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65 438+00有哪些品牌危机管理的案例?好心人帮我背?
品牌名称、品牌危机导火线、品牌危机声明、品牌管理漏洞备注
1.芝华士涉嫌消费欺诈65438+10月20日,《国际金融报》披露,以12陈酿为卖点的国外知名葡萄酒品牌芝华士,多为2年、4年等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勾兑而成,接近300元的芝华士成本仅为25元人民币。面对质疑,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一份“声明”被拿出来证明芝华士的清白,但这份没有任何签名和印章的“声明”随即被发现,它只是解释了英国政府和欧盟对威士忌酿造的严格规定,并不能保证芝华士的清白。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些勾兑酒是不是企业自己生产的。如果是,那么用不相干的言论来澄清自己就是捂耳朵抹黑自己品牌的行为;但如果这些勾兑酒是其他制假者生产的,这是否暴露出企业在质量管理和外部品牌维护上没有做好监管?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如何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品牌?其实品牌管理自然包括品牌的市场维护,市场维护自然有两层含义,即既积极维护这个产品,又防止他人侵犯自己的品牌。
2.江铃缺乏针对该事件的应急计划。10月初,江铃宝典宣布因机械故障和零配件准备不足退出达喀尔拉力赛。此时刚刚开始的拉力赛还没有进入艰苦卓绝的非洲赛,电视上关于江铃车队达喀尔之旅的广告还在正常播放。显然,无论是多大的车队,多大的车手,任何一个参赛品牌,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计划,都是非常危险的。品牌维护应该随时随地进行。当初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塑造高端品牌的形象。但由于准备不足,随意退出比赛,其品牌的广告也没有停止,向消费者传播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在品牌维护过程中,没有为品牌推广制定相应的退出渠道。
3.富士涉嫌走私受贿。65438+10月初,富士涉嫌走私的“旧闻”再次被媒体曝光:广西巨星,作为富士在中国的代理商,富士胶片在富士的支持下,将日本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内市场,进口过程中存在大量偷税漏税行为。祸不单行。6月65438+10月65438+4月,一家与富士施乐发生纠纷的企业向媒体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记录了2005年司法仲裁期间,富士施乐的法律顾问和代理律师违规接触天津仲裁委仲裁员,涉嫌司法贿赂。法律意识对于企业品牌的维护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有主动和被动的违法行为。前者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品牌战略管理思维,为了短期利益偷税漏税会损害其长期利益;后者的问题是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了解。
4.海南航空拒绝搭载一名残疾女孩。2月,海航发起了针对右脚受伤女孩小青的行动。相关人员带着2000元慰问金和4本励志书籍来到医院看望因治疗时间延误被迫截肢的小青,并首次就此事公开表态。HNA认为,小青当时是“担架病人”,受机型、安全、乘客规定等限制无法携带,HNA无责任。受害者的律师表示,陪同现场的医生明确表示,女孩根本不能使用担架,机组人员也没有向公司要求安排,而是断然扼杀了女孩保住右腿的希望。服务公司的服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但HNA拒载残疾女孩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极大讽刺!服务品牌是服务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提升企业品牌的最佳途径。但是,HNA并没有意识到服务品牌的重要性,或者说即使在随后的报道中采取了一点安全行为,也已经来不及弥补了!HNA的行为违反了服务业的教条。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垄断和产权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所宣称的服务品牌管理也存在重大漏洞。
5.大年初四(2月1日),数百名持票游客被香港迪士尼乐园以游客人数已超过乐园最大容量为由拒之门外,失望愤怒直至情绪失控的游客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有人甚至徒手越过铁门进入乐园。相关新闻和图片被多家媒体广泛传播。当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亲自致电公园高层,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然而,第二天,迪士尼仍然显得很混乱,不肯走开。随后三天,香港迪士尼乐园副总裁安智明连续召开三场记者会致歉。迪士尼拒绝顾客的行为使其世界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对其品牌的维护造成极大障碍,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凸显了品牌管理的巨大漏洞。为什么游客数量超过游乐园最大承载量而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品牌管理上,企业在旺季和淡季应该有不同的措施,也就是说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顾客永远是上帝。如果有更多的顾客,迪士尼应该有相应的应急计划,以避免损害品牌。
