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馒头的创始人——宋

小馒头成就大事业——大学生宋的创业故事

27岁的宋一脸黝黑,穿着一件灰色t恤,坐在记者面前,人们很难把他和一家注册资本1万元、员工40多人、门店5家、加工厂1万平方米的食品公司老板联系在一起。他创业所依靠的“法宝”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馒头。

从大学开始精心准备创业。

新颖醒目的店面招数,红绿相间的遮光布,干净整洁的食品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馒头,穿着盛装的服务员正忙着招呼顾客。在战旗东路和双清南路的交叉口,有一家独具特色的馒头店——关公馒头。

“这是我们新开的加盟店之一,也是公馆馒头的第五家店。”在战旗东路店,记者见到了宋,一张黝黑的脸,一件灰色的t恤。坐在记者面前的是27岁的宋。人们很难把他和一个注册资金1万元,员工40多人,门店5家,加工厂房1万平方米的食品公司老板联系在一起。

在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宋的体会是,好高骛远不要太认可自己。“馒头、包子、花卷、蛋糕是普通人最常见的早餐。菜市场和小街上都有卖。做这些生意的大多是下岗工人或者农民工。他们只是把它作为谋生的小生意。但我不这么认为。馒头和包子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很多人每天必消费的东西。市场容量很大。做得好的话,可以做品牌,做规模,小笼包可以做大生意。”正是通过这种异于常人的逆向思维,宋发现了商机。

西华大学广告专业的宋程鹏(音译)自2005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寻找创业项目。“我当时没想好该怎么办。大三的时候卖过药,养过狗,还‘倒卖’过女士内衣。"宋程鹏并不羞于谈论自己的经历. "因为是学广告设计的,所以对店面设计也很有讲究,在内衣款式选择上也有独到的眼光。"

内衣已经卖了一年了。因为口碑好,宋的内衣店生意一直不错,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20万元。但毕业后,他放弃了这种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好的方式。“我当时的想法是,贸易不是我的强项。不管是做药品代理,还是做养狗场,还是做内衣店,我一开始都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职业。我当时只是想找个机会锻炼一下,因为创业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我花了两年时间在商业领域打磨自己,也花了两年时间寻找商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后我的目标锁定了一个小笼包。说起之前做过的很多生意,宋认为只是在为自己创业做准备。

惊喜小馒头做大文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宋花了两年时间准备和选择创业项目,但非常偶然的是,他最终选择了“馒头”创业。

“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我当时很迷茫,就想到国外去看看,看看国外有没有更好的项目可以在国内开发。”为了准备出国,宋参加了四川大学和北方大学联盟合办的出国留学预科班。然而,上了几节课后,他决定不出国了,因为宋在和班上的外教聊天时发现,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食物非常着迷,尤其是像馒头和包子这样的中国糕点。不过外地人也说成都的馒头店大多形象不太好,感觉很卫生。他们非常惊讶。为什么没有一家形象漂亮干净的品牌馒头店?“做品牌馒头连锁店真的是个好主意。”宋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创业项目,不需要再出国了。

“现在生意真的很难做。你能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别人想不到也不关心的项目,你就成功了一半。”宋告诉记者,“汕头”的产业很低端,没有标杆企业,这正好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他给自己的馒头店起了个名字:关公馒头,并注册了商标。

“之所以取名‘关公馒头’,是为了和其他普通馒头有所区别,彰显其档次和味道。”宋的小笼包真是与众不同。一元的价格比市面上其他包子贵好几倍。价格高是记者走访宋馒头店后的突出感受。

“你之所以觉得价格贵,就是把我们的馒头和市面上卖的那些普通馒头划等号。如果都是一样的馒头,显然我们的价格真的很贵。但我们做的不是普通的馒头,无论是用料还是口感,还是质量。”宋说,他们现在的客户很多都是回头客。“这里卖的馒头味道不错。听说是工厂统一加工的。很卫生。虽然贵一些,但是吃起来很放心。”经常买馒头的冯说。

“现在的消费者真的是‘不差钱’,更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宋认为“公馆馒头”是物有所值的,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正是如此,宋的“公馆馒头”才得以火起来,如今已有五家店,每家生意都异常火爆。

人才第一,从超市挖糕点师傅。

“公馆馒头”品种多,味道好,但它的经理宋根本不擅长做馒头。“我是学广告设计的,对做馒头一窍不通。”想卖馒头,光靠自己是不行的。你需要的是糕点师。2007年5月,宋登广告招聘,成功招聘了几名糕点师傅。当年6月1,长顺街开了第一家“公馆馒头”。

