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形象和含义是如何演变的?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六千年前的中国龙文化,揭示了中国人生殖崇拜、中国人新生生命崇拜、中国人生命创造力崇拜的历史。从“龙”、“卫龙”到“龙”的演变历史表明,具有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生生不息,永远和谐,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跨越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真正的龙帝”,皇帝的座位被称为“龙椅”,宫殿里到处装饰着龙的形象。用“龙”字做名字也很常见。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还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起于山海关以东、渤海之滨的“老龙头”。民间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有一个关于“叶公爱龙”的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的家里到处都用龙来装饰。即使真龙听说了这件事,他还是去拜访了叶公。当叶公看到真龙时,他吓得魂不附体,四处逃窜。原来叶公的好龙是假的(他就是喜欢假龙)。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水)水龙头”。在中国各地的寺庙里,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龙凤呈祥”是美好的祝福。《龙凤舞》是赞美中国文化的瑰宝——野草在书法上的艺术美。“龙虎跃”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交通”是一派市场繁荣的景象。《易经》中有“不用隐龙”、“见龙于田”、“飞龙于天”、“康龙有悔”等不同的意象,是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变中的不同特征。在这里,龙是所有自然和社会事物进化的代名词。中国极地科考船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芯片被命名为“龙芯”。
中国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在世界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特别是在春节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舞龙”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庆祝节目。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中国龙文化已经开始影响世界。
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内涵及意义
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崇拜龙,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龙”揭开了这个谜。
红山文化出土的“龙”被考古学家命名为“玉猪龙”。因为它的头部形象好像是猪头,而身体是“C”字形,头尾几乎连在一起。“有些学者认为,猪是龙的早期形象。在古代中国,人们用猪作为祭品,祈求农业丰收。后来,猪被神话为龙,龙演变为中国的象征和皇帝的化身。玉猪龙是早期龙的形象之一,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也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北方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红山文化玉猪龙的造型似乎有着头部由大到小,身体由粗到细,头尾之间由连接到缝隙逐渐增大的演变规律。
如果看人类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人类新生胚胎,就可以看到所有脊椎动物(鱼、蝾螈、龟、鸡、猪、猴、兔、人)的胚胎进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早期胚胎发育的形状,我们知道这些动物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胚胎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一模一样的,它们的身体都是“C”字形的——龙形的。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证据之一。
再来看精子追卵子,摇尾巴的精子不完全是一条玉龙吗?而且玉龙在某种意义上也有男性生殖器的影子。因此,在中国的龙文化中,龙也被表现为雄性和英雄。如果再看红山文化中的“玉龙”,一对男性生殖器(两半)托起一条玉龙,形象地表达了玉龙“生命本质”的意境。
显然,中国龙文化的本质是表达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的普遍现象。例如,有一个民族的生殖崇拜,一个女人举着一个婴儿大小的男性阴茎。再比如,一个民族把猪当成自己的祖先;另一个民族视狗为祖先;还有一个民族,视青蛙为祖先;其他民族视葫芦为祖先,等等。而所有这些动植物图腾崇拜,其含义都是一样的:表示“多子多福”,即这些动植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多子),从而表达了对民族繁荣昌盛的期待。红山文化出土的另一幅“龙凤图腾”,生动地展现了中华龙文化的生殖崇拜。
如果我们再来看红山文化中中峰的玉雕,也是C形,对我们的震撼不亚于C形龙。首先,中国文化中的凤凰一般可以表示女性,而“C”字形的凤凰则表示“新生女性”。这再次证明龙凤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生殖崇拜的创造。因为龙(包括“C”凤凰文化)也有“原始生命”的意思,所以中国龙文化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对原始生命的崇拜,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对能改造一切的原始生命的崇拜。
显然,中国的彝族文化是生殖文明和生命文明的另一种表现。可以说,中国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中国彝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
前面介绍的不同的“玉龙”表达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文化认知的差异。除了玉龙(图3)长得像猪头,其他都不像或者都不是。玉龙(图1)具有蛋壳里鸡的基本气质——圆圆的眼睛和明显的鸡冠,某种意义上也像猴子;玉龙(图二)是一匹奔腾的马,表现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对马的热爱和崇拜的感情。这应该也是“龙马”和“龙马精神”的来源。《李周下关任熙》说:“马是八尺以上的龙。”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白马龙”就是小白龙的化身,明显表达了“一马为龙”的意境。而大汶口龙则有羊或鹿的头像,表现了古代安徽中华民族先民对有角动物羊或鹿的感情和崇拜。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龙头形象非常接近。
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的“龙头”的脸和鳄鱼的脸很像(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的脸,比如河马,和鳄鱼、龙都很像);而且四个“龙爪”也很像鳄鱼的四个爪子。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的躯干与蟒蛇或蛇的躯干非常相似。这条蛇看起来像精子。《左传·相公二十八年》说:“蛇乘龙。”意思是把蛇变成龙。十二生肖之一的“蛇”,又名“小龙”,幼时(无鳞无爪)可以理解为“龙”——即“C”字形的龙。另外,传说中的伏羲是“人面蛇身”(其实应该是人面龙身,蛇是玉雕龙这种新生动物生命形式形象的进化结果。春秋时期出土的伏羲女娲造像与汉代伏羲女娲造像有很大不同,表现了华夏先民对龙——生命的初级形象的崇拜。在中医里,蚯蚓被称为“蚯蚓”,这是对龙所表达的“连绵起伏”之意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生肖文化。十二生肖的传统顺序是鼠、丑牛、银虎、猫兔、陈龙、四鼠、五马、未央、神猴、友谊、孝和海珠。如果让龙带头,还有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虎、兔。生肖中除了龙之外还有11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我们熟知的。只有龙没有现实的比较。现在我们可以完全清楚了。首先,龙是所有动物的早期胚胎,所有动物都是由龙进化而来的。那么龙就是所有动物的融合,至少包括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一是蛇(包括鳄鱼)、马、羊的化身;然后包括鸡(或者猴子)和猪。所以,龙所表达的是“命叫变”的形象;龙表达的是生命自然融合的形象;龙也为不同文化和年龄的人表达了社会凝聚力(天干地支合为一个60年的周期)(由十二种不同属性的动物代表)。
