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漳州的龙海水仙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田字皇后希望她的皇家花园里的花同时盛开,这是唐朝和戴朝的事。老板田字不敢违抗她的命令,福建的水仙六姐妹也不例外,就这样被逼到了西边的长安。我的小妹妹不想独自为女王绽放。她只经过长江口,看到河中央有一片净土,就在崇明岛上滑了下去。所以福建水仙五开,崇明水仙一开。在希腊神话中,艾可是一位美丽的森林仙女。她天真活泼,喜欢用快乐的声音讲述生活细节。朱尔斯对艾可的美貌垂涎三尺,但这招致了赫拉的嫉妒。她狠狠地咒骂了一句:Echo,让她只把别人说的话一块一块重复!永永远远!
从此,快乐的仙女在森林里阴郁地游荡。
在森林的另一个角落,一个年轻人正在悄然成长。他,那西塞斯,有着最英俊的脸庞和最冷漠的心。
无数次的巧合,终于让小艾口遇到了对的王子。她看着那西塞斯,脸红了。她偷偷跟在后面,希望能和他说句话。然而,她被诅咒了!她撕扯着喉咙,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的心在煎熬。
森林中的脚步声惊动了那西塞斯。他转身喊道:谁在这里?艾可喜出望外。她想告诉那西塞斯她的想法,但是她没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这里..这里……”。水仙早就习惯了欣赏美女。对他们,他总是傲慢地笑着,毫不留情地拒绝。这次也不例外:我不爱你。Echo眼里含着泪,却只能重复:“爱你..爱你……”。她渴望说的那句话变成了伤口上的一把盐。
她整天悲伤地在以泪洗面的森林里徘徊,她的身体越来越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忧郁而柔和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不管谁对她喊,她都只是重复对方的话,从来不给出自己的答案。而那个无情的拒绝者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抑郁而死,变成了一朵自恋的水仙花。
在幽幽的山谷里,你听到回声的声音了吗?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据《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下南洋时,漳州水仙已作为名花运往国外。“水开则奇,水沉则骨,玉沉则肌。”水仙通常种植在精致的浅盆中,然而,它也很简单,生活简单。在适当的阳光和温度下,几块石头只需一勺水就能生根发芽。寒冷的冬天,花儿凋零,水仙花却叶茂花满,优于松、竹、梅。所以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水仙花作诗,献上了许多美丽的篇章。龙海水仙花的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清朝末年,水仙花的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抗日战争时期,最低的一年只种了46亩。解放后至1978,年种植100~400亩(其中1972年仅种植70亩),1979后种植直线上升,1979超过500亩,19865438+。
龙海产的水仙一直是花卉的主要出口商品,给产区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明朝隆庆三年,水仙花作为商品从海城粤港出口。清乾隆版《陇西县志》、《漳州府志》记载:“闽中水仙以陇西为首,植根于吴越,冬开,故人争之。”《厦门海关贸易年报》记载了水仙花的出口情况: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鳞茎(含内销,下同)出口额为2800银元,宣彤三年(1911),出口额增至3867290粒,货值45353。据陇西县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农村调查,“水仙年产量五万吨,三百五十万粒,价值四十万元。从世茂运到厦门分销到上海、广东、香港、美国等地,出口港多为江苏(上海)、广东,商品价格以英美最好。”民国二十一年,本地商人、林在港设立分公司经营漳州水仙,并以“宜春”为商标注册,深得顾客信赖。从此,“宜春水仙”名扬海内外。建国后1956恢复出口,年均出口20-30万粒左右。80年代初年产量约60万粒,1987出口300多万粒,出口创汇3500万港币。
龙海水仙具有主球根丰满、侧球根对称、箭形众多(每个球根可画5-9支箭,箭数超过15支,每支箭开花5-11,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的特点,美丽芬芳,雍容华贵,灵感来源于水仙爱好者的造型。清代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享誉海内外。水仙雕塑分为动物、植物、人物、山水、器物等九大类,100多种造型。通过各种方式,生动有趣。30年来,漳州花农和水仙花雕刻爱好者继承传统民间技艺,通过举办花卉展览、比赛,不断改进创新,创造了许多造型。他们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花展,受到人们的赞赏,提高了水仙花的观赏价值。
水仙纯净淡雅,超凡脱俗。它的香姿是“满香”,它的性格是“不容泥侵”,它的精神是“不怕晓寒侵”,它只用一勺水就到处生根,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视为吉祥、和平、友谊的象征,是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清者为昔”的宝物。难怪清朝的康熙皇帝忍不住用一句诗来赞美他: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诗人歌颂方志,却不知凌波第一花。从1959开始,漳州水仙花就出现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茶几上,成为国家大型庆典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迎宾花。改革开放以来,漳州、龙海通过花展、花节、新闻传播等方式,让漳州水仙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出名。1981 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赴龙海拍摄纪录片《凌波仙》,全国播出;同年冬,龙海县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园和北京北海公园同时举办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水仙花爱好者展示和传播水仙花雕塑艺术,被誉为“活的艺术瑰宝”,在京港两地引起轰动,盛况空前。蔡办花农张北山在展览现场和香港电视台表演水仙雕刻技艺,被香港多家报纸誉为水仙雕刻大师。1985中国南极科考队携带的漳州水仙花,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傲然绽放。1990漳州举办水仙花雕塑艺术大奖赛,展品1500件。同年,中国邮票发行公司设计师万维生为漳州创作了T147“水仙花”纪念币,并在全国发行。1991 1 10月,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旅游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漳州中国水仙花节”。2002年,漳州水仙是福建省首批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的产品。2002年6月,165438+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五角币”,上面刻有水仙花,“5元纸币”的防伪标记含有水仙花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