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的原因有哪些?

1,高额利润的诱惑。

假冒的国际品牌产品通常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而且因为品牌效应,销售更容易。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侵权或假冒优质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现行政策法规存在缺陷,执法力度不足。

近年来,为了规范市场,虽然我国的政策法规数量逐渐增多,但仍然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确认市场执法和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地位、权力和制度。

缺乏行政执法手段,难以震慑犯罪分子。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重要执法部门,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与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仍不相适应。

3.很多消费者更喜欢品牌而不是产品本身,这也是商标侵权的温床。

商标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让客户识别的。当定位到这些信息时,客户只认品牌,不认其他。其实社会上已经有了分工,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比如商标的异化,认为设厂不合算,就把加工任务交给其他生产商,而公司则尽力去创造品牌,不一定去做整个市场的营销。但部分消费者只关注商标,忽略了商标所代表的商品质量和内涵,导致一些边缘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1)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二)没收并销毁侵权物品;

(三)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和伪造注册商标的工具。

(二)处以罚款。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不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得利润5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可根据情节处以最高654.38+0万元的罚款。

2.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商标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其中,侵权赔偿数额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包括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前两者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将根据侵权情节,判决50万元以下的赔偿。

3.刑事责任

侵犯商标权除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外,还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应对商标侵权的方法

1.向侵权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控告或者举报。

2.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法院处理商标侵权案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请求处理的当事人不同。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无论是被侵权人还是被侵权人以外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起诉或举报商标侵权行为。请求人民法院处理商标侵权案件的当事人必须是被侵权人。法院不接受他人的起诉。

(2)对被告的要求不同。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商标侵权案件时,只要求存在侵权事实,被告可能不是很清楚;人民法院要求被侵权人起诉时,必须提供明确的被告,否则不予受理。

(3)受理原则不同。

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出发,即使没有人控告、举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积极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实行“不诉不理”的原则。商标侵权案件,除非被侵权人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