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预防?
(1)霜霉病
叶片上的病斑呈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病部有白色或淡紫色霜霉病。病区上方叶片下垂干燥,假茎常向伤侧弯曲,易折断。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与非洋葱作物轮作2-3年。
②第5 ~ 6叶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50%敌敌畏500倍液或1 ~ 2mg/kg环己酰亚胺喷施,7 ~ 10天1次,连用3 ~ 4次。
(2)紫斑病
病变多从叶尖中部开始,几天后可扩散至下部。初期病变很小,略凹陷,黄褐色至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布满褐色至黑色的白粉病,常呈同心环状排列。病斑总会愈合,长成条状大斑,导致叶片枯死。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1)清洁农村,实行轮换2年以上。
(2)加强管理,施足基肥,合理追肥,雨后排水,使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时防治葱蓟马,以免造成伤口。
④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每隔7-10天连续防治3-4次。
(3)生锈
发生于叶片和绿茎,患部初期出现略隆起的褐色疮疱,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后期纵向裂开,周围表皮翻起,释放橙黄色粉末。最后在患部形成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稍隆起的病灶,病灶破裂后释放出深褐色粉末。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选择无病洋葱苗。
②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深埋或焚烧。
③施足肥料,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
④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 ~ 10天1次,连续2 ~ 3次。
(4)黄矮病
受害叶片黄绿色斑驳,或条状黄斑,叶片皱缩不平,叶管变形,叶尖逐渐黄化下垂,新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丛生或萎缩,严重者全株死亡。大多数病害发生在苗期,病后幼苗生长缓慢或停止,不能形成葱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选择健康、无病毒的种苗和抗病品种;洋葱地不应与洋葱幼苗或种子采集地相邻;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勤查田,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掩埋或焚烧;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家具要消毒,否则不能接触健康的植物;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传播途径;在耕作操作中注意不要对洋葱苗造成损伤,以免病毒从伤口侵入。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00倍83抗过敏剂溶液、5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溶液或300倍1抗毒剂溶液。
(5)大葱软腐病
洋葱软腐病会危害洋葱的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第一至第二叶沿叶脉出现水浸软的小斑。随着病斑向叶鞘基部蔓延,叶鞘基部软化腐烂,散发恶臭,外层叶片脱落。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饱满、新鲜、无病害的种子;与非葱蒜作物轮作2年以上;种植前和收割后清理田地,清除田地里的枯枝和病体,焚烧或深埋;培育壮苗,及时播种,防止田间高温;增加施用有机肥和适时追肥,促进植物生长健康,加速伤口愈合,增强抗病能力;加强水管理,雨季轻浇、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定期检查田间病害,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病虫害防治,重视地下害虫前期防控,苗期防控各类咀嚼类口器害虫,减少虫伤。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4000倍,新植霉素4000-5000倍,抗菌401 500-600倍,77%克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50%丁二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6%水分散粒剂800倍。以上药物应交替使用。
③贮藏病的防治:晴天采收,充分晾晒,使伤口干燥变硬,加速愈合;选择健康、无病、无虫、无残疾的大葱进行储存,储存时注意通风,保持低温在0℃左右。
(6)灰色霉菌
发病初期,从大葱叶片顶端向下长出白色斑点,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65438±0 ~ 3mm。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成一片,直至半片或全片叶片卷曲死亡,叶鞘内部组织腐烂。潮湿时,病害长出灰色霉菌层。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饱满、鲜嫩、无病害的种子,与非葱、蒜作物轮作2年以上;彻底清除病株,减少田间细菌来源;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并采用高垄或垄作,合理密植,使其通风良好;加强水分管理,防止淹水,种植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配方施肥,不要过量施用氮肥,避免植株徒然生长,降低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里的病残尸体,然后深挖泥土。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000 ~ 1500倍的50%扑尔敏可湿性粉剂,或2000倍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1000倍的65%万美灵可湿性粉剂,或50%惠美宁可湿性粉剂500倍。以上药物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 ~ 3次。
(7)流行病