6.春节刚过,力帆集团就开始全力反驳节前曝光的关于“侧翻”事件的谣言,并向媒体出具了当时交管部门的事故报告和医院诊断报告,证明新车检测中的侧翻是驾驶不当所致;另外,试驾者拿到驾照不到一年(试驾者要求3-5年以上的专职驾驶经历)。力帆表示,新车出色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驾驶员在翻车后只是轻微擦伤。同期网上文章迅速传播,称翻车事故导致车辆被碾成“柿子”,并辅以几张图片。首先,在中国的国情下,力帆很可能做出任何他们想要的质量报告和事故、医院诊断报告。但我们的看法是,如果提供的信息属实,那么其品牌管理存在漏洞,人员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怎么可能选择驾照不到一年的试驾者?如果报告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也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在事发后找借口掩盖事实。
7.麦当劳食品安全问题不断。2月初,面对先进的检测手段,麦当劳被迫承认其薯条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此前公布的数据高出30%,但其中国公司声称薯条是用不会产生该物质的橄榄油烹制的;第二天,因为一家公关公司匆忙中的翻译错误,橄榄油被更正为棕榈油,但有专家指出,棕榈油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随后,麦当劳在美国承认薯条中含有小麦、乳制品等潜在过敏源,而其中国公司则再次辩称国内薯条与美国不同,不存在过敏源。为什么麦当劳在中国多次被投诉食品安全,但安全问题不断?为什么每次都有合理的借口?质量问题是企业品牌维护最基本的因素,再好的企业也会在一次次的“曝光”和“防守”中退化!麦当劳的问题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展现,其品牌管理部门缺乏“对消费者负责”和“转危为安”的管理机制。
8.索尼现在是“问题彩电”。2月,索尼中国网站宣布其5款高端彩电存在软件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关机或待机状态下无法开机。拔下电源插头,20秒后再插上即可暂时解决。索尼将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上门软件升级服务。此次事件涉及的产品数量为1.7万台。舆论普遍认为,索尼应该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公布,而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上。索尼也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世界品牌。技术问题是品牌质量管理的漏洞,可以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采取相应的赔偿措施。这至少可以让消费者意识到,企业有承担产品责任的勇气,可以转危为安。但正是由于其品牌管理部门的短视行为,仅在企业网站上的一点点报道,就让消费者对其企业责任产生怀疑,进一步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9.欧典捏造品牌外国血统。今年央视的《3?在“15”晚会上,发现自称“1903成立于德国”的欧典是一家正宗的北京公司,其所谓的德国总部和欧洲R&D中心根本不存在。这家成立才几年的公司,凭借精美的包装和虚假的宣传,摇身一变成为“百年欧洲经典”。3月16日,欧典地板发布公开声明,在向消费者道歉的同时拒绝承认存在欺诈行为。只是搪塞说是宣传失误,表示自己的商标已经在多个国家注册,部分产品确实是德国进口的。这是典型的品牌“偷梁换柱”的卑劣行为,其真实行为是误导消费者,制造虚假宣传。这反映出他在企业广告中没有认真遵守禁止法,这是品牌策划过程中严重的管理漏洞。千万不要天真的认为消费者是傻子。只有真诚对待消费者,才有真正的市场。
10.雅格诗丹等对穿着健康有害。3月2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批存在质量问题、危害健康的服装品牌,其中包括杜邦、雅格诗丹、BOSS等国际知名品牌。其中雅格诗丹男裤的白布在摩擦时会严重变色,而其他品牌的服装也存在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专家指出,这类不合格产品会破坏人体的平衡机制,引起刺激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细菌感染。更令人惊讶的是,59.5%的国际名牌服装产品未能通过浙江省工商部门组织的质量专项抽查。类似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些企业品牌在国际上实行不同的国家歧视,在国外质量不会有问题,但到了中国就会在质量上漏洞百出,这是严重的品牌推广管理漏洞。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中国消费者敲响警钟:国外品牌不是真正的好品牌!这些所谓的国际品牌也遭遇了严重的品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