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政治历史生物复习大纲

政治:

第一单元

1,中国的国民性(p4)

2.目前,我国的人群包括(p4)

3.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4.什么是民权?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p5)

5.人和公民有什么异同?谁是我们的公民?(第六页)

6.中国公民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p7)

7.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p9)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吗?(p10 - 11)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权(P11页)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什么是法律义务?宪法规定的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p16)

11.什么是道德义务?道德义务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p17)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第14-15页)

13.中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什么关系?(p19.d1)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我们积极做法律鼓励我们做的事情。

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

我们决心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第25页)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第25页)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

4.人格权的特征(p24,25)

5.人身自由权包括什么?(第26页)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保护?(p26.d2)

7.中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第27页)

8.有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9.公民行使健康权的途径有哪些?(第28页)

10.人格尊严权包括什么?(第35页)

11、名誉权的含义和表现(P38)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第38、39页)

13.肖像权是什么?(40页)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第40页).

15.人像是什么地位?(40页)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17.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p41.d2)

18.什么是姓名权?(第43页)

19.一个人的名字有哪些内容?名字的地位是什么?(第43页)

20.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44页)

21,隐私的意义(P46)

22.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必要性)(第46和47页)

23、隐私的含义(P48)

24、隐私的内容(p48-50)

25.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26.有哪些侵犯隐私的行为?(p53)

27、保护自己隐私的方法(p55)

第三单元

1,教育的意义和功能(p58 - 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通过传授知识和经验来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角色:个人(P59)和社会(P60)

2.什么是受教育权?(第60页)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接受国家文化教育的机会,有从教育中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3.什么是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保障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应当遵循和做到的义务。“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p61)

(1)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国家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

(2)义务教育普及: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免费。

6.作为一个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否应该以这种方式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第64页)

一是认真履行按时入学义务;

二是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纪守法的义务,尊重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7.财产有哪些类别,公民的合法财产有哪些?(第68 - 69页)

分类:国有、集体和个人所有。

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生产资料以及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其他合法财产。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第70页)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谁拥有财产的法律表达。

9.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用什么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第72 - 73页)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常见的做法,往往是通过责令侵权人将被破坏的财产恢复原状,并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常对侵犯财产的犯罪分子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0.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第74页,第一段)

什么是遗产?作为遗传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第76页)

被继承人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财产;

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

13,被继承人和继承人是什么?(第76 - 77页)

法律把留下财产的死者称为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第77页)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

继承人的范围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抚养关系设立。

什么是继承权?(第77页)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6.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如何划分?(第77-78页)

法定继承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7什么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好处?(第78页)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根据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什么是遗产?(第79页)

法律允许公民在死后将其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不留给其亲属,这种行为称为遗赠。遗赠不属于遗嘱继承。

19.有效遗嘱必须满足什么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并且其遗嘱必须真实,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遗嘱人必须是一个或多个法定继承人。

20.什么是智力成就?(p81)

指人类脑力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和文学艺术作品。

21,智力成果权是什么?(第82页)

智力成果权,即知识产权。它是依法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所创造的“产品”的专有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

2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何在?(第89页)

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使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3.中国有哪些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