个知名跨界选手入局预制菜赛道,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趣店创始人罗敏、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陆正耀、瓶装水巨头农夫山泉以及地产企业碧桂园等。

预制菜的“前身”是半成品菜或者料理包,大部分消费者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后来预制菜这个名称开始流行,对它的定义也逐渐清晰化。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预制菜主要包括三大类型,一类是即热型,包括外卖料理包、速食米粉、自嗨锅等;一类是即烹型,例如调理牛排、即烹酸菜鱼、即烹小龙虾等;还有一类则是三级净菜,如已根据菜谱搭配好、洗净切好的蔬菜或肉类,附加所需的料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