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坦率地说,对联的分类还缺乏明确的理论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对联的分类有明显的随意性。对联类型的划分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往往模糊不清,不同类型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相互重叠,等等。应该说,这些现象违背了科学分类的基本要求。鉴于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认为对联的分类和其他任何分类一样,需要明确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明确对联分类的标准;第二,在一定标准下的分类中,一定要明确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尽量避免或缩小外延的交叉和重叠。

对联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具体如下:一是根据对联的字数,分为长联和短联。上下对联由许多字组成,称为长联;上下对联由较少的字组成的对联称为短联。长对联和短对联在字数上没有绝对的界限,对联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总的来说,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主张以16字或22字作为长联字数的下限(如鲁先生所言);第二类主张以全联30字或40字作为长联字数的下限(如余德全先生所言);第三类主张以全联60字或70字作为长联字数的下限(如周先生所言);第四类主张中华全联90字或100字为长联字数下限(如长江先生所言)。究其原因,以上观点都是自成一体的。相对而言,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说30个字或者40个字,因为这个范围似乎接近人们通常对长短连词的模糊感觉。但可以说,无论用多少字来划长联和短联,都显得勉为其难,尤其是只有一个或几个字的差别时,更显得生硬。其实,长联和短联都属于模糊概念的范畴,用文字来划定两者的界限是不必要的,也是困难的。其他文学体裁也是如此,比如长诗和短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绝对的行数限制。所以在选择长短联时,只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统一标准,单独规定,形成一个整体,可能会更好。

二、根据对联的句数和句间关系,分为单句联、复句联、句群联三种。上下对联均由单句组成,称为单句对联;根据格律文学句子的长短,单句对联一般是短联(长联据说总共30字以上)。上下对联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对联称为复联;复句对联一般介于长短联之间。上下对联由两个以上复句组成的对联称为句群(或段)。句群联想一般是长联想。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它与句脚的层次安排有关。

第三,根据对仗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对联可分为宽对仗、工对仗、巧对仗和绝对对仗。所谓“容”,指的是规则宽松或灵活,对仗不那么工整的对联或句子。所谓工对,也称严对,是对格律要求严格、对仗稳定的对联或句子;所谓巧对也叫巧对,就是对仗相当巧妙独特,或者突出了一些特殊的技巧(如果同时比较稳定,也可以叫巧对);所谓绝对,也可以叫妙对,就是对仗很难或者很自然,所以很难有其他对仗可以和句子相匹配或者和现有对仗相媲美。当然,宽容、工作、聪明和绝对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第四,根据上下对联的内容对应,分为正对、负对、流对。大多数对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相互衬托关系。这种陪衬,要么从同一个角度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即所谓的“对”),要么从相反的角度相互衬托、对比(即所谓的“对立”)。通俗地说,对的一对,也就是上下两部分的想法差不多,对的一对,也就是上下两部分的想法相反。还有少数对联的内容是相互对应的(所谓“跑对”或“串对”),即上下联的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之间具有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的复杂关系。

第五,根据对联的书写技巧或修辞手法,还可分为嵌联、回文、谜语、套句、隐联、押韵联等。但严格来说应该叫嵌格、回文格、谜语格、集句格、隐字格、韵格等等。

第六,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理论上,这种划分更难做到严格完整。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这种划分更有意义,因为它与对联的排列风格密切相关。对联的划分主要是指这种。因此,作者打算讨论这种分类。一般来说,对联具有题或题赠的性质,所以写对联常被称为题联。笔者认为,根据对联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节日对联、喜庆对联、悼念对联、风景对联、行业对联、话题对联、杂事对联、学术对联、趣味对联。其中,每一个类别又可以分为几个子类。这九种对联简单介绍如下:

1.节日对联:指具有特定时效性或纪念性的对联,内容多为一般的吟诵、抒情、议论、祝愿等。严格来说,可以分为节日对联和季节对联,但鉴于它们往往是一体的,这种区分没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说,对联可以直接分为春联、元旦联和国庆联。在春联中,最重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春节用的节令对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对联:也称问候对联,指除节日庆典外,带有一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分为几个子类,如结婚对联、生日对联、新房对联(乔迁对联)等。喜庆对联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喜庆和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美好的祝愿、喜庆和吉祥。有普遍的,也有特殊的节日对联。是否通用要看联盟,不容易抄袭,免得闹笑话。

3.挽联:也称挽联,是指用来悼念死者的对联。其内容仅限于悼念、缅怀、评价和对逝者的祝愿,风格一般哀婉、庄重、深沉、肃穆。还有为逝者写挽联的,或者为自己写挽联的,另当别论。挽联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划分,有老人对联、中年对联、青年对联,也有长辈对联、同辈对联、晚辈对联。此外,还可分为名家对联和自悼对联,祭祀对联也可视为悼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一般是指比较具体的对象,虽然也有一般对象和特殊对象,但在实际操作中,更要注意区分。

4.景点对联:指在景点张贴、悬挂、雕刻的对联。其内容大多刻有景点(如风景、文物等。)或与之密切相关(相关的人、事等。).这样的对联往往成为景点乃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古迹的组合可以分为几个小类,如风景园林、寺庙和庙宇、亭台楼阁、房屋和厅堂、纪念碑和陵墓等等。

5.行业对联:指内容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业内的应用已经不如从前,但还是很可观的。从它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特点来看,还是对联的一大类。行业协会可以按照行业和部门进行细分。

6.题写对联:指题写给别人的对联。虽然很多对联都被赋予了某种称号,但这里所说的称号对联仅限于人际交往(或向往)的作品,不包括挽联和贺联。其内容一般带有一定的赞美、祝愿和鼓励性质。从对联的应用来看,题联可以算是一个大类。根据题的对象不同,题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小类,如题联、题联、题联。

7.杂联:指没有特定对象,但内容广泛的对联。这类对联往往具有朴素的文学创作特征,如哲理联、抒情联、劝导联等。

8.学院派对联:指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是指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类别的专业性。其内容往往是专业化的,带有一定的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协会、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等。从对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来看,有必要将学术对联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如作者撰写的《触闻集——1200佛教对联》一书中,将许多佛教人物和佛教教义以对联的形式系统地写成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很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习原理也可以写成对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性或专业性。

9.滑稽对联:指突出趣味或技巧,相对不太注重内容的对联。比如各种幽默联想、技能联想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突出了某一种风格的独特性(幽默对联),要么相对不重要(技术对联),使其具有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类别。

当然,以上九种对联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总的来说,这九种对联分为简单明了的类型,内涵上概念清晰,外延上基本涵盖所有对联,基本互不重叠。在以上对联的分类中,作者对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对严格的定义,并对不同类型的重叠部分进行了解释,尽量排除。所以它们“基本不重合”。

以上拙见,不当之处,请联系界边导师!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元旦、春节专门贴的对联,因时效性强,被称为春联。

如:万象更新统一复兴

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的需要,楹联过去常刻在官职、房屋、寺庙、园林上,或刻在木板上,或刻在壁石上,统称为对联。

比如1979年,杭州的“岳庙”翻修。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一改岳飞“满江红”的含义,为改建后的岳飞像两侧的大柱精心题写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新对联:盼天公作美,兴人魂魄,兴庙堂今朝,重开古柏,仰望千寻。

婚姻联盟:

婚礼当天特别挑选或书写的对联可以表达热烈的气氛。

如:巧用花加月光,使秋夜春夜。

优雅:

为了评价先人的人生成就,表达后人真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大会上使用对联。

如:一曲缅怀敬爱的周总理的挽歌:呕心沥血,老干部的革命事业像巍峨的泰山,震撼着世界,骨灰撒遍了总理的恩情,像滴滴雨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首联:

老年人过生日时,子女往往会精心写一些吉祥的话,贴在门上或挂在大厅里,以表达对长辈的祝福。这样的对联叫寿联。

乐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