“因为我是广告出身,所以很在意店铺的形象。我想让顾客感受到高品质,与我们的店铺形象不同。所以在创业初期,我设计了‘公馆馒头’所有的CI形象,从品牌logo到店面风格,我都设计的很漂亮。”宋告诉记者,当他的第一家店出现时,其引人注目的商店招数和漂亮的装修设计确实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馒头店可以装修得这么漂亮,乍一看还以为是高档蛋糕店。

但是,仅仅因为店面漂亮,产品没有特色,消费者还是不买账。“面点师的手艺很一般,做出来的馒头和市面上的普通馒头没什么区别。产品没有特色,品种单一,导致第一家店开业后销售业绩不理想,每天营业额只有几百块钱。一天卖不到1000元的店就要赔钱,这种情况必须马上扭转。”经过仔细分析,得出结论,宋急需引进优秀的糕点师傅。

家乐福出售的花式馒头很快就进入了宋的视野。连续几天,他去家乐福的店里,看到做得很好的馒头,就问是哪个师傅做的。然后和师傅聊了聊,问了问师傅的工资福利。最后他挖来了待遇更高的人。宋告诉记者,他的公司现在有七八个从家乐福挖来的面点师。

但是,他毕竟还在小打小闹,他要别人放弃稳定的“大船”,去这艘前景不明的“小舢板”。宋说,他还是靠“人性化管理”,不能“命令”员工。磨豆浆的师傅说机器不好用,磨不出好豆浆。他每天凌晨3点磨出来给你看。下水道堵了,工人觉得很脏,没法清理,就用手挖了出来。

好事多磨。通过引进人才、改进产品、人性化管理,宋第一家店的生意逐渐好转,一个月后日均营业额达到1500多元。于是,三个月后,的第二家店宋在南路开张了。然后是第三次和第四次...宋把的小“垃圾”变成了大“船”,他终于站稳了脚跟。

胸怀大志,成为大品牌,出国淘金。

“‘公馆馒头’很有特色。一个小馒头能做出一个品牌,太神奇了。”“关公馒头”合资企业战旗东路店的姜告诉记者,“我没想到,不起眼的馒头也可以这样经营。这种新奇感吸引了我。后来经过调查,我发现‘关公馒头’不仅外观新颖,而且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流程。它根本不是我印象中的传统早餐小吃,而是一个产业,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现代食品产业。”在了解了“公馆馒头”的背景和经营理念后,姜决定加盟“公馆馒头”,搞合资经营。

“我的店是今年7月初开业的,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但是效果很好,比我预想的好很多。照此计算,月收入差不多一万元。”江对他的投资相当满意。

因为之前积累了很多创业经验,宋在做“公馆馒头”之初就设计了如何走好整个创业的每一步,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我一开始就设计好了。我会自己开几家店,做成样板店。等条件成熟了,我就开始发展,加入合资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和人才,把‘公馆馒头’的生意做大。”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给所有门店提供质量统一、品种齐全的产品,他在郫县犀浦建了1000平方米的厂房,买了两辆送餐车,每天早上4点开始给各个门店送产品。

“我目前1000平方米的厂房和20多个生产R&D的团队可以满足15店铺的食品供应。虽然现在只有五家店,看起来有些产能过剩,但是我相信工厂的供应能力不会很快就有,一定要未雨绸缪。现在我在找更大的工厂。”对于未来的发展,宋心中已经有了规划。

凡事预则立,这是宋最大的个人特点,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今年内我准备开15家店,明年准备在香港找合作伙伴开店,然后辐射东南亚。”宋的想法听起来不切实际,但从他这些年走过的路来看,实现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能。

两年时间,宋从一家店发展到后来的5家店,品种也从单一的馒头发展到玛瑙馒头、饭团糕等40多个品种。5438年6月+2009年10月,他注册了一家食品公司,注册资金1万元,除了父母的资助,大部分是他这两年的积蓄。

在过去的两年里,宋已经赚了数百万元,但他不认为他已经成功了。“大学生创业其实有一个捷径,就是在低端行业寻找机会,成为冠军。再小的生意,只要认真做,也能做成大生意。”宋对说:

剪辑后?忠诚的

“性格决定命运。”“你想走多远就走多远。”这些名言在《程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或看不起的生意,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发展思路,不懈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宋的事业刚刚起步,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美食王国的雏形。他的成功给了我们这些想创业的大学生一个启示: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做点小事,做点小生意。只要你有一份激情和对成功的渴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努力去执行,创业的成功将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他们错了,失败了,但他们还小,让他们走一趟,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宋的父亲也从乐山老家来到成都,帮助他管理退休后的公司。他的话应该是很多家长认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