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煤集团的企业成长

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到现在拥有3000多名员工,产品主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自营出口创汇10.23万美元,纳税10.47万元。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现在瞄准国内市场,搭建网购平台,是福建泉州顺美集团公司。有人说顺美的发展是德化陶瓷企业发展的缩影。事实上,对于积极寻求创新和变革的陶瓷企业来说,顺美的模式确实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走进顺煤集团大楼,你会看到“顺天任莹,美丽自然”的招牌。在生产车间里,可爱的西方工业瓷器令人眼花缭乱,那些带有中国元素的瓷器显示了顺美人对开拓国内市场的信心。顺煤集团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内涵。德化顺煤集团是最早“走出去”、与国际市场“零距离”的企业之一。2002年,中国独资的顺美(德国)公司成立,直接在德国设立R&D基地和营销窗口。同时,R&D和销售人员都与欧洲的高水平同行竞争和合作。因此,顺美品牌的陶瓷产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占据了欧洲10%的市场。

据顺美集团办公室主任徐海燕介绍,“订单经济”改变了德化陶瓷的发展格局,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订单经济”的缺陷也暴露出来。由于终端销售市场被外国人控制,产品依赖来样加工,企业生产自由度不高。如今海外公司的建立,让顺美有了从事海外贸易的机会,也让德化陶瓷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终端市场。所以德化陶瓷要想有大的突破,跨国经营也应该是可以考虑的途径。

如今,“德化陶瓷”已获得证明商标,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审查。近年来,在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陶瓷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在国外设立R&D中心或工厂,在国外设立陶瓷品牌专卖店,实现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实现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推动陶瓷产业走向世界。然而,提高R&D水平和技术优势,突破现金流的约束,也是包括顺美在内的福建陶瓷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一道门槛。一直专注于出口的顺煤集团从去年开始瞄准国内市场。美因茨德化县首家网上专业陶瓷购物平台正式开通,德化外向型陶瓷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因斯作为泉州顺美集团公司旗下新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旨在汇集精品陶瓷艺术与西方文化礼品,实现网络与实体的完美结合,打造仓储网购平台。美因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鹏程表示,由于出口退税等因素的影响,降低管理和营销成本,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之所以回归国内市场,也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大企业,国内市场一定不能忽视。”

据了解,网络营销是顺煤集团走国内市场的主要方式。对于这种营销模式的转变,郑先生表示,这种营销模式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其最大的优势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减少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无疑是一种简单无风险的购物方式。据了解,美因茨在北京启动试点,计划年内在北京设立三家加盟店,在全国设立十家加盟店。

郑先生说,进军国内市场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但前三年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很大,你可能会付出很多,却看不到结果。”但他对这种新兴模式的前景充满信心。在很多西方工业瓷器出口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顺美集团似乎也不用太担心。导演徐海燕透露了秘密:多样化。据了解,顺美集团目前拥有陶瓷工艺品厂、蜡制品厂、树脂厂、纸箱厂、彩印厂、塑料厂、厦门分公司等8家控股成员,基本形成了集投融资、运营为一体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给顺美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得益于一个成功的文化,它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大集团战略、股份制、资本行动、全球市场,将顺美人引入了21世纪的创业天堂,“以人为本,美丽自然”的企业文化正在顺美人集团形成和发展。“只有技术,但缺乏管理经验是不够的。不断培养和挖掘优秀人才,从基层流水线做起,做大量的人才储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徐海燕说。据调查分析,目前企业走出去存在盲目投资、水土不服、国际化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欧洲打响品牌的泉州顺美集团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占领了欧洲同类产品10%的市场份额。其成功的秘诀是聘请五位欧洲工艺美术师为其量身定制产品,以打入欧洲市场。现在虽然回归本土市场,再次创新商业模式,走网络营销之路很难,但是我们看到了它的良好前景。如果说有哪个成功的企业是靠智慧成长起来的,那么顺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