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简介

义乌红糖因色泽黄亮,略带蓝色,故又称义乌青。苏以质地柔软,散如细沙,清纯无渣,香甜可口著称。18年获得西湖博览会特等奖。义乌红糖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证书,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义亭镇是义乌红糖的主要产地,被誉为“红糖之乡”。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现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 12,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义乌红糖有着700多年有据可查的可靠历史。元代(义乌)伟大的医学家朱丹溪,在自己的医学著作《治未病要寻根》中,就有用红糖治病的记载。清朝顺治年间,贾伟成引进并推广了木糖车榨糖技术,使义乌的甘蔗生产进入商品化轨道,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据《阳川贾氏族谱》记载,义乌木糖车榨糖始于清顺治年间(1644-161)。高峰期在20世纪30-40年代。民国35年甘蔗种植面积6.67万亩,红糖产量约1万吨。解放前,由于销售和政策的影响,生产波动频繁。1950种植216000亩,1954 57900亩,1966 1.71000亩。70年代2万亩。80年代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由于推广了赣蔗1、川蔗10等良种和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鲜蔗亩产由解放初期的2000-25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以上,总产量增加了1.5倍。随着现代糖厂的发展,甘蔗多用于机制白糖,红糖产量相应减少。1988年,供销部采购1525吨。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杭州、宁波、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义乌红糖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用牛拉的木车绞榨甘蔗汁,用烧木头的铁锅熬煮,制成糖。因为没有经过提纯,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比糖好。据分析,每500克红糖含钙190毫克,是白糖的9倍;它含有300毫克磷和38.5毫克铁,都是糖的四倍;葡萄糖含量是白糖的19倍;蛋白质和人体比糖更需要锰、锌等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具有舒筋活血、驱寒除湿、暖胃强身的功效。产妇的食物可以恢复活力,丰富乳汁。急性肝炎患者可以适当服用红糖,可以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再生。

20世纪60年代以前,榨糖水的工具是牛拉糖车,即牛拉糖的木车。两个硬木滚筒,直径约60 cm,长120 cm。滚筒的上端做成两个闭合的齿轮,一根长杠杆在牛的牵引下同时转动。甘蔗是从两个木制滚筒之间的缝隙喂入的。随着滚筒的不断转动,糖梗被压碎,糖水被绞出来,顺着水槽流入糖槽。现在是机械化榨糖机榨糖,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拧糖”。煮糖也叫“煎糖”。拧好的糖水只有倒进锅里熬制才能变成红糖。这是制作红糖的必经工序,至今仍保持着传统工艺。

有五六个糖罐一字排开,直径由大到小。首先第一口把糖水放进最大的锅里煮。煮糖水会有一层厚厚的糖沫,这种浮沫一定要用袋子清理干净,否则会影响糖的质量,尤其是糖的颜色。恰到好处的时候不抓干净就废了,所以也是个技术活。最重要的技术活就是等糖。钓到糖泡后,糖水依次扮演第二和第三个角色,主要是让水分慢慢蒸发。糖水蒸发到一定时间,受苦的糖水变成金黄色,锅里冒着又粗又圆的气泡。这时,等糖师傅在眼睛的观察下,陆续将浓稠的糖提至后面的小锅里,几名工人不停地用长柄铁勺搅拌糖锅,防止浓稠的糖糊锅底。当浓稠的糖浆全部放入最后一口锅时,糖师傅会用食指蘸一点糖,尝一尝,看差不多了。然后他会把煮好的糖浆舀进一个长方形的木槽床,做成上等的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