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哪些产业比较发达?
建筑、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卷烟制造、旅游、文化是六大支柱产业。
建筑:
日前,湖南省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总产值6543.8+0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30%。
据了解。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全省建筑业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为历年最高增速;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30%;上缴税金78.2亿元。同比增长29%;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40.6亿元,占同期全省生产总值的6%。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49.3万人,同比增长5.1%;建筑劳务收入65,438+0,665,438+0.4亿元。同比增长20.6%,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12.7%。同时,全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控。省内3个项目获“鲁班奖”,50个项目获“芙蓉奖”。178项工程获得省优质工程奖,工程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1.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设备制造: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1.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475亿元,利润6961.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4%、44.72%、654.38+0.35%。预计到11的月份,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都将超过1000亿元。机械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全省首个过千亿大关的产业!
做不了全能冠军,就做单打冠军!
近年来,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握紧拳头,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四大优势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工程机械行业,2006年销售收入为654.38+030.48亿元,是2000年的6.6倍多。在全国10个工程机械基地中,长沙目前销售收入排名第二,仅次于徐州,超越徐州指日可待。利润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今年的发展形势更加喜人。中联和三一都可以通过6543.8+00亿元。2006年,上述四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67.01%、68.34%和64.96%。今年将超过70%。
在产业布局上,湖南省引导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长株潭、衡阳几个核心区域集中,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集群、长沙汽车产业集群、衡阳电气产业集群等几个产业集群。2006年,这四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省的72.438±0%、74.33%和75.78%。
“开放调整”同样生动。近年来,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由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向股份制和私有制并存转变。2001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国有独资企业比例为73%;目前已经降到10%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该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发展到更加开放。很多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靠强投”“找帅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比如恒变并入TBEA后,每月产值超过3亿元,1个月的产值相当于兼并重组前三年的总产值。
过去,湖南装备制造业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能严重不足。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我们掌握了一批重大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比如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工程机械装备到现代工程机械装备的跨越;电力机车、地铁、轻轨车辆的交流传动技术和变频交流调速技术,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交流DC传动到交流传动的跨越;超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实现了输变电设备从高压到超高压、特高压的跨越,电压等级从原来的220kV上升到500kV、750kV、1000kV,甚至达到了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机械设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6.32亿元,同比增长72.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8%。
从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的转变,在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中也是显著的。
行业自身节能减排蓬勃发展。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大力推进节能、节油、节煤、节水、节材生产和绿色制造,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了新能源和节能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步伐。该省在混合动力客车、风力发电机组和核电设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季翔集团已成功研发兆瓦级风机,中标大唐漳州刘骜风电场三期工程等风电项目设备采购,并于今年开始批量生产。近日,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与三一集团合资组建的南车时代电动车公司投产,这是国内首家集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企业。此外,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还积极为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机电设备。例如,长沙电机厂最近开发的YSP系列变频电机比普通产品节电35%以上。
创新开发环境
优化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是全省一大亮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继今年7月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之后,9月初又发布了支持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被提上日程。政策导向无疑会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所有者不仅关注产业选择,更关注地域选择。比如企业选择进入装备制造业,就要选择从哪里进入。一个地区要吸引具备要素的人在当地聚集,除了资源优势,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省领导重点关注的14个行业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占据四席——工程机械、电器、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百花工程”重点项目112个,机械装备制造业28个。
创新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湖南省不仅重点支持带动力强、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主机企业)加快发展,还大力支持零部件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主机企业积极采用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向零部件企业输出技术和管理,增强配套能力;同时支持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同步引进、技术改造和发展;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这些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必然会有效促进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向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集聚。
旅行:
日前,湖南省旅游局发布的湖南旅游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该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8亿元,占GDP比重超过7%。湖南省旅游业连续三年占GDP比重超过5%,表明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文化:
