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佛像雕刻设计商标

东汉陶佛造像

佛教寺庙中的佛像雕刻和彩绘艺术是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佛教非常重视教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形象教育,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画,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高超工艺就是明证。佛教雕塑艺术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的雕塑技艺。佛教在汉代左右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雕塑更早从印度传入。东汉末年,下邳项容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据说可容纳3000多人。其中放置了一尊身着彩衣、用铜彩绘的佛菩萨像,这是中国佛寺首次设立佛教雕塑。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

东晋时期,有两位著名的画家,戴奎和戴青,他们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佛像的雕刻,他们父子在佛像的中国风格的过程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为了使雕塑风格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戴奎曾躲在窗帘后听取人们对佛像优劣的评论,并采纳他的合理建议来改进自己的创作。戴青年轻时参加过佛像的雕刻活动,是当时最著名的雕塑家。一次,瓦罐寺铸造了一尊16尺高的青铜佛像。雕像完成后,人们觉得脸太瘦了。工匠们无可奈何时,请来戴青。他看了佛像后说:“不是脸太瘦,是肩膀比例太宽。”通过这种改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据史书记载,戴青是第一个把中国的绘画技法运用到佛技上的人,把印度式的佛变成了中国式的佛。他们父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野王公大臣信佛成为普遍现象。朝鲜为了弘扬佛教,下令在许多地方劈山凿崖、开凿石窟、雕刻佛像。最开始的佛像雕刻大多是以印度僧人带来的佛像画像为蓝本,洞穴雕刻的最初工艺基本处于模仿阶段。仔细观察云冈石窟的佛像,服饰基本是印度服饰的风格。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两个著名的石窟。这些宏伟精美的造像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造型艺术风格,又具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特点,应该说这是中外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果。

敦煌石窟中的佛像

如果说早期的石窟佛像还有印度风格的话,那么以敦煌为代表的唐代以后的佛像基本上就是类中国的了。就工艺而言,敦煌彩塑以泥、丝、彩为材料,是我国古代雕塑家的创新。洛阳奉先寺武则天时期的卢舍那佛等雕像,贴近百姓,颇具真实感。可想而知,将如此庄严的佛像放在青山绿水烟村的雾树间,与山川和谐相映,该是何等的迷人!佛寺,虽然是佛教活动的场所,但也是人们文化活动的场所,是陶冶审美情操的场所。一旦我们把它与美丽的大自然联系起来,与人类文明一起研究,就会对它的社会整体审美观有更深的理解。由此可见,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