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智力发育如何?1岁以内有“迹可循”,三个表现提示智商高。

宝宝出生后,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还要关心孩子的智商发育。培养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商水平要到孩子会说话,有自我意识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1岁以内,宝宝的智力发展是如何追溯的。

孩子智商高不高,不一定要等孩子长大。其实在孩子的婴儿期就能看出来。只要家长平时多注意,就能判断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高智商”宝宝。

表现一:喜欢乱翻的宝宝。

很多家长发现,自从孩子会爬会走,就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累,每天的爱好就是在家里翻箱倒柜。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说明宝宝在研究每一项的特点。根据投掷,他们可以知道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通过触摸可以知道不同物品的质地。孩子看似在随意乱扔东西,其实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物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

表现二:会做出反应式的微笑。

大多数孩子在满月时通常会出现生理性的微笑,即控制不住地微笑。笑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还没满月的宝宝来说就很难了。人脑中有一种物质叫做“杏仁核”。当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它会刺激我们微笑。所以,如果宝宝一岁就懂得微笑,甚至懂得分辨物体,那么宝宝很可能智商很高。

表现三:手指灵活。

婴儿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手指上。对于婴儿来说,手不仅是一个运动器官,也是一个智能器官。指尖是人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婴儿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世界建立联系。手指灵活的宝宝,体现在醒来后手指不闲着。比如一两个月的宝宝会试着抓玩具,六个多月的孩子喜欢把什么都往嘴里塞。我也喜欢抓大人的头发。宝宝手部动作灵活,也说明孩子的大脑比较发达。

大多数孩子的智商会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但只要后天培养得当,孩子的智商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一个好的发展,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和孩子互动,多引导。

1,陪孩子玩游戏

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不仅要忙自己的事,还要陪孩子玩。他们可以准备一些安全无害的益智玩具,引导孩子用手去触摸和探索,让孩子通过自我感官的触摸来认识物体的属性和特征。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真人模仿游戏,比如扫地擦桌子,刷牙洗脸,自己吃饭等。,既能增加孩子对日常用品的了解,又能增加孩子的自主性,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动手能力。

2.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每件物品的名称。

孩子的记忆力可以从小锻炼。要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事物。当孩子学会认识不同的事物,知道如何处理不同的事物时,孩子的大脑就会对这类事物产生印象,并把它们联想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比如吃饭时告诉孩子每种蔬菜的名称,外出购物时向孩子介绍物品的用途,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印象深刻。

3.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

不是每个孩子生来都能说会道。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与孩子互动,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多与人交流。当然,不是找个时间和孩子交流,而是让孩子在玩耍、洗漱、穿衣的时候多交流。即使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完整的语言能力,他们也会对大人的话做出反应。

当然,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父母发现进展缓慢时,不要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不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好处。在孩子智力发展这件事上,家长最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和正确引导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