中国南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湖南在广播、出版、娱乐、动漫方面享有盛誉。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5%,已经接近支柱产业的临界点。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发展空间很大。
烟草:
随着资源的配置和省内外资源的整合,湖南省烟草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税收利润217亿元,增加35.2亿元,增长19.34%。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南烟草行业已经在中国烟草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已发现有色金属矿40种,主要有色金属储量2546万吨,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锑、钨、铋居全国第一,锡、铅、锌居全国前五。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每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0%,始终位居全国前四。
有色金属钢:
湖南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有色企业740家,其中省属国有企业13家,地方国有和民营企业727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州。现有矿山350座,2007年产量15万吨,实际产量约13万吨。六种有色金属精矿含金属46万吨,形成开采能力654.38+0992万吨/年,选矿能力2337万吨/年,冶炼能力654.38+036543。固定资产381亿元,在册职工1,1.3万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集地质勘探、教学、科研、设计、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及深加工、回收、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
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拥有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6个国家一流有色金属研究院,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长沙矿业研究院国家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锡矿山星火锑公司、湖南有色金属黄沙坪矿业分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通过加快改革、调整机构、扩大开放、加强联盟、突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等有效措施,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1979到2007年,全省* * *生产十种有色金属585.32万吨,是1949到1978 (151900吨)30年总和的2.75倍。与2000年相比,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82.42万吨增加到65438+60.8万吨,增长95.09%。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由126.81亿元增长到101.653亿元,增长701.6%;主营业务收入由654.38+024.40亿元增长至965.94亿元,增长676.48%;实现利税由1.091亿元增加到86.49亿元,增长692.75%。
2.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有色金属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内发现一批新矿带,分别是:永州九嶷山-姑婆山锡多金属矿床,锡资源量超过45万吨;益阳-万阳山超大型锡铅多金属矿带中的矿山;湘西有200多公里的龙山-保靖矿带,有储量654.38+00万吨的大型铅锌矿。还有一批金属矿勘查评价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郴州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已探明锡资源储量30多万吨;衡阳水口山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外围及深部发现新富矿体,扩大了原有矿山储量,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十余年。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铜钼铅锌矿体,其中铜储量为中型和大型富矿;新矿产资源的大发现,将实现湖南有色资源储量的第二次飞跃,为全省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科技创新明显加快。全省有色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钟醉院士主持的“铝资源高效利用及高性能铝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锡矿山邢珊锑业有限公司获评“中国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邢珊牌精锑、三氧化二锑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锑白生产方法及专用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朱颖集团新产品贡献率达到24.7%,仅2007年就获得33项专利授权。株冶集团开发了22个新品牌的合金产品,使合金品种达到150以上,2007年锌合金比重达到70%。省有色金属研究所承担的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镍钴氧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省稀土金属研究所承担的激光晶体级高纯稀土氧化物分离工艺均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由省地勘局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湖南省醴陵市团山背矿区金(铜)普查项目获国家中型储量规模二等奖。长沙矿业研究院深海浅地层岩心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9月24日,柿竹园“群空条件下连续开采及地压监测技术研究”项目作为“世界首例地下控制爆破”成功实施,使湖南省地下控制爆破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四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整合,2004年成立湖南有色控股集团,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265,438+0亿港元,顺利完成国内第一、第二大硬质合金集团的整合,控股a股上市的“中钨高科”,在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并投资购买澳大利亚坎帕斯公司约65,438+00%股权。2007年,企业资产达27亿元,销售收入达286亿元,利税达26亿元,成为全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之一。自2006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2007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名203位。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锡矿山闪闪锑公司、湖南盛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元铝业、金龙铜业、湖南荆歌集团等都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全省有色企业呈现“数量多、活力强、发展快”的良好态势。2007年,地方国有和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8.25亿元,占全行业的63%;利税58.03亿元,占全行业的67.1%。
五是循环经济发展显著。近年来,湖南省有色金属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代表企业为“一企五园”,即:株洲冶炼集团、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园、永兴“中国银都”、衡东大埔工业园、郴州有色金属工业园、益阳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其中,株洲冶炼集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株冶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和先进技术的目标明确。元素综合回收率75.6%,铅锌产量和综合回收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7年铅锌总产量达到50.2万吨。其他5个循环经济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企业超过200家。2007年,他们生产铜和铝30多万吨,钨和锑65438+万吨,银和稀贵金属4000多吨,主营业务收入200多亿元,利税65438.5亿元。
第六,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2001以来,全省有色行业省属企业中有20家企业、28个项目陆续列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目前,已关闭项目17个,涉及职工9.8万人,依法核销银行债务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补贴44亿元。关闭破产,每年可减亏3亿多元。在省SASAC的支持下,继2006年23冶集团入主中国五矿集团、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入主中钢后,2007年,中国铝业集团成功收购重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并与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签署《长沙勘测设计院产权转让备忘录》,拟整体收购长勘院。中国五矿集团与张家界市签署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开发张家界市镍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