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的由来

吕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姜姓和姬姓。

第一个是出自姜氏。

炎帝生于,姓姜。炎帝的后代孙伯邑,名曰太岳。在危难之际,辅佐虞洽水,被封在鲁(今河南南阳西)。伯夷是陆侯的开国始祖,后又因祭祀炎帝而赐姓姜。鲁历经夏商周。西周初,吕后以周穆王牧羊人的身份入朝。到了周宣王,改名为虢国,吕姓分支就是现在的河南新蔡,史称东鲁。春秋初,东鲁为宋国所灭,其地后归蔡国,鲁人东移至江苏铜山东北。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灭鲁(傅),鲁国两灭后,子孙皆以国为氏,姜姓鲁国最多有四千多年历史。吕尚,姜姓陆的后裔,又名姜子牙、太公王,协助灭商,周初被废,是东周重要的诸侯国。

第二笔支出出自姬姓

商朝末年,占领了魏国的土地,把自己的亲族封到了魏国,这是魏国第一个封姬姓的地方。灭商后,立其弟高于毕,今陕西咸阳北,为毕国。魏迁至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

春秋时期,晋景公大夫从鲁国取粮,鲁国名鲁镇,从陕西霍县西南的厨房取粮。故称厨房五子,其厨房位于河南商丘北部,其子鲁祥以鲁为氏。姬姓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扩展数据

历史上吕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鲁居住的地区主要有河南、湖北、安徽、山东、陕西、甘肃等地。秦汉时期,陆氏分布在北方地区的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三国南北朝时期,陆氏已在江浙、江西一带流传,同时,西南的云南和南方的广东也出现了陆氏的足迹。唐朝时期,他两次移民南方。鲁入闽,清初入台湾。

宋朝时,吕姓约有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21%,是宋朝第14个姓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西和安徽。这四个省份的陆姓约占陆姓总人口的56%,其次是陕西、浙江、四川、福建、河北,这五个省份的陆姓集中了32%。山东是鲁姓大省。居住在16%的陆姓总入口,在鲁豫、江西、安徽形成了两大陆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姓陆的约有5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6%,是明朝第32大姓氏。在的600年间,净人口增长率为20%,而鲁的人口增长率为负。面对战争和屠杀,受害者首先应该是主体在北方的民众,而鲁氏是北方地区的姓氏,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甘肃,其中吕姓约占总人口的46%,其次是山东、江苏、山西和陕西,这四个省份的吕姓集中了28%。浙江省吕姓人口约占吕姓总人口的18%,是吕姓第一大省。?全国吕姓人口流动由北向东南也向西北移动,吕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形成浙江、江苏、秦龙两大吕姓人口聚集中心。

百度百科-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