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跌宕起伏,生生不息,永远和谐。成为世界上唯一跨越人类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从六千年前的龙的形状到现在,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关于中国龙文化的演变有很多理论,但一般认为现在人们所认识的龙是古代各种演变融合的结果。中国龙文化大致经历了萌芽、孕育、成熟、发展、鼎盛五个阶段。早期的龙文化主要发生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时代,这些我们已经介绍的比较多了。“在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 ~ 5世纪),青铜礼器上就出现了龙纹和螺旋纹,但龙纹的位置并不重要。战国秦汉时期,龙纹改变了以往的变异和多样化,出现了后世常见的千篇一律、公式化的造型,并随着儒道思想的盛行而走向成熟。从三国到宋元时期(公元220 ~ 1368),龙的形象经历了从简单到精致、从僵硬到生动、从无爪到有爪鳞、从单龙到群龙、从寓意故事到纯粹装饰的演变发展。到了明清时期(1368 ~ 1911),龙纹成为皇权的象征和标志并达到顶峰,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其实所谓的“全盛时期”始于明朝,也是中国封建文明从全盛时期(高潮在郑和七下西洋整合世界< 1405 ~ 1433 >)逆转而走向衰落的时代。这是否可以说,中国的龙文化已经在辛亥革命后的“皇家文化层面”出现了“衰老”,随着清朝的消失,“皇家龙文化”也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而终结。到了现代,中国龙文化主要变成了一种民俗的表达,变成了一种普通人幸福的表达。尤其是青年男女结婚时,往往有龙凤图案作为婚礼的主要场景装饰——龙代表男人,凤代表女人,表达了中华民族生殖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中国龙文化表现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深深的认知感受。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在几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无论你在海外定居了多少代,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你永远把祖国深深地埋在心底。近代以来,海外华人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6000年前濮阳出土的蚌壳塑兽,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的义龙”,但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墓主人是部落首领应该没有问题,和他陪葬的两个动物模型,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应该是“山大王”——老虎,另一个是“水中霸王”——鳄鱼(这个问题其他学者也论证过),头朝下,中间守护着“人王”。中国文化中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入龙”“龙盘虎”等成语应该是这种文化的延续。因此,这里的龙应该是一种“卫龙”——保卫之龙,或者“卫龙”——威武之龙。而红山玉龙堪称“生命之龙”——繁衍之龙。生命之龙与威武之龙融合后的龙可以称为“龙”,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称皇帝为“真龙天子”的开始。称皇帝为“真龙天子”,称皇后为“凤冠长衫”,应该是中国文化中生殖文化的最高表现。龙的雄伟造型体现了皇室的至高无上和神圣,龙也成为了皇室唯一的象征。龙的形态是由具体的生命和动物形态所包含的各种思想融合升华而成,其内涵仍然是中华民族生殖文化的最高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发展(当时应该是指王权)。所以在现实的自然界中,是不可能找到相应的生物的。但是,简单地用现在的龙的形象来论证历史上的龙是什么动物,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龙文化将走向世界。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伟大文明。而华夏文明的两大源头——龙文化和彝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万古长青的根本原因。中国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中国彝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谓“命谓易”,是中国龙文化与中国易文化——两面一体的手掌的生动表达。红山龙作为中国龙文化的源头,小巧可爱,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伟大创造力;中国龙的金色蛇舞是中华文明辉煌发展的象征,表达了“长寿”的含义。显然,中国龙文化是人们对好运、和谐和如意的希望。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被中国人春节的热闹景象所感染。中国的生肖文化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人们也愿意品尝自己对中国生肖的感受。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重新崛起的必然,也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品带来了新的商机。本文所揭示的中国龙文化的生命创意和吉祥意境,必将使龙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喜爱。随着中国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将拥有一件带有龙商标和龙图案的日用品和龙形艺术品,作为他们未来生活的祝福。龙文化必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
因为龙和西龙不仅形式上不同,本质上也不同(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专家论证和建议);由于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简单地修改历史的形象传承是不合适的。然而,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龙,我们可以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一些标准的样品龙。
千百年来,蕴含着幸福、和谐、繁荣寓意的中国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历史盛衰的神圣象征。我们需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龙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演变,以增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重新走上世界发展的前列。而且,全世界人民都需要了解和认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沿革,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知中国的必要文化交流,也是实现“中国21世纪”的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工作。让全世界人民尊重和热爱中国龙文化,从而成为21世纪人类和谐发展的积极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