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街》中矮子山的更名史

2009年6月29日,武汉晨报发表文章《蔡甸矮街,尴尬的名字能改吗?A06版“每日热点”栏目,并在随后几天进行了跟踪报道,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汇总报更名原因:1,不利于当地招商引资;2、不利于当地青年男女找对象;3.不利于当地人的对外交流。顾名思义,矮子是指身材矮小的病人,有贬义嫌疑。实在是不合适。作者原籍恒隆,属侏儒山,早在十年前就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改名,提出改为“侏儒山”或“儒山”。信自然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作为老汉阳县的朋友,他能理解矮子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外县的朋友,他很容易被弄糊涂。有一次,一个外地的朋友问我老家在哪里,回答矮子。朋友立马惊呼:你也不矮——我觉得尴尬,感同身受。其实侏儒有很多机会改名。改革开放前,他错过了三次新时期改名的好机会。虽然他今天错过了改名的机会,但能亡羊补牢也是一件幸事。要了解更名的必要性,首先要了解侏儒山区的行政区划变化。

清代矮山地区隶属于汉阳县湘阴乡,大致隶属于湘阴二里和湘阴李三。“乡音”这个词可能是“乡音”的错误。香河现在是汉江,水的阴是南。矮山、永安、索河、张湾,古称湘阴,皆因在汉水之南。民国初年,实行区制。矮子山、小寺地区、永安地区、索河狮山地区都在同一个区,按数字排列,因时而变。打电话给四区花了很长时间。抗战胜利后,实行新乡体制,四区改名矮乡。这个时候省略矮山的“山”字,不是建国以后,只是跟着故事走。建国之初,仍称第四区,汉阳县。1952土改复查时,第四区有东山、铁路、武功、劳动、薛山、金鸡、闸房、鹤峰、白土、金土、老隆、横北、横南等矮镇、小城镇。1956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汉阳县撤区,成立五个指导小组代行区职能。矮山属于永安督导团。1957年,县里把指导组改成了区,每个区都以地名命名,不是数字,而是矮化区。1958年9月,放弃乡镇制,实行人民公社制,均以革命名称命名。侏儒区改名为幸福公社,由永安、侏儒、狮山、小寺、呈贡五个行政区组成。同年65438+年2月,公社以历史名称更名,快乐公社更名为侏儒公社。1960年恢复区制,改名矮人区。鹤峰、恒隆、武功、狮山、呈贡、小寺、永安、旧镇、季翔、新民有矮镇(下辖镇)和10小公社。5月,1961,从矮化区划出永安、旧镇、季翔、新民四个公社,另设永安区。从此,永安地区不再进入矮山领地。1975年2月,区合并,改大公社制。原来的小公社改成了管理区,侏儒区改成了侏儒公社。原本归侏儒区管辖的Si的成功和消失被搁置,成功公社和消失公社被搁置。狮山也从侏儒区划出,成为Soho公社下的管理区。1976年3月,小四公社撤销,并入侏儒公社。1981年4月,小四公社被恢复,从此小四地区不再进入矮山境内。1984后恢复乡镇体制,原侏儒公社撤至1镇和侏儒镇、恒隆乡、武功乡2个乡,其中恒隆乡由恒隆、白土、鹤峰3个行政区组成。呈贡公社迁至呈贡乡,同时为了开发矮化地区的河漫滩,新成立了红贝乡。8月,1992,恒隆乡、武功乡、矮子镇合并,组成新的矮子镇,失去了第一次更名的好机会。1992年9月,撤销汉阳县,设立蔡甸区。2000年6月,撤销矮子镇,成立矮子街道办事处。这时候,第二次改名的好机会就失去了。

2001,呈贡乡撤销,并入矮子街道办。同时,撤销红贝乡,所辖各村由新成立的红贝农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但纳入矮街行政序列。这时候我失去了第三次改名的好机会。

行政区划更名繁琐复杂。如果一开始就抓住机会,借着行政区划的东风重新命名,会事半功倍。大多数人对改名没有异议,但对改名的意见很多,至少有七种意见。试分析如下七种意见:

朱儒街1,将去掉“侏罗纪”二字。据说何祚庥先生(原籍索河)持这种意见。表示符合当地文化背景,改动不大,既用还原法,又用改字法。但“诸儒”二字实在无法理解,无法保持本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贯性。

2、珠玉街,这个名字太俗了,虽然借用了谐音,但是有点莫名其妙。珍珠玉不产于矮山区,历史上从未接触过珍珠玉。虽然产砂岩,但把砂岩比作珍珠玉有点浪漫。

3.呈贡街,名字是合并前呈贡乡的名字,但“呈贡”二字太有时代烙印,是那个激进时代的产物。没有文化背景,最不可取。就像大跃进时侏儒公社改名为“幸福公社”一样,即使在那个时代,也是经过整顿,恢复了原名。另外,成功区只是矮化区的一部分,用这个名字很容易概括。

4,巨人街,不用说,这个名字很俗,没有小矮人,有巨人,走逆向思维,有纠错之嫌。估计没几个人赞同,抱着这个意见,而且是开玩笑。

5.榨坊街,建议这个出名的人为矮山的香油造势,香油只是矮山的特产之一,不是经济支柱。更何况矮山油厂在申请商标的时候,并不想用这个名字。另外,闸房村属于矮子街道管辖的一个村,用村名代替乡名显然不妥。

6.乳山街,比以上五大名都好,有书香,真正符合当地的文化底蕴。记得侏儒山周氏在编家谱时自称“乳山周氏”,以避免“侏儒”带来的尴尬,可见前人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名字脱离了原来的名字,不具备稳定性。

7.矮山街,也就是恢复本名,我支持这个意见。恢复“矮山”原名有几个原因:一是矮山名称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民国数百年,充分代表了历史文化传承,保持了地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60多年前,李先念领导的新五师发起的矮子山战役在当地打响。说实话,五师没打赢几场大仗,这是五师唯一引以为豪的大仗,可以和新四军黄桥战役、八路军平型关战役相提并论。当地有很多战斗遗迹,将来还会建纪念碑。如果用这个名字,可以相得益彰;第三,矮山虽然还有矮的意思,但对人不对,山矮,不妨碍人。古人云,山不在高,而在于灵。郁秀生于斯已有一千年,百年数字增气象。山的名字虽然笨拙,却收获了一份宝藏。第四,矮山原名的恢复,只是矮山香油、矮山石灰、矮山蔬果等名优产品,有了发展势头;第五,只加了一个“山”字,改动极小,书写和说话无障碍。更名后,各种证书牌匾不用马上换,按自然变化换就行了。

如果政府能够顺应民意,及时将矮街改名为矮山街,这将是矮山历史上的一个新亮点,一个新的转折点。

我已经说了很久了。让我用张先生写的一副对联来结束这篇文章,他是汉阳人,著名的建筑师,红学大师,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史学家。

浩浩荡荡聚硕果累累,汉室分云梦。

葱笼添气象,矮子胜今日太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