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和火柴哪个先发明的?
打火机:打火机最初是作为一种小型火器发明的。现代打火机按使用的燃料可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点火方式可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最原始的打火机来自火石步枪。装有强力弹簧的扳机一扣,碰到火石产生火花,点燃树叶。1823年,德国化学家贝贝琳娜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着火。这一发现激励他尝试打火机。德伯勒纳用一个小玻璃圆筒盛适量稀硫酸,圆筒内装有内胎,内胎内装有锌薄片。玻璃圆筒上装有带喷嘴的顶盖、铂绒和开关,内管中的锌片与硫酸接触产生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会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管中。打开开关,内胎里的氢气就会冲到铂棉上,着火。内管和玻璃管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生成氢气。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打火机诞生了。但它有体积大、携带不方便、玻璃外壳易碎、有硫酸溢出的危险等缺点,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图)(现代电子点火气体打火机结构示意图)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打火机。灯芯浸有硝石粉,很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了灯芯浸在苯里的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会漏油,需要经常更换。二战后,气体燃料打火机出现,逐渐取代苯芯打火机。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打火机。使用时,丁烷气体从打火机顶部喷嘴喷出,被打火机点燃。可以通过调节喷射的气体量来控制火焰的大小。丁烷气耗尽后,可以从打火机底部的阀门充入。打火机的点火系统也改进了很久,越来越完善。旧的点火系统由火石和火石轮组成,火石是铁和铈的合金。1906年,奥地利化学家发现这种合金材料具有产生火花的性质,将火工厂化为打火机,打火石通过磨制盖子上的铁轮锉产生火花。二战期间,弹药专家利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炸弹的前端装有类似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的晶体。当受到强烈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战后,日本成功地将压电效应应用到打火机上,在30000-40000秒内产生6000-8000伏的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丁烷,省去了干电池或打火石。另一种打火机使用干电池作为点火的动力。一种采用9-12伏层状锰电池。当开关打开时,盒子里的微型变压器将电压升至9000伏,产生火花并点燃燃料。还有一种带水银电池和集成电路的打火机,会产生高压火花。这种打火机只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和补充燃料。火柴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广泛、最廉价的点火工具,为人类点火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塞尔发明的硫酸火柴。那根火柴又粗又长。棍子的一端涂有氯酸钾、蔗糖和树胶。使用时,遇浓硫酸可燃烧。这种方法比用燧石刀敲击要方便得多。当时人们称之为“火贼”。但是这种火柴价格太贵,浓硫酸腐蚀性很强,经常会造成一些事故。实际上,火柴的类似物早在11世纪初就在中国试制出来了。北宋初年,人们用沾有硫磺的杉木棒生火,称为“燃烛”。但它和火神一样,并不是人类理想的引火工具。火柴的真正出现是磷头火柴的使用。1669年,德国炼金术士塔布兰特在汉堡冶炼各种金属,试图从中提炼黄金。一天,在“点石成金”的实验中,他把白沙和尿液放在一个甑里加热。火很旺的时候,突然瓶子里冒出一股白烟,凝结成一种白色蜡状的东西。这种团块在黑暗中会发光,涂在墙上会留下明亮的痕迹,遇到空气会自燃。布朗特把这个“怪物”命名为磷,意思是发光体。他把磷的秘密高价卖给了一个富商。1677年,富商带着磷来到英国,遇到了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经过研究,波义耳掌握了制造磷的技术,开始了制造火柴的实验。1680终于做出了原配,就是细木棍的一端涂上硫磺,厚纸涂上磷。当细棒在纸上摩擦时,它会点燃细棒。但当时制磷成本太高,无法推广。1775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煅烧过的骨头加热硫酸,成功提取了磷。该过程分为几个步骤:ca3(po4)2+2h2so 4 = = ca(h2po 4)2+2 caso 4 ca(h2po 4)2 = = ca(po3)2+2h2o 3ca(po3)2+10c = = ca3(po4)2+4p。使用时,只要打开玻璃管,白磷就会让“蜡烛”燃烧起来。40年后,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白磷工厂。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John Walker)在尝试生产猎枪用发粉时,意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这种白磷火柴被称为“毒火柴”,使用不安全,很快被各国禁止。后来,两名法国男子塞芬和卡亨改进了配方,用三硫化二磷代替白磷作为点火剂,后来被称为“无毒火柴”。但这种火柴在粗糙的固体表面摩擦会着火,即使放在口袋里也会自燃,还是不够安全。1845年,德国施罗德将空气中的白磷加热到250℃制成红磷。从此,人们开始用红磷制作火柴,红磷最初产于瑞典,所以也叫瑞典火柴。引燃剂是在火柴盒边缘糊上红磷和细沙,火柴的糊是用可燃的Sb2S3、氧化剂KClO3和催化剂MnO2混合后糊在浸过石蜡的木棒上。使用时,火柴头与盒边红磷摩擦,红磷局部变成白磷,引起燃烧。这种火柴不仅无毒,而且只需在涂有红磷的特制火柴盒上摩擦就能着火。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1879年,华裔魏圣轩在广州创办了第一家火柴厂,但当时很少有人买得起,因为数量少,价格高。188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了一家瑞典瑞士公司,生产经营火柴。整套机器设备都是瑞典的,连火柴盆上的商标都是国外印的。他们利用产品价格低廉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获利颇丰,扼杀了中国即将兴起的火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