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近三年的变化
顺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自古以来商业发达,文风繁荣。县区历来有评点“八景”的传统,这一活动的影响在清代达到一个高峰。
追溯到
说到“凤城八景”,就不能不提“顺德八景”。对“八”最早的评论是在康熙时期。
当时“顺德八景”是谁评的,是什么样的程序,现在没有记录可考。康熙时期评价的“顺德八景”有三处在大良,这个凤城人的数量应该是令人满意的,也符合大良作为中心城市(县)的历史地位。几百年过去了,历史的时钟指向同治年间。凤城人自己评出的“凤城八景”,当然包括凤城的三个景点:凤岭赵辉、金燕夜月、云路宋风。所以严格来说,这次真正的评价应该是五个场景。
1.凤岭赵辉
凤城位于古县城西。
解放后,当地政府经常带领干部群众在凤岭植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营,凤岭如今郁郁葱葱。随着凤城建设的推进和居民数量的增加,凤岭原有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为凤岭公园的新建和扩建埋下了伏笔。建成后,凤岭公园成为大良的重要景点。现在嵌在凤岭公园东山的青铜雕塑的名字叫“凤岭赵辉”,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2.金燕·夜月
在凤城的北面,有一个叫“金燕”的地方,四周车水马龙,看起来很繁华。100多年前这里曾是大良的著名景点。
3.多云的道路和松散的风
很多刚到广东的人都对这里的水松印象深刻。凤城八景中,有一首关于水松的《云路松风》。水松是在修建青云路的时候种的。顺德沦陷期间,这些水松被彻底砍伐,青云路也被破坏。
4.无花果树荫
西山寺附近是一个景点聚集的地方,除了“凤岭赵辉”,就是“鹿景荣音”了。
5.柳波烟雨
现在凤城电影院附近是大良最繁华的地区,而在古代,这里是瓦房。随着历史的流逝,当年的烟雨春波早已荡然无存。过去的阜南门外,现在是高楼林立。
6.晚上看石湖
凤城北门曾经有两个大湖,中间是一座小山,周围是郁郁葱葱的竹子,中间还有点繁华。这个湖清澈而美丽。当年的小渔村,“夜看石湖”的景象,如今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区。
7.建蒋敬渡
原县西南的碧涧河,原名涧江,即现在的大良河。每年端午节,来自四面八方的龙舟聚集在这里比赛过河。此时,在富博大桥上,两岸人山人海,十分壮观。解放初期,“鉴江赛”一度达到高潮,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衰落。每年端午节只有几艘龙舟在大良河上比赛。近年来,由于在大良河上修建了几座矮桥,龙舟比赛逐渐远离了人们。真不知道当年的盛况什么时候才能重现。
8.桂畔渔歌
如今的桂畔海是休闲生活的好去处,但在清代,这里的水面更宽阔,鱼虾不计其数。每当日落时分,晚归的渔船停在岸边,劳作一天的渔民开心地数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良北区和新滘区河道堵塞,水流变缓,水面越来越浅窄。不过当时水产还是很丰富的,六七十年代渔民都是抓鱼虾的。
变化
民国时期,由于县内外景物地貌发生较大变化,有人提出重新评价“凤城八景”,因“鹿景荣音”、“柳波禹岩”、“剑江竞渡”已失去昔日风雅,故删除,重新增加“棉花树”、“宋万鹤舞”、“茶步使春”等。
现在大良北区高楼别墅林立,但民国时期河水潺潺,桑田茫茫。春天,清新的气息直抵眉梢。这就是“茶步生春”。随着顺德农业结构的变化,茶埠地区从桑园变成了甘蔗地,后来变成了菜园。90年代,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凤城市逐渐扩大,菜园终于消失。
从凤城八景的变化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的发展,顺德越来越城市化。同时也不得不为此牺牲一些具有顺德特色的东西,昔日水乡的味道正在逐渐消失。什么桑葚鱼塘,菜园,很难看到。你想参观吗?让我们去一些农场旅行吧。可惜的是,以前对顺德来说很普通的东西,今天变得这么少了。不过,这是很看好顺德农场经济发展的。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富足的生活。过去破烂不堪的小路突然变成了宽阔的大道。过去一望无际的菜地,现在变成了数不清的豪宅...当然,我们应该对此心存感激,但也要为此付出代价。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征用,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拔地而起。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思维,我们心中传统文化衰落等负面问题也不小。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顺德各城市的工商业迅速崛起,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为自己是顺德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