致病疫霉叶和花梗。叶片受损时,起初是深绿色的水浸斑,扩大后变成灰斑,围绕在叶片周围,导致叶片往往从患病部位塌陷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害长出稀疏的白霉菌,天气干燥时,白霉菌消失,撕开表皮可见到棉絮状白色菌丝体。病情严重时,病叶腐烂,全株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饱满、新鲜、无病害的种子,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种植时选择壮苗,淘汰病苗、弱苗、残苗;彻底清扫田间,清除病残植物,减少田间细菌来源;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的地块进行种植,并采用高垄或垄作种植,合理密植,使通风良好;加强用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采用配方施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适时中耕除草。
②化学防治:一是播前种子处理,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25%福美双拌种。二、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25%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1500 ~ 2000倍50%速杀粉,或58%霜剂。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每隔7 ~ 10天喷1次,连续喷2 ~ 3次。
(8)白腐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梢受损伤变黄,后期全叶灰白色死亡,最后幼苗枯萎死亡。成株发病时,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然后死亡,植株矮化枯萎,茎基部组织变软,然后干枯腐烂,微凹灰黑色,沿茎基部向上膨大,地下部分变黑腐烂。湿度大时,叶鞘表面或组织上有许多白色霉菌,变成灰黑色,迅速形成大量黑色球形菌核。菌核圆而小,常相互重叠形成菌核块,菌核块厚度有时可达5毫米左右。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或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饱满、新鲜、无病害的种子或无病害的葱苗;与非洋葱和大蒜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排水良好、地形干燥的地块进行种植;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彻底清扫农村,清除病残,减少田间病菌来源;加强田间巡查,及时焚烧或掩埋被连根拔起的植株,并在病株上撒石灰或草木灰进行消毒;要进行配方施肥,不要偏施氮肥,要多施磷钾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②化学防治:除播前用相当于0.3%重量的50%扑尔敏可湿性粉剂拌种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尔敏可湿性粉剂1000 ~ 1500倍液,或68倍液。
(9)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花梗上。叶片受损时,原发病灶近梭形或不规则的灰褐色至褐色,无边缘。后来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上散在小黑点,即病原体的无脐点。病情严重时,上部叶片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将种子留在无病或无病植株上,防止种子带菌;与非洋葱和大蒜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的地块进行种植,种植密度合理,通风良好。种植时选择壮苗,淘汰病苗、残苗、弱苗;实施配方施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加强用水管理,适当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扫田地,经常检查田地情况,及时清除病株。
(2)化控:播种前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3小时,取出,冲洗干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炭疽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以上任何一种药剂均可交替使用,每10天喷洒1次,防治1 ~ 2次。
(10)叶霉
这种疾病危害树叶。发病初期,叶片上有水浸黄化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深绿色斑,略呈凹形。后期,病斑上长出一层浓密的黑色平绒层。当病情严重时,叶子会干枯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①农业防治: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势高燥的地块进行种植;种植时选择壮苗,淘汰病残苗和弱苗;合理密植,保持株间良好的通风和透光;加强用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配方施肥可以防止植物白长,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定期实地检查,及时清除病株;收割后彻底清洁田地,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0%多硫悬浮剂500倍、50%混硫悬浮剂5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以上药剂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隔7 ~ 10天喷1次,连续喷2 ~ 3次。
(11)黑点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植株受害时,初生白斑被水浸泡,随着病情发展,变成灰色或淡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略凹陷。后期病变增大,周围有黄色晕圈,有暗或深灰色霉菌呈同心圆状排列。病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或在叶片或花梗周围扩展一周,使叶片或花梗折断或整叶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要点: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选择饱满、新鲜、无病虫害的种子;与非洋葱和大蒜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合理密植,使植物通风通透;实施配方施肥,防止植物早衰,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定期实地检查,及时清除病株;收获后,地里的病残尸体被全部运走,集中掩埋或焚烧。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00倍50%扑尔敏可湿性粉剂、500倍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选择上述药剂中的一种交替使用,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 ~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